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后真正的思考是什么?是在生活中“反刍”!
①阅读后的思考与学以致用
检验孩子阅读之后有没有思考的标准,是看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有没有无意识提到书本中的观点。如果孩子经常说乎此类的话,就已经充分说明孩子正在把书中的精神世界融化在生活中。
其中如何引导孩子思考也非常简单,只要父母(老师)以身作则就是对思考的最好引导。如:在幼儿阅读的绘本中,其中包含了很多教育系列的绘本,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绘本、学会助人为乐的绘本、保护环境的绘本……父母或教师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为他创设相应的阅读环境
②尊重孩子的思考,重于一切
要想尊重孩子的思考,首先就要把尊重与顺从区分开。其次,真正重视孩子的意见。
因为孩子和成人生理上的特点,决定了思考与表达方式的不同。孩子的思考是碎片式的,更多思考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尤其在表达上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是很难完整表达自己的思考。
2.激发思考的8八种方法
在阅读中促进思考,让阅读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
激发思考8方法:心灵阅兵、自相矛盾、信口开河、乱写乱画、倒背如流、大胆混搭、顺藤摸瓜、写信代感。
其中,“写”是“说”的升级。写下思考比说出思考,要求的能力更高,对促进思考也更有效。因此,乱写乱画就是说和写之间的一步。只要在阅读时在书上写下批注,画下感兴趣的句子、段落。所以再次翻阅书籍时,看到自己所做的划线或批注就会着重朗读,仔细思考,从而也节省了时间。
3.家校共建是一个过程
在新教育童话剧里,所有能够让父母参与的工作,都会要父母参与进来。父母成为老师的教育助手,成为老师的同盟军,也就在共同生活中增进了情感,促进了理解,从而有了三方沟通的机会:看到孩子的成长,父母会认可老师,老师会感谢父母,孩子会感恩周遭――这样的三方才是真正的教育共同体。
一间教室的丰盈,除了有老师的给予、孩子的吸收,重要的还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沟通中增进情感交流、在课程中看到孩子的点滴成长。
4.生命中的两本书
无论是师生共读还是亲子阅读,在我们给孩子读书时,孩子其实读着两本书:一本是死的书,那是书本;一本是活的书,就是我们。
成人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而言就是最好的教科书。父母需要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的模样,孩子的模样;孩子的模样父母的模样。
5.共同阅读,促进成长
人合作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共同阅读是集体智慧的碰撞,是团队精神的体现。当我们共同阅读,相互分享时,我们可以读的更好。学会在分享和合作中更充分的从阅读里摄取营养、开发智慧。
在阅读的同时吸收他人的意见,大家的思想彼此交流,彼此碰撞出更多的思想,激发大脑思维活跃性,提高个人的思维广阔度。
要改变未来,必须教育孩子。想帮助孩子,必须改变父母。在大人和孩子之间、学校和家庭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阅读可以成为彼此沟通的坚实桥梁。抵挡应试教育的侵袭,终生阅读是最好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