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7高雄生命志工培訓
做自己的愛心媽媽
講課/劉仁州老師
記錄/鄭宇宏
寫信(給媽媽):
對於發生什麼事,媽媽怎麼對待你,讓你很委屈很受傷,要提到但不是主要的重點,這部分點到為止,重點在你的感受跟你的渴望,越能夠細膩和真實的表達出來越好。
寫信跟唸信是不同的,
寫的時候會比較關注在寫什麼,
唸的時候我們的情感是自然流動,有些時候並沒有意識到會在這個地方被觸動,感覺是自然上來的。
唸到什麼地方突然間一股情緒觸發出來,可能就是內在小孩最渴望被陪伴被了解的,怎麼樣去了解內在小孩的需求,其實就是從我們的情緒流動裡面去感覺。
唸信的姿態跟口氣像不像一個孩子是一個關鍵,很多人會像父母的長輩去叮嚀、安慰父母,變成好像你是父母的老師,這樣的姿態跟口氣是不對的,但是這個姿態跟口氣很多時候是長久以來就形成的。
如果你經常站在比父母更高的位置,你的內在小孩就是長期被你忽略的,因為當你一直照顧父母的內在小孩,那誰來照顧你的內在小孩呢?
內在小孩非常渴望被看見、被肯定、被認為他是重要的,其實別人對你的看見肯定永遠滿足不了你,因為你沒有肯定自己的能力,需要培養。
這樣的信要能夠多寫,因為童年絕對不只一件事情,可能只會寫到當下浮現出來的事件,寫第二次第三次,會浮現更多的事情。
在生活中摘記感覺,找一個時間來寫信。
信要寫到什麼時候?寫到你覺得生命變得輕鬆,病都好了,委屈、糾結、羞愧、憤怒、悲傷恐懼慢慢都平息了,這些感覺消退了之後,生活會越來越喜悅,而且會覺得自己變聰明了,耐心跟溫柔無形之中都增加了,不太容易被別人的一些情緒或行為把你激怒,這是經過生命不斷地經歷與學習得來的,是童年的自我、內在小孩有被好好的陪伴、滋養、滋潤而得到的生命效果。
寫信要把眼光調到自己身上,看見你是怎麼成長過來的,在你人生的各個階段,你經歷了什麼、你感受了什麼,寫這封信不是要讓媽媽看見她自己,而是要媽媽來看見你。
父母的力量很多時候是來自對孩子生命的承諾,承諾給孩子一個穩定的環境,父母要能夠把自己本身照顧好,要能夠處理、接待自己生活的困難與挑戰,包括他們與父母的關係、生活、金錢,要意識到這些關係不會造成孩子的憂慮與恐懼,告訴孩子這是父母的困難,父母會去解決。做父母的怎麼去看見這些部分。
回信(給童年的自己):
想像你是你的媽媽,對生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媽媽的能力來感覺從孩子寫來的這一封信。
做自己的媽媽,不管你是男的女的,你都可以成為你自己的母親,而且是你的內在小孩最渴望也最希望他能夠擁有的母親,這個母親是有經過整理學習的,有能力為自己承擔責任:我不完美,我犯錯我承認錯誤,我是你媽媽,愛你是我生命重要且必要的使命。有體會體貼孩子感受的能力,被孩子評判指責,媽媽也有承受接受的能力,沒有學習的媽媽容易掉入防衛反擊的一面。
發揮想像力也發揮感受的能力,重看一次寫信,想像你媽媽面對小時候的你,她會有什麼感覺?他會有什麼想要表達的?這個媽媽是有學習的生命,不是原來的媽媽。
因為父母可以做父母,所以小孩才可以做小孩。
小孩可以自由的玩,而不會顧及父母的眼光與生命,限制自己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