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大学生的坟》是我看过的第二本针对大学生的指导与解惑书籍了,相较于上一本看过的《读大学,究竟应该读什么》,这本书更倾向于利用发生在作者本身的故事来打动读者,尽量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书中举了很多当代大学生出现的,我也亲眼目睹的,迷茫颓废的现象,很难相信这些写于十年前的事例竟如此与现状相照应。一想到迷茫大学生的现象至少有近十几年的历史,就有些让人不寒而栗。既触心弦,做此文章,不求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因此顿悟,但求这能成为你尝试改变自己的契机。
我读《读大学》悟出我们如何在大学更高效地提升自我,完善外在能力,而我读《大学生的坟》感觉作者迫切想要教导我们认清我们自己。“认识你自己”在哲学上强调人需要从认识自己身上获得知识,通过专注于自身的修养,打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进而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但对于身处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认识你自己”更像是一次蜕变,一次升华。
当代的教育体制决定了绝大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生活是千篇一律的,作者也不例外。作者刘兴奇考上大学前的寒窗十年甚至比普通人更加辛苦,当他满心欢喜,对未来充满希望地走进大学生活时才发现“整个大学都是我人生最灰色的部分”。好在他及时认识到了在他面前的两座“大山”——一座是性格上的内向、自卑、胆小,一座是见识上的孤陋寡闻,并努力不让自己被打倒。但殊不知,如今大学生有很多无法认识到自己面前的“大山”。
这就是我们需要认识自己的第一个方面,了解自己的“硬伤”。何为“硬伤”,它是指严重阻碍自己发展的非能力缺点,例如孤僻的性格、浅薄的见识、封建的愚昧、随流的懦弱等等。我亲眼看见过一个大学生成绩优异,还拿过英语竞赛的国家二等奖,却从不主动和他人交流,班级活动能逃则逃,一直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我并不清楚他过去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但我敢肯定的是如果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硬伤”,将来一定不怎么好过。
之前参加职业生涯规划的选修课的时候,在模拟面试环节,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说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后来老师也承认,真正面试官不会直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但也一定会测试求职者对自己优缺点的认识,毕竟一个连自己优缺点都不知道的人,还指望他能给公司创造多少价值呢。我认为,认识自己的缺点比认识自己的优点更加困难,认识自己的“硬伤”比认识一般缺点难度更上一等,这不仅需要正式自己短处的勇气,还需要对自己的深度剖析。
认识自己第二个需要的是认识自己的目标与需求。相信不少的大学生上了大学后是这么安排的:大一好好玩,大二英语四级,大三英语六级,大四考研,可能还穿插着什么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证等。当问起他/她为什么要考四六级?为什么要考研?他/她会说“是学校要求的”“是父母安排的”“大家都在考”,这最起码能说出个原因。更无语的是出现一个技能培训机构,有学生上去询问:我的学校里有多少人报名了?我的专业有多少人报名了?报名的男女比例是多少?
大学本就是一个开拓自己未来无限可能性的平台,可其中的大学生在并没有考虑自己未来需要什么的情况下随意挥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抱得一堆对自己未来求职一点用处没有的证书。大学四年的黄金学习时间本就短暂,如果在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和需求的情况下到处考证,最后抱头痛批大学无用,这能怪谁?在大学,还使用着高中时的学习方式,一昧跟着学校和老师的步伐,没有自己的想法与追求,或许能成为学校的“三好学生”,出了社会就成了“九等公民”。真正有出息的人,不会让自己被学校的课表和大众的潮流所“安排”,而是将学校课程纳入自己的发展规划,如果自己的发展规划有100个计划点,而学校只提供了50个,那就需要通过培训机构或实践学校来补足剩下的50个。不要成为一个被安排的人,否则到最后只能得到一个被安排的人生。
认识自己第三个需要的是认识自己的定位。书中有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你不是一只鸡,那就不要和那些鸡们抢虫子吃,你是抢不过他们的。”这个比喻很好地诠释了我们对于自己定位正确认识的重要性。如果自己不是做研究的料,那就不要挤上考研的独木桥;如果自己没有当老师的能力,那就不要轻易下海跳槽;如果自己创业能力不强,那就不要下重本投资大项目。“选择属于自己的美好”才是未来求职的正确方向,当然这种美好并不是宅在家追剧打游戏的“美好”。
书中提供了几种方法我觉得非常好:第一是多经历点,然后不断反思,在实践中才能对自己的需求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二是多见识一点,我们没有太多精力去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采访、参观、旁听公司年会等方式了解行业信息;第三是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划分开,不能凭借一股子脑热,喜欢什么就将什么当做自己的职业。可以说认识自己的定位是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认识自己第四个需要的是认识自己的个性。在《读大学》书中提到了职场上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自己异与他人的个性。作者寝室有一个人,邀请他唱歌他不去,叫他考公务员他不去,叫他去考博他不去,他就一个理由:“我跟你们不一样”。世界上有很多诱惑,有甜美的诱惑,也有丧气的诱惑,但凡没有发掘出自己个性的人就很容易被周围的庸人所影响,被他们的丧气拖下水。也许会有人抱怨身处的环境不适合自己发奋,但一个有个性的人不会绝不会因庸人的一两句放弃自己的理想,倘若环境真的恶劣,为何另外去寻求一个新的适合自己的环境呢?
大学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里面什么人都有,有充满闪光点在舞台上放光发热的人,也有怨天尤人不思进取的人。我们需要找出自己的个性,选择成为那样绽放光彩的人,不被“软泥”同化。百度总裁李彦宏曾说:“认准了,不跟风,不动摇。”一个有个性的人会在自己的思维和判断力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主见,比别人有超前的意识,比别人看的更透彻。大学生找到自己的个性比盲目跟风又有建设性。
作者刘兴奇说:“认清了你自己,就认清了整个世界。”认识自己可谓是旅行前迈开腿前的思想工作,在这场名为人生的旅途上,一旦开始的思想准备没做好,第一步就可能迈进失意的沼泽。成功的路上固然凶险,不少人倒在前方的荆棘旁,但要知道更多的因自己拖了自己而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