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水河的汩汩清流自山谷中流过,两侧山坡上散落的彝人村落升起袅袅炊烟。那些白墙黛瓦的土屋、土楼一眼望去几乎与汉地样式无异,但屋脊和檐下艳丽缤纷的彩绘纹饰显露出彝族特有的气质。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这座小县城内,彝人的生活中充溢着黑黄红三色,彝族漆器这一文化遗产,在经由千百年的时光洗礼之后,仍焕发着炫耀夺目的色彩。
▲漆器是彝人生活中最离不开的器皿,制作工艺十分繁杂,已历经了千年的发展。作为彝族漆器之乡的喜德,曾经出现过一整个村的男子都制作漆器的盛况,但随着村民的迁出和制作工具的遗失,如今仅有为数不多的人仍掌握着这门手艺,而其中吉伍家的手艺最为出众,传承最久。时至今日,吉伍家支已有400多年历史,手艺已传至第17代人。
▲吉伍家把传统彝族漆器制作的制胎、上色两大工艺,超过38道工序都完整保存了下来。这些工序繁琐且严格,不仅耗时且耗费心力。用来制作漆器的木材,取自海拔3500多米的高山,主要是树龄在7年以上的桦槁木和紫荆木,如今上好的木材越来越难得。这些木材需要经过纯手工的反复干燥、制胎、打磨工序,才能打造出形状各异的器皿雏形。
▲上色是彝族漆器中最具特色的一环,古法制作中,用来刷漆器的大漆尤为考究。手艺人需要到树林里割开漆树树皮,收集从韧皮流出来的白色粘性乳液,经特殊手段加工,将生漆制好,再与银朱、石黄、烟煤等天然颜料配制出黄、红、黑三色漆。各种材质的漆器,均以黑色打底,底色需上三层,每上一层需等上一层彻底风干,而后依次以黄、红漆描绘图案。彝人喜黑、红分别源于他们对土地和火的崇拜,地位越高的阶级,越喜黑色。而黄色则是太阳的象征,寄予了彝人渴盼丰收、富足的期许。
▲用传统手艺制作彝族漆器,对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一年只在7-9月才能开工。因而手艺人需争分夺秒地绘图,这也要求他们必须熟练到不打图稿,我们不难想象他们信手拈来的功夫背后曾付出的辛劳。传统漆器绘好之后,需要历经三年的光阴才能完全干透。漆器置于阴干房内,全程需避免灰尘和见光,还需隔三差五地洒水。古法制作出的漆器至少能保存300年以上,吉伍家收藏的19世纪80年代制成的牛皮碗如今仍然保持良好的色泽和纹路,这便是最好的佐证。
时间,不会使炫耀夺目的手艺失色,而是为其镀上一层更明亮的色泽。历经千年的传统手艺之所以能够得以传承,不仅仅是手艺人那份坚守的执著,还因为这漆器早已融入彝人的生活,成为承载族人记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切历经年岁仍能焕发光彩的手艺,大抵都是因为它们和人紧密相连,故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