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觉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
想想自己小时候是很喜欢过年的,为什么喜欢?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收红包、和小伙伴放鞭炮,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这些东西只有在过年时才有,所以每次都很期待。
长大一些就不喜欢这些了,因为生活条件变好了。这时喜欢过年的原因变成了期待着父母一年一次从外地回家过年,那种感觉就是胸口热热的。另外还期待春晚,年轻人你可能会说你根本不看春晚,而我当年看到的春晚和现在的春晚完全是两个世界,当年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小品,简直是年夜饭中最盛大的一道菜。其他节目也一样深受大家喜爱,充满着人文精神,不像现在尽在技术和政治正确上下功夫。
【稀缺产生期待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只有稀缺而且美好的东西,才能让人产生期待感!
你看新衣服这类东西,当它们一年只有一次能够得到时,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如果我们还想得到那种幸福感觉,倒是有些方法:
买一瓶茅台酒,而且要年份原浆茅台,那是一年只有一次的幸福感觉!当然,对于土豪来说,这算不了什么,但恰恰是因为土豪钱太多而体验不到一年只能买一瓶茅台的感觉,作为普通人你一定要庆幸自己是普通人啊!
【仪式产生期待感】
关于春节有一条很长的俗语,小时候常听大人说,但现在不记得了。我在网上一查,发现版本太多了,我认为比较可信的版本是: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道酉(一说倒有),三十晚上熬一宿”
因为这个版本押韵,所以我认为可信。
从这个俗语中,我们看到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天距离过年近一点,每天做一件过年的准备活动,过年的感觉自然就会增加一分。而现在谁还会去自己发面蒸馒头,谁还会去自己写春联呢,年轻人要么在春运回家的路上,要么在加班,要么宁可玩手机也不会做这些“老土”的事情。没有了这些过年前的“仪式”,没有了像时钟那样滴答滴答、一步一步迫近的感觉,自然不会产生期待感了。
还有一种仪式是我早年在南方过年经历的:祭祖。它让我感受到了期待。
在祭祖前,我拿到了一本族谱,我赫然看到,祖先居然能追溯到宋朝!这本族谱中,每个人的名字都记载在上边,还描述了祖先中一些名人的事迹。由于时间有点长了,我记不得有什么样的名人了,但当时我确实感受到了家族的厚重,它传承了上千年的家族血脉和家族精神。
如果现在的人们能够更多地对祖先有敬畏之心,那在过年时就有可能像古人一样,产生一种从今天起改变自己的想法:“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有了这种感觉,新年自然就会变得厚重而温暖。
----------结束----------
作于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