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听书完成了《大败局》,后又快速浏览了一遍。作者通过参访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家,见证了中国商业发展的起起伏伏和波澜壮阔。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敢上九天将月揽的勇猛、安知尝试者百死百生来的勇气,也有面对大环境见风就跑的胆怯、妥协、无奈和落魄。如果把历史拉到眼前(也许还不算历史),把时光缩短成画面,也许会给我们很多提示,给创业者很多企业,如何冲锋陷阵,如何审时度势,如何拿起放下,如何永葆胜利。
奥古斯特·孔德:知识不是预见,但预见是知识的一部分。所有前人的失误或许不会完全重演,但是所有即将发生的悲剧中都无一例外地有着前人事物的痕迹。
得三北者成诸侯
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的将近20年中,几乎所有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国产品牌,无一不是从打“三北”(东北、华北、西北)起家的。大抵因为这三个市场幅员广阔,人口众多,而民众收入不高、性情耿直、消费心态较不成熟,适合那些价格低廉、品质一般而需求量大的日用消费品。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三北”东冲西闯,不会遭遇跨国品牌的覆盖和冲击。——其实,在互联网争夺用户时,也是如此。产品的特性和用户的特性如果匹配,是需要“扳手”做一些矫正来契合的。
秦池酒厂姬长孔将市场瞄准东北是个明智之举。到东北后先通过朋友介绍,但收效不大,后到沈阳,买断电视台时段密集投放广告,到大街上让市民免费品尝,和质检部门搞好关系,各种奇门八卦式营销手段层出不穷。1995年拿下中央电视台的标王,那时的电视正处于万众关注焦点,一举将秦池推向浪尖。1996年再度拿下标王后,《经济参考报》记者报道了秦池酒是勾兑四川某酒厂的新闻,引起一片哗然。(中国的传媒历来有非理性的一面,在它们的价值判断体系中,最容易得到宽容的是弱者,最受尊重的是思想者。因此,最上乘的策划应该是:把被策划方包装成一个弱者或者思想者的形象。因为所谓的强者,在传媒眼中是不受宠的。)
巨人“请人民作证”
史玉柱给《计算机世界》打电话,提出登一个8400元的广告,而且是先登广告后付钱。而他身上只有4000元。结果却成就了他的“第一桶金”。成就后开始多线作战,大楼拔高,保健品四处出击,但因产品和管理跟不上,导致资金流出现了问题。
段永平:做企业就像高台跳水,动作越少越安全。
史玉柱谈民营企业13种死法:1、不正当竞争。2、恶意消费者。3、媒体围剿。4、对产品的不客观报道。5、主管部门把企业搞死。6、法律制度上的弹性。7、被骗。8、红眼病的威胁。9、黑社会的敲诈。10、得罪某一官员。11、某一刁民。12、遭遇造假。13、企业家自身安全。
爱多:青春期的错觉
爱多的名字来源,当时张学友《每天爱你多一点》登上流行榜,所以取名爱多。
一开始的推广也是借助媒体,在《羊城晚报》连续4天包下报纸1/2通栏,前三天只登爱多两个字,第四天谜底:爱多VCD。
不论爱多发展最终如何走向失败,当年提出的阳光B计划,在现在看来都很前瞻:
一是立即实现增值。全面调低价格。
二是即将实现增值,建立爱多阳光服务网络,推出三大服务工程:1、金蝶工程:分春夏秋冬四季送出最新影视碟片,让用户时刻把握世界影音动态。2、宝典工程:每两个月向用户赠送精美影视资料。3、千店工程:组织上千家影音制品商店提供优惠打折服务。
三是持续不断的增资。(如果爱多阳光网络建设成功,会有后来的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吗?)
作为一个企业家,生存在一个不讲道德、没有约束规则的暴利年代是幸福的,因为你随时可以攫取到超乎想象的利益;可同时又是不幸的,因为你轻易攫取到的利益又随时可能轻易地失去。
中国企业家应该尝试的20件事
1、注意报纸上的每一条大大小小的有用的信息。(现在看来,应该是注意新闻联播大大小小的事情)
2、向自己发起挑战,凭真本事拿到一本高级资格证书。(对当年大多数企业家草根出生,这条有必要,对现在的企业家而言,似乎没有这个必要)
3、开始悄悄地做一项投资10年以后才能回报的事业。(这个有必要,企业必须规划长远,包括公益事业)
4、在施工工地上吃一次落有尘埃的工作午餐。(与民同乐?)
5、隔一段时间和家人一起去履行,保持温馨、健康的家庭氛围。(这个有必要,工作和生活都要兼顾)
6、在生意圈之外,至少拥有一个能够当面叱骂你的真性情的朋友。(也是工作和生活,另外,朋友有时候是另一个层面的提醒)
7、试着突然离开公司1星期,远远看公司能否保持正常、稳定运转。(很多企业家放不下吧?)
8、控制住自己的责任心,试着3个月不看公司的任何报表。
9、记住你副手的生日,送上真诚的祝福。
10、每年都读尽可能多的书。
11、与若干位“书生型”的经济方面专家成为朋友,不定期从他们那里汲取思想氧气。
12、体验一次精疲力竭的感觉——发现自己生理和意志潜能到底有多大。
13、到年底,至少有一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反省,闭门总结1年来的得与失。
14、创造一种自己的管理词典——用一种独特的方法论去创造一个独特的经济世界。
15、会一会使你感到畏惧的人——这一过程你可以发现另一个自我。(挑战自我)
16、领养若干孤儿,捐建一座希望小学、赞助一项公益事业,通过行动让爱心不至于泯灭。(很有必要,爱心激发保护世界的欲望)
17、保持每年出过一次的机会,尽可能了解国际社会的发展步伐。(与时代同步)
18、尝试一次孤立无援的失败经历,培养警醒意识。
19、参加一次任何形势的竞选活动。
20、去一次西藏,看一会天葬,在生死一线间感悟出命运的莫测和高贵。(西藏也可以看看虔诚和信仰)
飞龙:被诗意宠坏
沈阳飞龙,一开始也是靠广告起家(那个年代,社会嗷嗷待哺,广告是将商品推广到民众最便捷的方法)。姜伟曾用毛泽东“在局部战争中,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理论来解释广告的轰炸战术。
瀛海威:在大雾中领跑
张树新的思想已经到了一个经理人不应有的高度,她也许更适合做一个政府的部长而不是职业经理人。政府可以把“桃树”种在马路边上,谁最后摘到“桃子”都是一样的。而企业应该把“桃树”种在自家的园子里,它最后应收回自己的劳动果实。
三株:“帝国”为何如此脆弱
三株所在时代,是中国保健品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繁荣而畸形。现如今,生物医药也受到资本高度关注。保健品和生物医药都是关注人的生命健康的,是否是不同时代的另一种轮回?
中国书店曾出版一本书《西方百部管理经典》,用200页的篇幅试图概括全貌。可是,管理是一个连续反馈的过程。
对一个产业和企业家而言,最具危机的,不是看到对手的日益强盛,而是目睹对手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这预示着一个产业正走向夕阳,或市场竞争方式的老化。
而对中国企业家来说,什么时候学会了尊重对手和按牌理出牌,学会了选择和研究对手,学会了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产业进步和产品竞争,这才是真正地走进了现代经济的殿堂。
太阳神:逝水难追“太阳神”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内部的企业来说,维护行业的整体信誉非常重要,没有自律精神,无异于短期内自毁长城。
南德:一个唐吉坷德的中国版本
1800年,法国经济学家J.B.萨伊杜撰出企业家这个名词时,是这样定义的: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
亚细亚:激情燃尽“野太阳”
相比暮气沉沉的百货商店,王遂舟把亚细亚打造成星级宾馆一样,一切井井有条。除此之外,还推出了“缺货登记服务”,免费送货服务,为小孩开设儿童乐园。(其实,现在的商场服务不也仅此而已吗?)
为企业家者,“识天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素质。杰出的企业家与一般的企业家以及失败的企业家相比,其根本的差异仅仅在于,一个有预感未来的能力,一个有现实的把握能力,一个则是过去的临摹者,如此而已。
中国式失败之一:政商博弈的败局
三种政商博弈景象:1、产权明晰化过程中的政商破裂。2、宏观调控中的利益分野。从1981年开始,中国经济每隔3到5年必有一次宏观调控,而每次整治的重点对象便是民营企业。3、地方利益竞争格局中的牺牲者。张五常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整个儿就是区域激烈竞争的产物,那些试图通过全国性布局以形成整合优势的企业则很可能在无意中陷入这种利益之争中。
中国式失败之二:创业原罪的困扰
在一个转型时代,任何变革都意味着对现有体制的突破。“企业原罪”是制度建设滞后的产物。
我们至今缺少对一种简单而普适的商业逻辑的尊重,缺少对公平透明的游戏规则的遵守,缺少对符合人性的商业道德的敬畏。
中国式失败之三:职业精神的缺失
他们崛起于一个狂热的商业世纪,这个时代给予了那些身处其中的人们太多的诱惑与想象空间,它让每个人都梦想自己在一夜之间能成为一个超越平凡的人。所以,最好的与最坏的结局往往一体两面。
健力宝:东方魔水是如何变味的
小小一个县级饮料厂,就敢直接将目光瞄准奥运会赞助,可谓有胆有识,而且还真被拿下了,说明行动力也非常之强。
科龙:一条被可以猎杀的龙
潘宁被政府“退休”后,几乎没有对外界做任何解释,迅速移民加拿大。为表示自己退隐,与科龙约法三章:不保留办公室,不拿科龙一分钱退休金,不要科龙一股股份。(这绝对是大智慧,否则甚至自由都不保)
对一个产业和企业家而言,最具危机的,不是看到对手的日益强盛,而是目睹对手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这预示着一个产业正走向夕阳,或市场竞争方式的老化。
而对中国企业家来说,什么时候学会了尊重对手和按牌理出牌,学会了选择和研究对手,学会了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产业进步和产品竞争,这才是真正地走进了现代经济的殿堂。
德隆:金融恐龙的宿命
商业是一场总是可以被量化的智力游戏,商业是一场与自己的欲望进行搏斗的精神游戏,但归根到底,商业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所有的天意或宿命,其实都是企业家性格的投射。
中科创业:那个庄家狂舞的年代
华晨:“拯救者”的出局
缺乏想象力的人很难读懂仰融的布局。仰融认为,对于华晨来说,最重要的竞争对手是时间。因而,必须在中国家庭轿车消费井喷及价格大战开打之前,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有持续竞争力的制造和研发体系。为此,在稳健与冒险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顺驰:一匹被速度击垮的黑马
企业家的成功能被人记取和传颂,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所一手缔造的企业仍然在创造奇迹。企业家总是需要有一些看得见、可以被量化的物质和数据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些物质和数据还必须每年保持一定的增长,甚至,增长的速度应该比自己的同行还要快,否则,他就很难被视为成功。
也正是这种特征,构成了企业家“不幸的宿命”:除非退出舞台,否则永远不能以成功来定义。
彼得·德鲁克曾经说:“目前快速成长的公司,就是未来问题成堆的公司,很少例外。合理的成长目标应该是一个经济成就目标,而不只是一个体积目标。”
如果说成长需要梦想和勇气,那么,拒绝超出能力的成长似乎需要更大的理智和决断。以创造奇迹的心态经营企业,迟早会成为奇迹的吞噬物。
铁本:钢铁之死
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说,“政治是什么”始终是一个问题。在这个群体中,我们看到太多的过度热情者、视而不见者、公然对抗者、茫然无知者,可是,却很少发现分寸拿捏准确、进退从容有序的人。
三九:中药的“最后一次失败”
战略的错误可以导致公司的失败,但战略的正确却不能保证公司的成功,成功的公司一定是在战略方向和战术执行力上都很到位。何况在战略上完全踏空而失败的公司并不多,更多的公司是在几乎同样的战略方向下在竞争中拉开了距离。战术的执行力在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更持久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执行战略,而且可以在过程中巩固、优化战略的方向。
公司的经营决策就是一个处理矛盾和做选择的过程,战略与战术、长期与短期、发展与稳健、集权与放权,这些矛盾永远存在,选择永远是困难的。但在这些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随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变化。当公司的战略方向逐步清晰的时候,战术的执行力就变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