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何夏寿 吴忠豪 语文建设杂志 2023-08-17 16:36 发表于北京
(本文约7878字,阅读大约需要23分钟)
【教学目标】
1. 创设编写诗歌总集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2. 通过对四篇课文重点句段的品读,感知诗歌语言的清新奇特,主观抒情。
3. 彰显“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特点,以“春天”为题,发挥想象力,创作诗歌,并结集成册。
【教材解析】
本课位于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单元是现代诗单元。通过《短诗三首》《绿》《白桦》三篇精读课文和《在天晴了的时候》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如诗歌的节奏、语言的独特,体会诗人个性化的情感表达等。在创意表达方面,能创作小诗,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有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合作编小诗集,二是举办诗歌朗诵会。本课例主要落实第一方面的教学内容,即在学习前四篇课文的基础上,认识、感受、理解诗歌的特点后,能运用这些特点创作诗歌,合编小诗集。
【学情分析】
都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孩子喜欢诗,是因为诗歌的语言简洁,句子有节奏,有些还押韵,读起来像唱歌一样,可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诗歌特别适合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段的学生阅读。在一、二年级的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诗歌学习内容。但以诗歌单元的形式集中编排,明确提出学习诗歌的特点并要求能创作诗歌,本单元尚属首次。其实,孩子平时课后也会写些小诗,但难在写出来的诗要有诗的味道,而不是仅将一些日常的句子换换行、分分段;要写出清新独特的语言,富有想象力的诗境,这对小学生来说,就有难度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借助四篇课文的学习,充分认识、了解且能体会到诗歌在表情达意上的特点,尤其是语言的特点;再通过师生活动,建构起诗歌创作的框架,以此为支架,降低创作难度,让学生模仿着创编小诗,获得创编诗歌的美好体验。
一、课未始,诗意已融融
师:今天,我们金近小学的校园里来了好多客人,我们给客人唱首歌吧,唱一首据说全国小朋友都会唱的歌。
(音乐响起,生快乐地拍手唱孟浩然的《春晓》)
师:你们的笑容水灵灵的,采下来可以当小花儿送给客人老师。(生笑)现在,我也来唱首歌欢迎客人吧。
(音乐响起,师用越剧曲调唱杜甫的《绝句》,生热烈鼓掌)
【评】上课伊始,学生和何老师分别演唱孟浩然的《春晓》和杜甫的《绝句》暖场,诗意盎然,把学生引进诗的境界。
二、情境中,诗兴正蓬勃
师:刚才我们唱的两首诗,写的都是哪个季节呢?
生:春天。
师:没错。前阵子何老师到杭州的一所学校去上课,同学们学了诗歌单元后做了一本诗集,名叫《遇见春天》。他们托何老师把这本诗集送给咱们金近小学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不过他们提了个要求,请咱们班同学也做一本诗集,寄给他们。这叫礼尚往来,你们接受他们的任务吗?
生:接受!
师:这个任务有点难,你们敢挑战吗?
生:敢!
【评】这个情境创设得真好!同样是学习写诗,带着一个任务——全班学生编一本诗集回赠给兄弟学校的同学。有具体、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更有动力,能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赏玩时,解诗语密码
师:这么自信!为奖励大家,我请你们猜个词语吧!
(大屏幕出示“姗姗来迟”一词)
师:看到这个词语,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漂亮的姑娘。
生:美丽的老师。
师:诗人用“姗姗来迟”形容什么呢?
(大屏幕出示《白桦》片段)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生:原来是姗姗来迟的朝霞。
师:你刚才为什么想到了姑娘呢?
生:姗姗来迟是描写人的。
师:是啊,姗姗来迟一般是用来形容人的,而且和漂亮、优雅相联系,怪不得我们会联想到漂亮的姑娘、美丽的老师。在这首《白桦》里,姗姗来迟的却是朝霞。你觉得诗歌的语言怎么样?
生:把写人的语言用来写事物,我觉得这样的语言很奇特。
师:真好。我们继续欣赏这样的语言。
(大屏幕出示《在天晴了的时候》片段)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
师: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事物?
生:小草和小白菊。
师:怎样的小草和小白菊呢?
生:炫耀着新绿的小草和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师:读完后有什么感觉?
生:我发现这两个词本来也是形容人的,现在用来形容事物了。
生:我感觉这样的语言怪怪的,很奇特。
(大屏幕出示本单元“交流平台”内容)
师:大家已经学过诗歌单元的课文了,我们再来看本单元的“交流平台”。这里有三个小朋友在交流读诗歌的体会:一是诗歌是有节奏感的,二是诗歌饱含着真挚的情感,三是诗歌的语言表达很独特。大家再来看看,这两首诗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生:这两首诗都把没有生命的事物想象成了有生命的人在写。
【评】如何让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特点?教师出示《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的两个片段,引导学生自己去朗读、欣赏。学生发现“姗姗来迟”的朝霞、“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不再胆怯”的小白菊,都是用写人的词语来形容事物,这样的表达很独特。再通过“交流平台”中小朋友们读诗歌总结出的三个特点,使学生对诗歌语言表达的特点领会得更加深刻,为后面的写诗练习做了充分的准备。
师:真好,这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独特表现方式。我们继续来品读。
【大屏幕出示《繁星(一五九)》片段】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师:这首诗中哪一句让你感到很奇特?
生:我觉得“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句话很奇特。诗人从自然界的风雨写到心中的风雨,而心中的风雨根本是看不见的。
师:我想的和你一样。继续——
(大屏幕出示《绿》片段)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生:“刮的风是绿的”很奇特。风是看不见的,这里却说是绿的。
【大屏幕同时出示《繁星(一五九)》和《绿》片段】
师:谁来说说,这两首诗的语言奇特在哪里?
生:这两首诗都把看不见的事物想象成了看得见的事物。
师:真好!
【大屏幕同时出示《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繁星(一五九)》和《绿》片段】
师(小结):把“无生命的想象成有生命的,无这个样子的想象成有这个样子的”,这就是诗歌语言的奇特所在。从无到有,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无中生有。
师:概括得真好!无中生有,是诗歌语言的特点。请问这位同学,你姓什么?
生:王。
师:原来是王子啊。古时候,特别有才华的人大家往往在他的姓后加一个“子”。比如说姓孔的就叫孔子,姓孟的叫孟子,这位同学就叫——
生(笑):王子。
【评】除了“交流平台”总结的诗歌语言的三个特点,何老师还补充了诗歌表达中“无中生有”的特点。这个特点比较深奥,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通过多个鲜活具体的例子,启发学生认识将“无生命的想象成有生命的,无这个样子的想象成有这个样子的”,最后引导学生将诗歌语言的这一特点概括成“无中生有”。这样结合具体实例循循善诱的指导,顺利地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这样的指导,非常生动而又贴切地诠释了什么是“引而不发,跃如也”,很典型,也有借鉴意义。
师:王子同学发现了写好诗歌的一个重要秘密,那就是——无中生有。为了奖励王子同学,我们给他唱首歌好不好?
生:好!
师:咱们班谁唱歌最好?
(生开始推荐,大屏幕出示周杰伦照片)
师:你们有他唱得好吗?
(生笑)
师:你们喜欢周杰伦的歌吗?
生:喜欢。
师:那这样吧,我们一起来唱《菊花台》。
(课中休息,音乐响起周杰伦的《菊花台》,师生共唱,大屏幕出示以下歌词)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淌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
在湖面成双
师:你们发现没有,这首歌里也藏着“无中生有”,谁能找到?
生:你的笑容已泛黄。笑容是没有颜色的,可在歌词中成了有颜色的。
生:我心事静静淌。心事是看不见的,这里写成心事像水一样在流淌。
师:你们的眼神真好!原来这首歌里藏着这么多“无中生有”。看来大家都已经学会“无中生有”这一招了。
【评】在紧张的学习之后,教师适时安排了课中休息,有利于提高效率。当下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已经鲜见这样的设计了。出人意料的是,师生共唱之后,何老师问:“你们发现没有,这首歌里也藏着‘无中生有’,谁能找到?”原来唱歌只是一个幌子,真实目的是让学生再次体会“无中生有”的特点。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四、游戏间,诗趣盎然生
师:接下来,我请大家玩一个游戏。男生在卡片上写一个表示动作的词,女生在卡片上写一个关于春天事物的词。
(大屏幕出示春景。生写卡片,写好后贴到黑板上)
师:我发现你们贴的卡片里也有诗!
(生惊讶。师选择卡片:“摘”“樱花”“春天”)
师(指着卡片):摘一朵樱花/春天/我把它插在发夹上。
(学生顿时反应过来,热烈鼓掌)
师:谢谢大家,这是不是一首诗?
生:是!
师:那谁也想来玩玩?
(生选择卡片:“摘”“桃花”“春天”)
生:摘一朵桃花/春天/我把它带回家。
师:你还可以把桃花养在哪里?
生:花瓶里。
师:那这首诗还可以怎么写?
生:摘一朵桃花/春天/我把它养在花瓶里。
师:别人的花瓶养花,你们家的花瓶养春天。好有诗意!你真是了不起的诗人。
【评】尽管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但真的要指导小学生写出像样的诗,却非易事。何老师先让男生写出表示动作的词,女生写出春天事物的词,分组呈现在黑板上。接着,何老师随机选择“摘”“樱花”“春天”,当即示范写出一首诗,学生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通过老师的示范,一位学生也当场模仿写出一首诗。可见只要指导得法,小学生写诗的潜力不容小觑。
师:黑板上的卡片里还藏着好多诗。我们每人动笔来写一首,好不好?
生:好!
五、笔尖下,诗韵滚滚来
师:这样吧,如果大家觉得根据卡片内容写诗比较难,也可以根据我的提示来写。
(大屏幕出示:春天是小鸟 叽叽喳喳)
师:大家能看懂这首诗吗?
生:能。前一句是写春天的事物,后一句是写这个事物发出的声音。
【评】教师又出示了另一种写诗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诗歌的写法丰富多样,不必局限于一种。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还降低了写诗的难度。从下面几位学生交流的诗歌内容看,许多学生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可见这种方法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实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的了解。
师:真好。可以动笔了,请用你的笔,用“无中生有”的方法,把春天写得可亲、可爱、可见、可听、可闻……
(生动笔写诗,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首诗,三分靠写,七分靠读,尤其是藏在里头的情感,一定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我叫潘思语,我为大家朗读一首诗。春天是燕子/啾啾啾啾/春天是绵羊/咩咩咩咩/春天是小溪/叮咚叮咚/春天是小猫/喵呜喵呜/春天是小狗/汪汪汪汪。
师:这首诗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表扬?诗要有人听,还要有人评。
生:这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这首诗中有许多描写声音的词,很丰富。
师:你能第一个和大家分享你的诗,真好。不过,我有一点看法,诗里的绵羊、小猫并不是春天特有的,如果我们去选一些春天里特有的、朝气蓬勃的事物,这样诗句中春天的味道就会更浓了。哪些同学觉得自己的诗可以和她比拼?
生:我叫刘洪轩,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首诗。春天是泉水/叮叮咚咚/春天是青蛙/咕呱咕呱/春天是雨水/沙拉沙拉/春天是雪白的梨花/春天是粉红的樱花/春天是小朋友红彤彤的脸/春天是小朋友嘻嘻哈哈的笑声。
师:前面几句写得特别好。我建议把梨花、樱花和小朋友的脸这几句删去,直接写:春天是小朋友的笑声/嘻嘻哈哈。从自然界的物写到人,都用上了声音,这样会不会更好一些呢?哪位同学觉得自己的诗可以和他打擂台?
【评】两位学生交流的诗歌,尽管很有诗意,也有诗味,但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及时进行了点评,并且给出修改意见。这是最有效的作后指导,针对性非常强。当然,这样的点评指导难度很大,十分考验教师自身的文学功底。
生:大家好,我叫李梓涵,我为大家读一首诗:咬一口艾饺/春天/我把它吃进肚子里。
师:太有才了。虽然只有一句,但写出了诗的味道。这位同学姓李,中国古代有位诗人叫李白,大家称他为“诗仙”。这位同学可以称作“小李白”了。哪位同学想和“小李白”继续比赛?
生:春天是小雨/沙沙沙沙/春天是粉红的杜鹃花/春天是碧绿的小草/春天是小溪/哗啦哗啦/春天是红色的野花。
师:听起来很像诗。大家觉得这首诗怎么改会更好?
生:可以把写声音的诗句放在前面,写颜色的放在后面。
师:你改一改读给大家听。
生:春天是小雨/沙沙沙沙/春天是小溪/哗啦哗啦/春天是碧绿的小草/春天是红色的野花。
师:改得很好,可以称你为“诗圣”了。
【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诗更需要字斟句酌,推敲修改。何老师不仅自己指导学生改诗,还引导学生同伴间进行修改。读读学生的修改意见及其修改后的诗,着实叫人佩服。
生:春天是嫩黄的迎春花/春天是雪白的梨花/春天是金黄的油菜/春天是粉红的樱花/万紫千红都是春啊!
师:我们可以称你为什么呢?
(生笑着说“诗豪”“诗魔”)
生:春天是雷声/轰隆轰隆/春天是风儿/呼噜呼噜/春天是嫩叶/沙拉沙拉/春天长高个儿/刷刷刷刷。
(生掌声响起)
师:为你的自信点赞,为你动听的朗读点赞。在你的朗读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好、蓬勃的春天。接下来,请大家把自己写的诗递上来。
(生传递)
师(举起手中的诗):大家看,每人一首,我们的诗集也快诞生了。现在我们给这本诗集取个名字,谁来?
生:喜迎春天。
生:发现春天。
师:取名字也可以用“无中生有”的方法哦。
生:倾听春天。
师:都很好,就用“倾听春天”吧!我们请这位同学将你所取的“倾听春天”写到这本诗集的封面上。
(生上前题写诗名)
【评】这节课一开始,教师就布置了一个任务:给杭州的小朋友回送一本诗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这本诗集的编写,还为其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首尾紧密呼应。
六、下课尾声,诗味仍悠远
师:现在,我们用对诗句的方式来进行一次下课仪式。我出上句:上课的时间/像只乌龟/爬得很慢很慢。
生:下课的时间/像匹猎豹/跑得很快很快。
师:上课的时候/像冬天/很冷很冷。
生:下课的时候/像春天/很暖很暖。
师:下课!去拥抱温暖的春天吧!
【评】上课伊始,师生演唱诗歌;下课时,再别出心裁地以对诗句的方式结束课堂,教学过程充满诗情画意,真正做到了“课尾声,诗味仍悠远”。
【总评】
什么是教学艺术?人们有不同的诠释。把教学艺术仅仅看成某种高超的教学技巧,某种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或是教师的动人表演,这些理解其实都不全面。教学艺术应该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教师的一招一式都具有审美性,其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教学评价都具有审美价值,都具有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教学艺术的关键是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应产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听了何老师的这堂课,给人的感受是:享受了一场无比丰盛的精神大餐,整堂课就像一首回味无穷的诗!下面我从三个角度谈谈何老师的教学艺术。
1. 设计艺术
这堂课一开始,何老师就非常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情境任务:杭州一所学校的同学们做了一本《遇见春天》的诗集送给金近小学的同学们,提议同学们上完这堂课也做一本诗集,寄给杭州的小朋友,这是礼尚往来。同样是学习写诗歌,带着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能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解诗语密码环节后,教师适时安排了课中休息,师生共唱周杰伦的《菊花台》,让学生放松一下。这样的安排非常合理,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就是保持15分钟左右,有张有弛地学习有利于提高效率。当下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已经鲜见这样的设计了。出人意料的是,何老师唱完以后说的那句话:“你们发现没有,这首歌里也藏着‘无中生有’,谁能找到?”原来唱周杰伦《菊花台》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体会“无中生有”这一特点。这个教学设计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这堂课开始和结尾的设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上课伊始,何老师引导学生演唱孟浩然的《春晓》,然后自己用越剧唱腔演唱了杜甫的《绝句》,这样充满诗意的开场,一下子就把学生引进了诗的意境。何老师的下课方式也不同凡响,没有简单地喊“下课!起立!同学们再见!”,而是以对诗句的方式结束这堂课,充满了诗情画意,真正做到了“课尾声,诗味仍悠远”。
2. 指导艺术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交流平台”借助三个小朋友的话总结出诗歌“有节奏感”“饱含着真挚的情感”和“诗歌语言表达很独特”三个特点。诗歌语言的这些特点成人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是让小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并不容易。特别是“诗歌语言表达很独特”,究竟独特在哪里?学生缺乏具体的感受。何老师在解读诗语密码时没有照本宣科地解读三个特点,没有让三者平分秋色,而是将“语言表达独特”这个难点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白桦》和《在天晴了的时候》两个片段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自己去感悟体会。学生发现了“姗姗来迟”的朝霞,“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不再胆怯”的小白菊,用形容人的词语来形容事物,对语言表达的独特有了切身体会。然后,再通过《繁星》片段,引导学生发现“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诗人从自然界的风雨写到心中的风雨,而心中的风雨是看不见的。通过这样两个层次的指导,学生对“诗歌语言表达很独特”这个特点的认识,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体会。有这些例子的支持,学生的理解就更加正确、更加具体,也更加深刻了,为后面的写诗练习奠定了基础。
尽管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但真的要指导小学生写出像样的诗,即使是几句,也并不那么容易。我们看何老师是怎么一步步指导的。他先让男生写出表示动作的词,女生写出春天事物的词,让男女生分组贴在黑板上;接着,他随机选择“摘”“樱花”“春天”,脱口而出做成一首诗,“摘一朵樱花/春天/我把它插在发夹上”,学生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在何老师的示范引导下,一位学生也当场模仿写出一首诗。有了这样两个具体鲜活的实例引导,全班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可见只要指导得法,就能唤醒学生的写诗潜力。
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学生写诗前何老师的一个指导细节,他特意出示了另一种写诗的方法,“春天是小鸟/叽叽喳喳”,让学生认识写诗的方法丰富多样,无须局限于一种写法。这样不仅给学生留出更大的选择空间,还降低了写诗的难度。
3. 评价艺术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诗歌更讲究语言美,须字斟句酌。在何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写出的诗尽管很有诗意,也有诗味,但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何老师在引导学生交流欣赏时及时进行了点评,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当场给出了修改意见。比如,第一个学生分享诗歌以后,何老师予以点评,“我有一点看法,诗里的绵羊、小猫并不是春天特有的,如果我们选一些春天里特有的、朝气蓬勃的事物,这样诗句中春天的味道就会更浓了”。这样的点评针对性非常强,是十分有效的作后指导。当然,这样的点评指导难度也大,不仅考验教师的智慧,更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
除了直接点评修改,何老师在交流时还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相互点评和自我评价。印象深刻的是第一个学生交流以后,何老师说“哪些同学觉得自己的诗可以和她比拼?”这时有一大批学生站起来,在刘洪轩同学交流自己写的诗以后,何老师继续说“哪位同学觉得自己的诗可以和他打擂台?”有一批学生自觉地坐了下去,但还有几位学生非常自信地站着。于是,就有了后面同学的分享“咬一口艾饺/春天/我把它吃进肚子里”“春天是小雨/沙沙沙沙/春天是粉红的杜鹃花/春天是碧绿的小草/春天是小溪/哗啦哗啦/春天是红色的野花”,以及接下来交流的几首诗。这样的交流点评,不仅考验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有效方式。
何老师的这堂精彩的诗歌指导课,注意到了每一个细节,一招一式都考虑得精致、周密又自然妥帖,让人回味无穷。整堂课可称得上是一首诗!
(何夏寿: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3年7月(下半月)]
(微信编辑:寇嘉;校对:时玲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