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春秋末年,吴国势大,一心想要称霸中原,而想要称霸中原就必须解除后顾之忧,那就是打击越国。吴越两国的恩怨由来已久,彼此之间的战争也是十分的频繁,直到越王勾践的出现才结束了这种情况。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正式开始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1、起源
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年出生,姓姒(sì),本名鸠浅,因古时越国方言不同,所以音译成了勾践。又名菼(tǎn)执,是夏朝开国君主大禹的后裔,夏朝君主少康庶子无余的直系子孙,后无余受封于会稽,掌管看守供奉夏禹的祭祀,越国由此发展而来。
2、冲动的惩罚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了给父亲报仇,日夜秣马厉兵,准备攻打越国,越王勾践知道以后,准备先发制人,范蠡(lǐ)认为天时和人和都不利,然而越王勾践并不听劝。
于是,越王勾践率先发兵伐吴。吴王夫差则抓住时机,派出所有精兵,在夫椒与越军大战。吴越双方在水上进行大战,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带领残兵败将五千人逃到了会稽山,被吴军团团包围。
越王勾践追悔不已,觉得自己不该不听听范蠡的话,但事已至此,勾践叹气的说道:“我难道此生就如此了吗?”原本他打算全军抵抗,战死沙场,但是大臣并不赞同,文种说:“当初商汤被桀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纣王关押在羑里,晋文公重耳逃亡北翟,齐桓公小白逃亡莒国,最后都称霸天下。由此观之,这点委屈能算什么呢?”
句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於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饹翟,齐小白饹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史记》
随后,范蠡建议勾践向吴王夫差请和,并且到吴国为臣,于是勾践令大夫文种去吴国交谈。表示越王勾践愿意入吴,携妻带子为臣。吴王夫差同意了勾践的请求,放他们回到了越国。
3、卧薪尝胆
公元前492年五月,勾践带领夫人和大臣去吴国称臣,去的路上军民相送,痛哭流涕。
勾践到了吴国以后,吴王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坟旁的一间石屋里,并且安排勾践给他喂马。大臣范蠡也跟着一起做奴仆。夫差每次坐车出去的时候,勾践就去就给他拉马,这样一直过了三年时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才把勾践放回越国。
回到越国后,勾践想想曾经的野心,想想如今的下场,为了复兴国家,不忘亡国之恨,他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天都要尝尝苦胆的味道,提醒自己不忘苦难和耻辱,他身穿粗布,吃着粗食,和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勾践夫人也带领全国妇女养蚕织布,努力生产。他们夫妇的行为激励了全国上下人民。
在对待吴国方面,勾践听取大臣意见,用钱财和美女贿赂吴王,送给夫差两个美女,一个名叫西施,一个名叫郑旦。吴王被西施的美色所诱,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她建造了一座姑苏台,经常和她饮酒作乐,夫差觉得勾践对他特别的忠心。
4、一雪前耻
随着勾践对夫差使用美人计和离间计等各种措施之后,夫差逐渐放松了警惕,并且杀害了忠臣伍子胥。
公元前482年,在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会盟之际,越王勾践趁机率大军攻打吴国,夫差被动回师迎战,吴军惨败,不得已与越国议和。
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中,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吴国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攻破吴国都城,吴王夫差自尽而亡,越国从此威名远播。
5、结局
勾践灭吴以后,北渡淮水,与齐鲁诸侯会于徐州,并且迁都琅琊,与诸侯共同致贡于周朝。周元王封其为诸侯的“伯”,承认了其霸主地位。
公元前465年,越王勾践去世,其死后儿子王鼫(shí)与继位,勾践死后葬于浙江印山越国王陵。
6、总结
苏轼曾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作为一国之君的越王勾践是一个野心极大的人,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逆境中崛起惊人的意志力,也才会有后来的卧薪尝胆,和后来的定霸华夏。
对于这样一位“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精神楷模,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欢迎关注[名人雅阁],解读古今人物,品味名人历程。以人为镜,方知得失!我是小雅君,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