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她享受到比赛带来的荣誉和尊重的那一刻,她为自己做出了选择——
努力摔跤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父亲。
小漫这周末终于去把《摔跤吧,爸爸》刷完了,虽然刷之前内心还是挺抗拒的,因为这名字实在不怎么吸引人啊!
但看完影片后,真心觉得豆瓣评分9.2当之无愧,因为,这部影片所呈现的毫不忸怩甚至有些残酷的真诚,远非一碗梦想鸡汤能比。
电影根据印度的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几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
片子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尤其是父亲对女儿采取的那种残酷的魔鬼训练,两个女儿不仅要经历身体的极限考验,更要面对世俗的嘲笑。
但考虑到印度童婚盛行、女性地位低下的国情,似乎可以理解这位父亲的强硬态度。
我相信很多观众都在主人公身上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曾经的他们也“手握鞭子”逼着我们学乐器、学奥数、参加各种培训班......
那个时候年纪小,只觉得辛苦、压力大,焦虑过,沮丧过,甚至怨恨过父母为何对自己要求如此严格。
而如今我们长大成人亦或为人父母,又如何看待这种“虎爸式教育”?
“虎爸式教育”由于一些成功案例而受到一些家长的推崇。
我们不可否认这是对现行教育的一种拨乱反正,但并不是最好的方法。
因为这种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矫枉过正,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或者酿成悲剧。
所以,我们还是希望不要用棍棒的方式去教育,而是要激发出孩子自发自愿的学习兴趣。“虎爸式教育”,拿捏好度很重要。
1
因材施教
影片中的辛格,因生活所迫,无法圆为国家拿一枚金牌的梦,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儿子身上,然而老天似乎在和他开玩笑,连生四个女儿,最后他放弃了这个梦想。
但是,当他的两个女儿将两个男生打得落花流水时,他看到了女儿们身上流淌着的摔跤手的血脉!
作为家长,我们不该把孩子变成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但在孩子幼年时期,他们不能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清晰的规划认知,家长能做的就是学会去发现孩子的天赋、潜能,并将它培养成孩子的兴趣,让它引领孩子前进。
家长们鞭策自己的孩子,想让孩子不“恨”你,在于激发ta内在的动力。
2
给孩子坚定的一推
大女儿Geeta一路破五关斩六将,却在进入国家运动学院后变得骄傲懈怠,对父亲的摔跤技巧不屑一顾,甚至向他发起挑战,将年迈的父亲摔倒在地。
随后一再战败的Geeta终于幡然醒悟,向父亲道歉,重又回到父亲的怀抱,最终在父亲的指导下获得国际比赛冠军。
父亲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女儿的教练,更是她背后永远的依靠。即使孩子飞到了更加广阔的天空,只要她愿意回头,父亲依然是女儿背景最坚定的最有力的支持,给她战胜对手的勇气。
育儿界曾一度热捧“孩子,我不想你太优秀,只希望你幸福”的说法,但现实是,“优秀”本身就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幸福感。
父母的伟大,有时就在于,当孩子需要方向时在ta背上给出最坚定的一推。
3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最后的决赛中,由于父亲与学院教练的技术战略冲突,教练设计将父亲锁在小黑屋里,无法亲临现场指导Geeta,但Geeta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想到父亲曾经训练时教的战术,在最后关头扳回1分,获得了胜利。
“你要自己想办法,父亲不是每次都会站在旁边救你的,能救你的,只能是自己。”
父母不可能一直托着孩子去飞,总有一天,他们要独自飞向更广阔的天地,而父母只能垂垂老去。思考可以支撑起人生,但敏锐的思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培养的。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每一位父母必须牢牢把握的家教关键。
从现实到电影,不管孩子们最终有没有选择父母为ta选择的路,或者在这条路上是否走到了巅峰,ta都拥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意识和能力。这是父母可以带给孩子的,无与伦比的东西。
当你有一天真的超越了父母,你会明白,父母爱你的方式也许会“过时”,但他们才是那个带你走向胜利的人。
最后,将片中父亲的这句话送给大家:
正面迎战吧,
这正是你生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