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瓦”,最初是跟随毛主席的《长征》,我们认识了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乌蒙山。就是在这样的“白日不到”的大山深处,如苔般的梁俊老师和孩子们用质朴而有诗意的文字谱写了《乌蒙山里的桃花源》。
读着这个故事,我脑海了浮现了明霞教师成长联盟里众多扎根农村的草根教师的身影,95后新秀李柏霖带着“田野唱诗班”的小诗人们一起登上春晚舞台,登上鲁迅文学奖的颁奖台;山东东平的卜庆振老师,发起的《论语别裁》少儿读本项目,带领孩子们用讲故事的方式学论语读经典,用文字与《语文报》结下不解之缘……一个个暗自发光的故事诉说着各地乡村老师们对教育的默默坚守。
回味着这些故事,耳边传来了恩师刘恩樵老师的殷切叮嘱,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成果意识。年近六旬的特级教师手把手的教我们如何整理孩子的习作集,如何编辑设置电子作文书,如何帮每个孩子出版属于自己的作品。是啊,我们农村孩子太缺乏自信了,他们的优秀需要被肯定,值得被看见。
虽然我们的“我的第一本书”项目化学习起步较晚,虽然我们农村孩子的读写基础薄弱,但是我也会像各位前行者那样以自己的幽微之光,引领孩子们的读写之路。让墙角不起眼的苔也像花园里的牡丹那样绽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