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懂了道理,然后在现实场景里按道理所指引的方向来做事,这时道理就对我们起作用了。
这个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表示过不好这一生呢?
我们知道,当我们学到一个知识或道理,其要在我们身上起作用,必须是在道理的适用场景里,按道理来行事。
而要做到这点,大致可分为这三个阶段:
- 1.真正了解知识;
- 2.能想到知识;即在现实生活的场景里,遇到道理适用场景时,能想到可以知识行事;
- 3.按知识行事;
接下来,我们来分别来讨论下这三个阶段。
一、真正了解知识
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我喜欢在手机APP 上听课程,很多时候,老师讲得很精彩,自己也拍案叫绝,以为自己听懂课程里所讲的知识,自我感觉良好。
但当我尝试给文章写总结时,竟发现自己只能模糊地回忆起一两个概念或语句,其它甚至完全想不起来。
那请问,如果我学习课程后却无法说出(或写出)课程的主要内容,那这可以算懂吗?当然不能!
这里主要以自己的例子来说很多人在学习时都会存在的现象,叫知识幻觉。知识幻觉就是感觉自己懂了课程,实际什么也没懂。
因此只听课一定要写笔记,不然多数情况下这节课就白听了(除了开阔眼界的知识)。
很多时候,一节课程需要反复听,听了后再看文字,往复几次才能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总结。
由此可见,弄懂知识变不轻松,那怎样才算是真正了解知识呢?
我想只有知道知识的边界才算真正的懂,这是说既要知道知识的适用场景,又要知道知识不可用场景,这样才不会出现“手里有锤看哪都是钉子”。
二、能想到知识
想要让知识发挥作用,还得能识别出知识适用的场景,而后在该场景里使用知识。
我们之前有学习过元认知的概念,元认知是极其重要的能力,没有之一,但学习过后,当你在思考时,在读书和学习时,有用元认知来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路径吗?
若学了知识,关键时刻却想不到知识,这是很可惜的。
因为学习花了我们很多精力,但应用时,却想不到还可以使用这个知识,那就无法谈知识改变命运了。
传统我们使用知识的办法就是靠联想,比如在做 PPT 时,能联想到让 PPT美观几大原则,如大量留白等,但这样不稳定,常常难以在关键时候想起对应的知识。
推荐的做法是建立自己的知识库,类似工具箱,里面以知识的使用场景进行分类,遇到问题时,就到自己的工具箱里找,这样既可以解放大脑的记忆负担,又可以高效使用知识。
在建立知识库时,要注意双向抽象,一是对问题表象进行抽象,像解数学问题一样,抽象出问题的本质;二是对知识进行抽象,找到其核心使用领域,然后就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对应的知识,并用知识指导行动。
三、按知识行事
若是做到了前面两点,就离知识改变命运不远了,但还有最后一步。
按道理行事,有时很简单,按步骤来操作即可完成,但有时又很复杂,不知道知识怎么用好,比如在团队管理中,领导既要给员工适度放权,又要不让权力过大,导致其它问题。
这种复杂情况要怎么办好呢?目前还没想到比较好的办法,后续找到解决方案时,再分享给大家。
好,今天先聊到这,感谢你阅读,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