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
知道有二十四孝,但还真没研究过到底有哪二十四孝。照先生这说法,估计这几个孝也大多属于“封建余毒”之流吧?
看上去是讲孝的故事,但更重要的应该还是开篇一大段“自白”——为守护白话文的传播,守护孩童学习的自由,誓与反对者死磕。上天入地,死不旋踵!由此,又学习到一种发毒誓的好方法。
先生发起狠来,真是连自己也不放过。倒是让我想起了他的自白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一众小人我自高冷,面对纯真孩童也甘愿俯首供驱策。先生高义!
《五猖会》
小孩子盼热闹,于是成人后也大多对儿时的热闹记忆印象深刻。中国又是最不缺各类大型聚会的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名目,大大小小相似的热闹。先生小时候也是个普通孩童,也会盼着热闹。或是因了所写的这份热闹吧,这也是难得一篇少暗讽批判的。
开篇概说迎神赛事盛会,后面则特说某一次看五猖会的情况。但让自己留下印象的,却不是盼望已久的热闹,而是出发前的波折。父亲突然的举动一度让人疑惑,但细细一想,却也明了。这应该是又一位严父吧。中国传统的严父形象,就像一把标尺一般,衡量着子女的言行,过则削减,不足则添补。沉稳端肃是基本要求,更不可玩物丧志。我想,那一日的先生是有些忘形了,而父亲的行为,是一种间接的提醒。
目前看的几篇,格式上似乎都是先概说其事,然后特讲某事?
《无常》
无常是索命之鬼差,寻常人看来应是可怖的,避之唯恐不及的。先生却见出了这无常的可爱处,甚是有趣。当然,这可爱是跟其他鬼差的不可爱相比较来看的。众鬼之中,也就无常看着还有些个人味,于是让人觉得可亲。但我想,既已当了这鬼差,好好尽自己的职分不也更应该么?徇私之心,还是少些的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一篇算是先生作品中少有的无甚"夹枪带棒"的了吧。一个小小孩童,从儿时的自由乐园,来到意在"去自由"的书塾,为进入成人的世界做着准备。生动有趣,尽显稚子烂漫。
有分析说,这文章是有批判旧制教育的意味的。我想说,您们想得可真多~
《父亲的病》
难抑的哀伤。眼睁睁看着父亲生命逝去,却无能为力之感。先生对那两位名医应该是带着恨意的吧,字里行间的讥讽虽不至指着鼻子叫骂,但也并不遮掩。
但若由此说先生就彻底否定中医了,我也是不认同的。理智的人,从不干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这种事。所以先生并未破口大骂,而是直叙其实。症结何在,读者也一目了然。不过是腐朽的环境下催生出的又一个朽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