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读到一篇文章,看完很不是滋味。文章开头这样写道:
认识一个男生,一向是朋友圈里的好好先生,认识他两年多,屡次聚会吃饭,席间多有出格的玩笑话,却从没见过他跟谁红过眼翻过脸,堪称脾气好修养好的典范。
直到一次聚餐,他当着众人跟心仪的姑娘表白,被拒绝,立刻便起身告辞。我跟另一位朋友正好在外面聊天,看到他从车库出来,老远就不耐烦的按起喇叭,车库的管理员手上慢了一些,他就从车窗里探出头破口大骂,那天正好下着雨,路边多有积水,而他依然不管不顾的加速,从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身边扬长而过,溅了那小孩一身泥水。
我们两个旁观了全程,惊得目瞪口呆。
他可是走在路上都会主动捡起烟头扔向垃圾箱,是即便跟耳背又顽固的大爷大妈说话都能始终面带微笑,连服务员过来收碗筷都不忘记说谢谢的人啊。
这一晚,却像是成了另一个人。
生活顺遂一切如意的时候,谁不会扮演好人呢?无论是刻意将自己伪装的温柔美好,还是因为抱着锦上添花的念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都乐于装扮出一副善良宽容的模样。
可最考验人性的,却偏不是在这些顺遂如意的时刻,而是看一个人失意之时,会如何安放他的善良。
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再结合文章的标题《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看他失意时的样子》,他想说的已经昭然若揭:这样的朋友不值得深交。
我同意作者说的每一句话,但如果是以朋友的身份这么说,在我看来,最不值得深交的恰恰是此文的作者,一是因为他“坏”,二是因为他“蠢”。蠢造就了坏,坏加剧了蠢。
▼
先说作者的“坏”。
交朋友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要在朋友背后说他的坏话,如果要说,请当面说。
一定程度上,文章作者突破了这条原则:他不在背后说,也不在朋友面前说,而是直接写在网上。虽然他没有写朋友的名字,对朋友不造成任何影响,但是他文章中不断提到的“素质”已经表明了作者对朋友发自内心的鄙视。作者认为,只有在失意时保持修养才算真正的素质。
作者不与这样的人做朋友,显然是认为自己的素质远高于朋友。
不知道该作者是否会主动捡起烟头扔向垃圾箱?是否会是跟耳背又顽固的大爷大妈说话时始终面带微笑?是否服务员过来收碗筷时不忘记说谢谢?
作者在文章中透露出的对这种行为的惊讶与称赞,已经表明作者并不能完全做到。因为能做到的人,都会觉得这是最基本的素质。而这些都是朋友的日常行为。
以朋友失意时发泄出来的不礼貌行为,来否定他日常的善行,接着再把自己拔高到道德高地上指责朋友,不知道是谁没素质?
▼
再来说作者的“蠢”。
真正的蠢不是没有知识,而是只有知识。他们只会教条式的生活,教条式的评价,得出来的也只能是教条式的结论。这些人可以说是中规中矩,更可以说是死板。因为他们根据的教条往往是单一的,忽略了现实的复杂性。
在这件事中,作者评价朋友的教条只有一个:失意时应该有素质,没有素质的朋友不值得深交。朋友仅仅是表白被拒绝后对一个停车场管理员破口大骂,而且停车场管理员确实有不当的地方。朋友骂人的行为自然不符合素质的标准,于是,作者根据这一点完全否定了朋友,否定了朋友之前全部有素质的行为,把朋友定性为一个没有素质的人,完全不考虑朋友当时激动的情绪。
更可怕的是,作者根据这一件事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生活顺遂一切如意的时候,谁不会扮演好人呢?无论是刻意将自己伪装的温柔美好,还是因为抱着锦上添花的念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都乐于装扮出一副善良宽容的模样。
作者不仅否定了这个朋友,更否定了所有善良的人。在他心里,善良成了一种装扮,只是原因不同:一个是刻意伪装,一个是为了锦上添花。
从此之后,别人的善良在他心里都有了目的。一旦朋友做出不当之事,他立刻就会把朋友看成是伪善的人,从而否定这个朋友。
我丝毫不怀疑这位作者的道德感,只是这位作者观念太强,以致缺乏了一点同理心。这是蠢到只有知识的人的一大通病。
▼
在这件事中,作者显然只能从观念上理解朋友当众表白失败之后的难过,而无法切身体会。
当众表白失败,难过,再加上围观群众都是自己的朋友,不仅难过,而且尴尬。这种情况估计是个人都想找地缝钻进去。可是,没有地缝!只能自己主动离开,不然,还要当做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和一群朋友在一起嘻嘻哈哈地聚餐么?
而他逃离时的不当行为,只不过是适当的情感宣泄。
如果是一个有同理心的人,应该会上前安抚一下朋友,鬼知道,当众表白耗费了他多少的勇气。而如果是一个没有同理心只会讲观念的人,就只会用教条式的规则去约束朋友,甚至是像这位作者一样写一篇文章批判,顺便再充当人生导师,教大家应该怎么做。
在朋友情绪低落时,不要求其按照社会设定好的道德生活,而是短时间内尽情地做自己,适当发泄心中的不快。在其情绪稳定之后,再冷静地和他探讨问题,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朋友。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值得深交,但是只有观念,没有同理心的人,绝对不值得深交。
他们可以是一个不错的普通朋友,在你遇到时帮你分析利弊,给你恰当的建议,但绝对无法做一个知心的朋友,因为每个人心里面或多或少总有不想在表露出来的负面情绪:悲伤、孤独、愤怒,甚至有杀人的冲动。
当你向他们倾诉心中的困惑时,他们只会回:“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当你向他们倾诉心中的焦虑时,他们只会回:你的焦虑主要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当你向他们倾诉心中的愤怒时,他们只会回:做人要淡定。
这些话百分之一千万的正确。但如果出自朋友之口,这些话,百分之一千万的错误。因为,在这些正确而又漂亮的语言之下,掩盖的是忽视朋友地负面情感。对于孩童,忽视朋友情感大多是一种能力问题,而如果是成人,忽视朋友情感往往是一种选择。
培根说:“如果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但事实上,有些朋友只能同乐,不能共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