近日成为百度核心用户评论家,应责回答了几个问题,都是关于科幻的。
你对于《三体》的看法?
推荐你看过的几部科幻作品
有哪些好看的科幻作品?
你对黑暗森林法则的感悟
……
要说推荐科幻作品,当属科幻迷最为熟知的《银河帝国》《与拉玛/罗摩相会》《神的九十亿个名字》《童年的终结》《太空漫游2001》……
这些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幻黄金时代的科幻三巨头(阿瑟克拉克、阿西莫夫、海因莱因)的著作,至今无人超越。
对此,可能有人会提刘慈欣,个人感觉科幻三巨头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写出的科幻才够让人振奋。科幻三巨头的作品背景宏大程度并不弱于《三体》,其实大家没必要过于高呼刘慈欣的伟大,可以多读下上世纪科幻黄金时代三巨头的作品。其实相比之下《三体》内容更为充实,情节跌宕起伏。
《三体》
《三体》背景宏大,脑洞也很震撼,沿袭了阿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的一些特点,也有创新。《三体》让很多人爱上了科幻,最大的意义莫过于此。
大刘的长篇中,个人觉得《三体》不是最好看的,号称三体前传的《球状闪电》文笔更佳。
如今,提科幻即刘慈欣其实是一种悲哀。国内优秀的科幻作家还有王晋康、韩松、何夕、刘洋等人。
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小说黑到了极致(王晋康)
悲哀否?
这就像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获得者徐海峰。在过去的那个时候提起奥运会金牌,人们想到的就是徐海峰,然而这并不是中国奥运史的悲哀,而是处于起步阶段的现象。起步本身是一件好事,起步阶段人们对奥运会了解的不深,但以后会越来越深。现在提起科幻会想到刘慈欣,而不是想到蜘蛛侠,倒也是一种进步。
其实笔者看的科幻作品主要都是硬科幻,在我的潜意识里,我把软科幻归到其他文学门类当中了。故此,我的观点也有局限性。
月经话题 : 软科幻与硬科幻的划分
其实说到底,把科幻归为软硬两大类并不恰当。记得上小学时,语文课本上有一篇科幻文章——其讲述的是在未来的农场果园中,机器人代替了人工,而且机器人不用充电,可以依靠吃烂掉的果子来补充能量。
这篇文章描述地很模糊,既没有大量以及精确的数据支撑,也没有过多的情感流露。
那么它属于硬科幻还是软科幻?显然都不是。可以把它叫做儿童科幻,其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对未来充满希冀。当然也有些科普的作用,让孩子们知道循环利用的好处和未来在某些领域的机器代替人工的趋势。
硬科幻与软科幻,这个分类并没有被公认,实际上,大多数有建树的科幻小说家,都不会对科幻进行这样的区分,物质和精神,科技和文化,所谓的软与硬都只是一种表象,这种说法一般是面向对于科幻理解不深的群众,他这些群众认为,物质层面复杂而真实的科幻才能被叫做硬科幻,但是在精神和文化层面复杂而真实,其实也是硬科幻,只不过前者直接可感,后者却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文化程度才能理解。所以我觉得,软科幻与硬科幻没有必要区分开来,只需要落到实处,对人类的未来进行思索就够了。即使真要区分开来,也不应该抱有偏见。
其实关于科幻和奇幻的区别度,在国外很多情况下把科幻与奇幻归为一类,因为我们说的科幻,这个[科]字,不是说非得建立在已知的,现有科学的背景上。而是说,我们幻想的这个系统自洽又合理,即符合主观科学性。
黑暗森林
另外,说到“黑暗森林”,其基本快要让大家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仔细想来,《遗落的南境》式的外星文明降临可能更于切实,还有《与拉玛/罗摩相会》,外星人根本不屑于跟我们玩。
“黑暗森林”的创意可能出自《宇宙创始新论》,这本书推荐大家看一下。
结语
那个充满希望而面对未来的科幻黄金时代,正在加速远离我们而去。
在我的童年幻想中,没有一样和我当下身处的2019年能对上号。如今的世界,它并不更好,也没有更坏,它只是让我们意想不到。
文/易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