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夸具体的事实
旧金山大学的心理学家Jim Taylor认为:“干得漂亮”是最懒惰的称赞,最没有价值的称赞,最有害的称赞。
“做的很棒!”“好孩子!”是所有父母最轻车熟路的夸奖,不管是学习,比赛,还是收拾家务,甚至只是自己完成了一件小事,父母都会用这句话来践行夸奖式教育。
这句笼统的夸奖慢慢变得敷衍,所含有的感情也越来越少。
在简单任务中得到夸奖时,孩子会怀疑父母夸奖的真实性,或者觉得父母眼中的自己很傻,这些都会让孩子变得无所适从。类似“很棒”这类模糊的标签是感性的,但是夸奖是要基于理性判断的结果的。
在夸奖孩子不妨多用一些描述性语言,用具体的事实来肯定孩子,而不是做一个偷懒的父母。
比如当孩子打扫好房间时,用“哇,你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得真干净”来代替“真棒”。
2 、夸努力的过程
美国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罗尔·德韦克,曾做过一项关于“表扬”和“鼓励”的实验。
他随机把参与拼图比赛的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听到的是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你很聪明”;另外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刚才你一定很努力。”
德韦克说,这两类孩子在测试中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异,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会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难题,享受整个过程;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在测试中会很紧张,失败了会很沮丧。
夸奖孩子努力,是肯定他挑战难题的过程,让他有一种成长型思维,培养了他独立自强,敢于挑战的品质;
夸奖孩子聪明,则在暗示他的成功是由天赋所决定的,结果不受到自己的控制,灌输了一种“听天由命”的思想。
一句“你很努力”要比“你很聪明”真诚得多,前者是对整个过程的尊重,也给了孩子不断尝试的勇气和机会,而不是在面对新事物时胆怯后退。
3 、不同对象不同夸奖
父母夸奖学龄前儿童有礼貌,孩子长大之后会有更好的社交技能,并且有着更好的独立能力,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分辨夸奖背后具体含义的能力;
对于大孩子来说,这类简单的夸奖就显得弊大于利。客观的夸赞,可以让低自尊水平的孩子,不再恐惧失败,敢于挑战;
合理的夸赞,则会鼓励高自尊水平的孩子去选择相对更难的任务,以展现自己的实力。
这就要求家长在夸奖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够有的放矢。
父母没有了解孩子就做出的随口赞美,会将孩子淹没在这种无用话语的垃圾堆中,磨去他们韧性的同时,也让他们渐渐失去了能够保护他们走得更远的盔甲。
真正的赏识教育,从来不是简单地夸奖,而是父母和孩子通过交流贴得更加紧密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