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网购了吗
电话响起,是快递员打来的,说我从网上购买的东西已送到门口,让去取件。
一根网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足不出户,从网上下单、付款,中间不知道经过了多少路途多少人手,才给送到家门口。我们作为购买者是方便了,却麻烦了别人。吃的穿的用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什么买不到的。
不由地想起很小的时候,那时候的商店很少,大街上有一个供销社,有一个女售货员站在高高的柜台后面。记得跟着大人买东西的时候,脚使劲踮起来,俩手扒着柜台羡慕地看那不怎么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那高傲的售货员。觉得她非常了不起。
那时候爷爷说我长大了如果能当个售货员该有多好,不用受风吹雨淋,轻轻巧巧的国家给发钱。如今爷爷已离开我们多年,如果他地下有知,供销社早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已成为历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与之相连的那吃商品粮的售货员也不存在了,现在更多的是大商场大超市或者门店不大的自营者,自负盈亏。
那时有临大街住的也开了门户,卖锅碗瓢盆或者农具的,倚仗着有力的地理位置,即使家里的小男孩长得不怎么样也能说上百里挑一的好闺女当媳妇,谁家的闺女嫁过去后可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以前的日子里都是土里刨食,打下的粮食除了吃除了缴纳公粮以外就粜了,家庭收入只有这一种来源,有心眼的大人就早早看准了临街住户谁家小子合适就央求媒人去说亲。
看来不管什么时候天下的父母都处心积虑希望子女有一个好的归宿。所以有些人十几岁的样子就不读书早早定亲了。女孩们在家学织布织毛衣纳鞋底做布鞋啊等一些手工活待嫁闺中。
那时候家家户户的生活用品只要自己能做的就不去买,也许是时间太多金钱太少?麦子是自己种的,在村头那磨面坊里磨成面粉,馒头都是自己蒸,面条也是自己擀。笤帚炊具都是爷爷敷,用高粱穗秫秸苗什么的。
虽然有可以拿麦粒换馒头的,一般情况下达人们不舍得拿粮食去换,记得那时候外面走街串巷卖的馒头特别好吃,有一股香味,还特别白,听说是硫磺薰白的,叫酱面馍馍。也许是手工做的,比现在买的馒头有劲,只要一听见吹牛角的“呜呜呜”声,就知道是他们来了。不用叫喊吆喝,“呜呜呜”声就是他们的语言。一般收秋过麦大人比较劳累的时候才舍得拿粮食换一些犒劳一下全家老小,那时大多是用粮食换,用钱买的不多。包括西瓜甜瓜什么的都是用粮食换购,以物易物。
小的时候,穿的衣服都是手工做的,棉衣棉裤是套在里面的,妈妈就动手自己裁剪自己做,外罩一般都让裁缝师傅做,去街里布料店里扯块布,让裁缝师傅给量体裁衣,如果你的妈妈手很巧,就可以拿回家自己做成衣服;如果你妈妈的手不是很巧怕做不好或者太忙没时间自己做,就直接放在师傅那让他们做,等做好了拿回家。
记得邻居家就是做衣服的,他家里有好几台缝纫机。那时的缝纫机也很金贵呢,被称为结婚四大件之一的“一蹬一转”,使用的时候双脚蹬下面的脚踏,手转动上面的圆形圈。他家里的女主人特别手巧,做出来的衣服裤子特别好看。还带着好多徒弟,一般都是小女孩,最多读到初中毕业就不读了,有很多读到小学毕业,学个裁缝。当时学裁缝的小女孩特别多,大人觉得这个是门手艺,日后能有个挣钱的门路。一到快过年的时候,她们都很忙,一年到头了,大人小孩谁不扯身新衣裳?所以他们家那段时间门槛都快要被踢破了。大人小孩排着队等着量体裁衣。堆起来高高的布料,黑夜白天加工,不管什么时候从他们家墙外过,总是能听见缝纫机咯噔咯噔在转动的声音。那个时候他们家可挣了大钱了。邻居都说他们家娶了一个财神奶奶。眼见得吃香的喝辣的,眼见得翻新房盖新屋,把原来又矮又小的旧房子都盖成了高大宽敞的明堂瓦舍。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现在的人做新衣服的不多了,有现成的衣服卖,什么号码的都有,高矮胖瘦都可以找到符合自己身材的衣服,从外面的世界流行过来的又洋气又漂亮的衣服无情冲击着裁缝师傅们的市场,找他们做衣服的肯定不如以前多了。做老人小孩绒衣绒裤的多,在里面穿,没形没款的还行,外套好像做的不多了。不过隐隐约约听说有的人还加工裤子,挂上名牌商标给专卖店出售。只是听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小时候穿的鞋也是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做的。夏天,和些面糊,把一些穿不了的衣服撕成一片一片的布,大多是粗布,一层面糊一层布地刷好展平,晾干,俗称“打被子”。
看吧,那时候一到夏天,谁家房顶上没有那弯着腰劳作的妇女孩子?等晾干了,按大人孩子脚丫的大小剪样子,再纳成千层底。麻绳是早早就在集市上买好的麻,一般在雨后放在潮湿的地上,一丝一丝批开,一缕一缕的纺成麻绳。成品的麻绳有粗的有细的,看纳什么鞋底就用那种。拿针锥扎鞋底,一针一针地纳,任多少时光慢慢溜走。
鞋底纳好了,去街里扯上布做鞋面,做成方口鞋、懒汉鞋、棉鞋等,一家老小的鞋脚就在巧妇们的手里完成了。那时很是羡慕穿皮鞋的人,比如我们的一些女老师,觉得她们咯噔咯噔走路的样子很美,幻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穿上一双小皮鞋啊!如今却偏偏要买一些布鞋穿。
女人们的手从来就没闲过,洗衣做饭是天经地义的女人的活儿,农忙时下地干活,农闲时纺花织布做鞋做衣服,仿佛永远也不知道累。眼见得一些如花似玉的女子嫁到邻家来,娇贵没多少日子,然后有了孩子,然后在这些琐碎的手工活里慢慢熬着月,熬到脸上慢慢有了皱纹,青丝慢慢变成白发。
小的时候很少吃到水果,吃的最多的就是家里种的枣,三颗大枣树,这么多年了,记得我小时候就这么粗细,现在也没变粗多少,但是每年结的枣仍是很多,又大又甜。
邻居家的小孩经常摘我们家的枣。曾经有个孩子早已长大成人,他到现在还念着我妈妈的好“小时候摘你们家的枣,从不吵骂我”,也许受到过别家的人的吵骂?
还有一棵梨树,结的梨有大又白又甜,还有一棵杜梨树,可惜那时候人人都说家里有枣树的不能再有梨树,碍着“早离”的谐音,怕夫妻早分离。比如谁谁谁家就是如此。在人命与树命之间,当然舍树的命了,在三颗大枣树和一棵梨树之间,能牺牲的就只好是梨树了,好可惜,梨树和杜梨树被砍了。
那时候私下里还埋怨家里人迷信,可不敢表达出来。那时候就明白了有很多事是无可奈何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发生而什么也不能做。
到现在还怀念那大白梨的味道,现在不管买什么品种的梨也没有那时的梨香甜。不过爷爷奶奶都活了八十多岁才离开这个世界,这个年纪即使放到现在也算高龄了。不管心里再舍不得那梨树,如此说来牺牲得也值。
家里还有石榴树,中秋节可以吃得上甜甜的石榴,不过太麻烦,老是得把籽吐出来。
爷爷在地里种过甜瓜,基本上吃过的水果就这些了。当然大街上也有卖其他水果的,可在那些日子,能吃饱喝足就行了,谁家还有闲钱买水果!
现在超市里的水果琳琅满目,本地的、天南海北的,还有进口的,真的是外国来的?精美地一个个裹着纸,看着很金贵的样子,价格也昂贵得很。可每次先生给我买的时候,不是特别想吃。
经常被他揶揄:“你的口味该不是刁嗯,眼光该不是高嗯,啥水果都打发不了你。”不是矫情,是真的不想吃,闪着再诱人光泽的水果也激不起我的食欲。
又一个电话,我买的来自南方的猕猴桃到了。
感谢连接你我他的互联网,感谢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感谢不分昼夜辛苦奔波的快递员工们,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方便如此多彩。
我知道,这一切得益于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飞速发展,能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