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思维如何影响我们的感受?那些孤独、抑郁、害羞或是容易得病的人,他们的记忆、归因和期望是怎样的呢?今天和大家分享抑郁。
抑郁。
抑郁症患者倾向于用消极的方式思考问题。他们透过自己的黑色眼镜来看待生活。对于那些严重抑郁的人(感到没有价值、浑浑噩噩、对朋友和家庭不感兴趣、饮食和作息不规律的人)来说,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往往会进一步恶化ta们的处境,ta们极度消极的观点放大了痛苦的体验,而忽略了美好的体验。他们将那些“想想你收到的祝福”或“向积极的一面看”等建议视为无望的不切实际。
扭曲现实还是现实主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正常人往往夸大自己的能力和受欢迎程度。抑郁症患者相对于正常人更加客观,对自己和未来有更现实的认识,这种抑郁的现实主义被称为“悲观而明智效应”。抑郁症患者比正常人更多地表现出消极的解释风格。ta们更倾向于将失败和挫折归结为稳定的(它将会一直持续下去),普遍的(它会影响我做的每一件事)和内在的(这全是我的错)因素。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消极的、过度泛化的和自我责备的思维,其结果,就是一种令人沮丧的绝望感。比如:都是我的错,我没有做好。
负性思维是抑郁的原因还是结果。抑郁心境导致了负性思维,同时,负性思维也导致了抑郁心境。二者相互关联,互相影响。一方面我们的心境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感到快乐时,我们的思维也是积极的,我们看见的和回忆的都是美好的世界。当我们情绪跌入低谷时,我们的思维会进入另外一个模式。恶劣的心境主导着我们对负性事件的回忆。心境扭曲了记忆(?)。抑郁心境也会影响行为。抑郁患者表现为退缩、忧郁和哀怨,认为他人不欣赏自己的行为,情绪悲观,恶劣。抑郁行为也会引发他人相应的抑郁,抑郁会传染的。快乐也会传染的。正如我们所见,抑郁会影响认知和行为。那么抑郁是否也会通过其他方式发挥作用:抑郁有认知方面的根源吗?
另一方面,负性思维导致抑郁心境。面对巨大的压力,我们很自然地会感到抑郁。失业、离异、被排斥、身体创伤……任何一种打击都会让我们怀疑自己,质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忧思带来的短时抑郁具有适应性,就像恶心和疼痛保护我们的身体远离毒素一样,这种抑郁可以保护我们,让我们放慢脚步,重新评价自己,然后以新的方式重新组织我们的能量。在整个抑郁的静止状态获得的洞察力,会使我们找到与周围世界互动的更好策略。但有抑郁倾向的人对不良事件的反应总是过分反刍和自责。他们的自尊水平因成功而提升,又会因威胁而下降,上下波动很大。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很容易受轻微压力的影响呢?有证据表明,压力带来的思考会受消极归因风格的过滤和选择的影响(比如:没人听我说话,我是不可爱的;我只能选择接受,没有其他办法改变),频繁的压力,久而久之会导致抑郁。萨克斯和巴吉特尔让一些年轻女性接触一位陷生人,这个人有时会比较冷漠和不友好,从面营造出一种难堪的社会情境。与乐观的女性不同,那些有消极解释风格的女性(把不好的事情归因成稳定的、普遍的、内在的原因),会因社交失败而感到抑郁。更重要的是,她们对以后遇见的人更多地表现出敌对行为。她们的负性思维导致了负性情绪反应,进而产生了负性的行为。
研究者菜文森和同事把这些发现整合为一种清晰的理解抑郁的心理学知识。在他们看来,抑郁症患者的负性自我形象、归因和期望是由负性体验引发的一种恶性循环,这些负性体验也许是学业或事业的失败,也许是家庭冲突或社会拒绝。这种想法催生出一种能极大地改变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抑郁心境,而这种心境又进一步激发了之后的负性体验、自责和抑郁情绪。实验表明,当轻微的抑郁症患者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外部任务时,ta们的心境会变得明朗起来。因此,抑郁与负性认知互为因果。
幸福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认为(1991,1998,2002),自我关注和自责能解释现在西方社会抑郁流行的现象。例如,在北美,现在的年轻人出现抑郁的可能性是他们祖父辈的三倍,尽管他们的祖父辈们生活水平更低,生活更艰辛。同时,他还认为宗教信仰和家庭观念的淡化,加上个人主义的滋长,导致了现在的年轻人在面对挫折时的绝望和自责。在我们感到孤独而又没有任何可以依靠时,失败的学业、事业和婚姻就会导致绝望。假如,你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它”凭借“你的冲劲、你的勇气、你的精力和你的野心”。那么,当你没有做到时,责任该由谁来负呢?谁是你的支持者呢?(西方社会的心理学研究发现,目前也是我们国家抑郁增加的原因之一)
对于抑郁症患者,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