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气温聚降,寒风凌厉。站在窗前,听着风吹着口哨,撕扯着树木、电线等一切可见之物,肆意而嚣张。北方的冬就这么有性格。
又快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忽然想起那些有关寒冷的记忆。 那一年年初也是最寒冷的时候,儿子刚上初中。经朋友引荐,我们参加了一个民间暴走团,开启了征服大山之旅。当时是抱着锻炼儿子的目的去的,但是对登山没有一点基本常识。挑了家中最厚重的保暖衣服,简单带了一些食物(中午在山上吃饭),然后就和儿子兴冲冲地出发了。
先是乘车,一路上我们都挺兴奋的。刚开始登山,我们需要走过一段穿林而行的平地。我们带着初行的快乐,踏着咯吱咯吱的雪,在旗手的带领下向前进发。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一大片冰面,不管大人孩子都兴奋起来,欢呼着冲向那里。打雪仗、滑冰、拍照,一时间这里成了一片欢快的海洋。 之后,大队人马加快了步伐。因为穿着的不专业(过于厚重),或者是因为刚才玩得太嗨而体力透支,我们渐渐地落在了后头。晌午时分,虽然阳光正好,但越深入山里,那股凉意就越发重了。我和孩子彼此加油鼓劲,想象着山中午餐的美味,以此为动力继续登山。
走了好久,终于可以休息了。我们几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吃着面包、香肠等速食品。这时同行人送来的热水显得尤为珍贵,这杯热水象暖流一样滋养着胃,也缓解了我们一上午马不停蹄行进的疲惫。
加足了“油”,我们开始返程。原以为下山会更容易些,可是却有种越走越漫长之感。为了打发时间,我们唱歌、讲笑话、玩成语接龙,不断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可是太阳越来越西沉,山中愈加冷了,风吹着树林沙沙地响,感觉整个后背继而整个身体都被凉嗖嗖的风包围。虽然不断走着,但那点热量远不及被越来越重的寒气所侵。我们的步伐越来越沉重,中午那些食物早已消化掉了,体能不断下降,又饿又冷又累又乏。翻过一座山、穿过一道岭,总以为一会就能看见车子,可目标却迟迟不见。没办法,只有一再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坚持,然后咬着牙机械地走着,拖着重重的脚步往回走。
终于,那辆车出现在我们视线里,尽管还有好远的路,但是看见了目标,也就有了动力,身上最后那点能量也被激发出来,迫切地向着车子的方向挪着脚步。
行进了五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回到车里。车里没有暖风,座椅都是冰凉的,从进入的一瞬间感觉整个人都冻僵了,牙齿也打着颤。因为还有一些人没回来,我们还要在车里等。儿子困了,伏在我肩上。我抱着他又怕他睡着感冒,所以总是逗他说话。那一刻,觉得时间好象停止了脚步,只有冷到头皮地打颤。于是,我不停地搓手呵气,与冷展开博弈,与儿子抱团取暖。
当车子终于启动,心里只盼着车子开得快些、再快些,我的心早飞到了家里。车子在广场停下了,我们并没有马上打车回家,而是去了一家砂锅面。一进门那股暖意和面香扑面而来。吃的什么面早就忘记了,可是那面条刺激着味蕾所带来的爽,那浓厚汤汁顺着食道冲向胃里的暖,都深深地留在记忆里。狼吞虎咽后,热流传遍了全身,浑身象是打了鸡血似的充满了力量。儿子抬起红扑扑的脸,一脸满足地说,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面!
其实关于冷的记忆还有很多。小时候每年都要回老家过年,在转车时常常需要蹲半宿票房子,车站里四面透风,小孩子既不能乱跑也不敢睡觉,其实那时最遭罪的还是父母,一边看着行李一边逗着孩子苦熬时间。小时候我家曾住过平房,是那种全靠烧炕也没有室内卫生间的平房。冬天早上起来,离开温暖的被窝是要经过很艰难的思想斗争的。而多半是父亲起来烧炕,等到有一定温度了再叫我们起来。即使这样,屋里也是屁股热得坐不下,脸上还是凉嗖嗖,冰火两重天。所以那时真怕了过冬天,除了冷还是冷。不过要是有伙伴叫出去玩,还是乐颠颠地和她(他)们滚雪球、堆雪人和打雪仗。再冷的天儿也挡不住孩子爱玩的本性,这是属于北方孩子的冬之乐趣。
现在的孩子们幸福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条件改善了,在家是暖气房、空调房;出门有羽绒服、冲锋衣。不过繁重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课后班,已经让他们没有时间享受北方的冷了。
冷,是冬严厉的面孔,也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感受。没有经历过严冬之冷,又怎么能知晓冬的风情呢。而冷,到底成为谁心中的遗憾?或许只有岁月知道,或许只有记忆明了。而我,每每想起记忆中的冷,回味起来却感觉特别的暖。
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