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江歌案已经沸沸扬扬好几天了,只怕江歌大概自己也没想到,生前默默无闻,却在死后一年成了网红。
有人会说,“网红”这个词太刺眼了,可这就是事实。今年11月9日,新京报《局面》栏目陆续发布采访刘鑫和江歌母亲的视频之后,从第二天开始,“江歌案”的相关媒体发布量以及网民关注量一直在持续增长,到11月13、14日时达到顶峰。中间多亏了自媒体大v和公知有意为之的带节奏,出产了一大批10w+的爆款文。如果不是网络公知的参与,事件本身不该发酵到如此程度。
接下来的局面愈加不可收拾,有指责江歌妈妈公布刘鑫家庭信息的,有认为刘鑫也是受害者的,有呼吁陈世峰死刑的,每个人都各执一词,想要为这个案子做一些自认为对的事。总之,直到今天,江歌案还在沸沸扬扬为人乐道,不肯落幕。
而我,作为一个亲历过失独事件的人,却真的想说:停止讨论吧!不打扰,是对伤痛亲历者最大的尊重。
02
我经历过一件类似的事情,去世的那个人,是我相识10年、恋爱4年的男朋友。他走的太仓促,好像老天爷开的一个玩笑,这对于我自然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那段时间,我父母怕我想不开,天天在家守着我。我的朋友们也约好了,如同值班一样,每天轮流过来陪我。陪我做什么?聊天,吃饭、看电影,无所不做,唯独对他绝口不提。因为大家都知道,那根本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伤口,谁也不会一次又一次的翻出来,谁也舍不得让我再去疼一遍。
有时候,逃避是一种本能,正如我的男友去世的那些日子里我无法面对他的母亲。想见,也不敢见。我连自己的情绪都尚且控制不好,两人想见,除了想起那些关于他的过往,抱头痛哭,再无其他益处。
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两年了,但我妈还会小心翼翼的问我,有没有删掉和他的聊天记录,要不要扔掉他当时放在家里的东西,以及,马上十月节了,我要不要去看他,要不要把戒指一并还给他。我知道,从我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我把这个人彻底删除,不要听,不要看,不要见。因为我以后的路还很长,背着这么一个沉重包袱前行,太苦了。
所以我有一些能够理解刘鑫,理解她剪了头发,换了头像,想要装作欢天喜地的样子期待新的一年。我也有过一段时间自我打气,试图在朋友圈里活的元气满满,只是背后其实并不轻松。刘鑫亲历了一场噩梦,又从噩梦中死里逃生,谁也不想要在噩梦里生活一辈子。她的母亲自然也不愿意,所以才对江歌妈妈数次不停的“打扰”产生了不满,说了那些难听的话。
我看到网上那些江歌妈妈发的短信,也会不自觉的代入自己,假如我身边也总有人不断的问:他去世的时候你怎么不在身边,你如果跟他一起去参加聚会,也许他就不会出事!你们当时那么相爱,他的祭日你为什么不来看他?......如果我隔三差五的接到这样的短信,我可能也会崩溃的吧:那些自己看一眼就会崩溃的过往,却总有人“好心”的替你回忆,提醒你伤口快好了,赶紧撒把盐不让它愈合。
我说这些不是想替刘鑫和她的妈妈洗白,我只是想说,人性本就复杂而脆弱,趋利避害是本能。我们在替江歌妈妈鸣不平的同时,却忘了这也是刘鑫的噩梦。不管她是否后悔、恐惧、逃避,那天她躲在门后的几分钟,都是她要背负一辈子的噩梦。当然,刘鑫一家的处理方式的确不对,也遭受了舆论讨伐自食恶果。他们在面对现实和急于逃离之间做了错误的选择,却不明白越是逃避,自我囚禁的牢笼也越是坚固。
03
有人想要前行,也有人不想离开。江歌的妈妈就说过:“请不要让我走出来,这太残酷了。”我理解她,一旦走出来,就意味着自己彻底失去了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过世男友的母亲,想法就和江歌妈妈如出一辙。
我永远都忘不了出事的那天,她的妈妈崩溃大哭的样子。那么瘦瘦小小的一个女人,身体里居然能够爆发出那么大的能量,抱着儿子不松手,三个人都拉不开。
从那以后,他的妈妈就仿佛变了一个人:原本是一个精干的女强人,工作也没办法继续做了,每天就守在家里,守着儿子的卧室,不出门,不见人,不说话。我和那些他生前的好友,每次去看望她的时候,都要尽可能地凑在一起。为什么?因为我们谁也没有勇气独自面对她。
明明是大白天,她却把屋子里所有的窗帘都拉起来,屋子里只有电脑屏幕上发出的幽幽的蓝光。只要见到我们来,说不到三句话,话题就一定会落在自己的儿子身上,然后抱着我使劲儿哭。其他的人都只能陪着沉默,整整一屋子的人,只能听见我俩的哭声。
渐渐地,我们也不再去了。因为我们意识到,相见一次,就会把彼此的伤口再扯开一次。如果我们不去打扰,她至少还会看看电视,吃饭喝茶,不会哭的伤筋动骨,哭到每个人都疼。
她的生命从孩子去世那一刻就死掉了。从此她画地为牢,走的每一步,见的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不断重复失去的那一天。她不放手,也拒绝向前走。
刘鑫的妈妈同样不肯走出来,只不过选择了另一种更激烈的方式。我们都夸刘鑫妈妈坚强,为了弄清真相公布了刘鑫一家的信息,还发起了万人签名情愿活动等等。但问题是,你并不认识江歌,也不认识江歌妈妈。而假如你和她天天一起生活就会发现,这种坚强和执着,对与他们自己和身边的亲友来说,其实都是一种偏执的残酷。因为我们都还想要向前走,她却请求你不要带着自己前行。
04
王志安在悟空问答上回答,《局面》这个栏目采访江歌案的初衷,就是看到了两个人的互相伤害,想做些什么事情,让刘鑫和江歌妈妈都从这个案件中走出来。他们试图追问,在某个时间点,如果某一方的行为有所改变,双方的误会和怨恨是否会有所缓解,甚至从一开始就不会产生。同时,也极力避免节目的播出,给本就有着极大不信任的双方制造额外的伤害。
然而伤害还是来了。其实一个还期待新生的人和一个不肯放手的人,这样的矛盾注定无法调和。闹到如今这样一个不可收拾的地步,除了伤害,还剩什么?
江歌妈妈依然为孩子奔走。不知道她最近每天都看到关于自己孩子去世的信息,每天都听到有陌生人对她说你的孩子走的真可惜的时候,她会是什么心情,只怕这几天的眼泪会比过去一整年的流的都多。刘鑫重新踏上了自我逃避的老路,陈世峰等待着法律的制裁。这场舆论发展到如今,只是给群众提供了一个发泄的出口,上演了一场道德与人性的批判盛宴。可对于当事人而言,除了不断的回顾噩梦,除了更多的眼泪,结局没有什么不一样。
每个人都自以为客观,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熟不知这样只会对当事人带来更深的伤害。其实每个亲历过伤痛的人,最终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需他人可怜,不求他人打扰。有时候,不打扰,才是我们对于那些受害者们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