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三毛, 本名陈懋平。因学不会写"懋"字,自己改名为陈平。13岁就独自离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时经常逃学去坟墓堆读闲书。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
三毛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那里,苦恋他的荷西,二话不说跟着去了。两人在撒哈拉登记结婚 。
与荷西在撒哈拉生活的日子,是三毛此生最幸福的时光。 后来,她写出了风靡无数读者的《撒哈拉的故事》一书。
在我看来,这本书就是在给她自己写传记。
这部作品写的大部分是跟荷西在一起的生活锁碎,以及多民族之间的各种见闻。
三毛用简朴却不失优美的词句,诚挚真切的感情,再加略带诗意的情绪把我们带入了宏伟壮观的非洲沙漠。让我们感受到沙漠所独有的魅力。
沙是一样的沙,天是一样的天,龙卷风是一样的龙卷风,在与世隔绝的尽头,在这原始得一如天地洪荒的地方,联合国、海牙国际法庭、民族自决这些陌生的名词,在许多真正生活在此地的人的身上,都只如青烟似的的淡薄而不真实罢了。
从三毛对沙漠的描写中可看出,撒哈拉会给人一种苍凉且不真切的感觉。
但是三毛又写道:漫漫的黄沙,无边而庞大的天空下,只有我们两个渺小的身影在走着,四周寂寥得很,沙漠,在这个时候真是美丽极了。
三毛说过,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都只能是流浪。而在这荒漠的沙漠里,三毛能感受到无胜的美丽。由此可看出,她与荷西的感情有多么深厚。
当初决定下嫁给荷西,我明白地告诉他,我们不但国籍不相同,个性也不相同,将来婚后可能会吵架甚至打架。他回答我:“我知道你性情不好,心地却是很好的,吵架打架都可能发生,不过我们还是要结婚。”
我极不愿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我一再强调,婚后我们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结婚。荷西当时对我说:“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个性和作风,我何必娶你呢!”
最好的爱情一定是建立在真实上面的,两个人会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表现给对方。唯有这样,方能长久。三毛和荷西,都充分给予对方独立、自由的权力。
除了保持各自的个性及作风外,两个人还相当有默契。
在沙漠上建立最美丽的房子、饭桌上的点滴小幸福、去海边打鱼、一起旅行……从白手起家,到将岁月过成诗般的生动且惬意。
他们的婚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三毛和荷西结婚后,荷西送她的结婚礼物不是华丽的花束,而是一付骆驼的头骨。三毛却说:“这个东西真是送到我心里去了。”——果真,荷西是最懂三毛的人。
如果说他们日常的甜蜜生活令我们心生羡慕,他们的那个《荒山之夜》,则更让我动容。
为了去找寻化石的乌龟和贝壳,他们开车前往二百多公里的地方。闯出迷宫山,却在茫茫无边的沙漠中碰到沼泽地,并且不幸让荷西陷了进去。三毛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下,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想办法去救荷西。
好不容易终于出现了三个男人,却没料到那几个人不但不肯帮忙救荷西,还试图强暴三毛。荷西哭着叫着要杀了他们,并放开石头预备要踏着泥沼拼出来。而正处危急时刻的三毛,忘了自己,哭着求了荷西别冲动。
所幸,三毛会开车,在奋力逃离的过程中用了迂回的手段将那三个人甩掉。重返出事地点后,为了救荷西,三毛将车后座卸下、把备胎拆来、用千斤顶撑起汽车,然后把前胎卸下,扔到沼地去接近荷西,并在接近零度的深夜里把身上仅有的一件连衣裙撕成布条,最终成功将荷西拉上岸。
在现实生活中,“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已是不足为奇的事。三毛与荷西这种坚贞不渝的爱情,显得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无论是三毛与荷西的日常小甜蜜,还是生死重要关头的不离不弃,都足以证明他们彼此没爱错人。
而这,大概也是三毛最初的简朴意愿吧。
齐帆齐第2期28天第(26)篇 1462字
写读后感予我来说,是项艰巨的仼务。第一周的主题打卡文,3月11日写了一点后,一直在私密文章里躲藏着,就在这最后的一天里,我还是改改、停停再写写,最终决定选择提交发布。
不管怎么样,我已全力以赴了。或许,写文要的就是这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