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老师曾在专栏里说,
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他们做事情时,常是在自我2的领域内,也就是在潜意识和身体层面;使用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做事情时,常是在自我1的领域内,也就是在意识和头脑层面。
不得不感慨一下,这就是写作和思考的好处,我真没想到,自己竟然这么多次地使用加尔韦的这个定义。这种写作时的出乎意料,也可以证明,我这样写作时,是在自我2的领域。如果是在自我1的领域内写作,那么一切都是头脑和意识事先规划好的。这也是写作的一个秘诀,如果你想在写作上有不凡表现,必须离开自我1的规划,而听从自我2的指引。
老师说使用内部评价体系的人,他按照自己的感觉把事情做好时,他会有由内而发的享受感,这是他们做事情的巨大动力。
我有次跟我同事说起一项工作没有他擅长,觉得自己特别笨,那么多次硬是没有记住。他笑着跟我说,“不是笨,是你压根没把心思放在这上面,要是让我学你写文章,我也决做不到一天都待在写写写上。
这篇文章,我记住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可口可乐曾经有过一项调查,问用户,你们希望可口可乐改变口味吗?调查结果显示,多数人希望改变。然而等口味改了后,可口可乐的销量大减。
第二个故事是,像乔布斯这样的人会说,消费者并不真正知道自己要什么,你可以创造出一些真正的好东西,然后消费者就需要它了。
提到的深刻道理,跟梁宁老师之前提到的产品思维课程中那个卖音箱的例子类似,有时候我们调查的是意识层面的东西,而意识层面的东西这时候并不具备说服力。
在潜意识深处,他们还有可能做出相反的选择。
不得不说心理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以往就是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以至于太难活出自我,缺乏创造性。
我们应该借助他人的评价,无论好与坏的评价,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审视,也许才能更好的放下评判。
且行且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