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的自己感觉很好,于是感觉自己一路状态高歌猛进。早起,写东西,跑步,洗碗。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能量超人。于是昨天自己暗暗决定不再刷短视频。因为自己曾经觉得沉溺抖音时间过长把抖音卸载了,后来自己在微信短视频看的多。昨天早上的自己状态较好,于是觉得如果能不刷短视频就能节约大量的时间。
但是在自己晚饭的时候,自己先是被一条公众号的文章吸引了进去。此时的自己第一次思考短视频的位置安排。首先在订阅号信息的第一行是自己订阅的一些公众号,自己先是被信息吸引。但是在第一篇公众号的下方就是关注的视频。刚才我刷出来一次成了第四行。
短视频的第一个一般是自己感觉有用想看的,点开进去以后自己看完。忍不住就往下翻,一旦开始往下翻,自己的时间就如同泥牛入海,一去不返了。还有另外的原因。自己现在读到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第四章习惯二 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这个章节,在这个章节当中提到的个人使命宣言部分自己觉得操作起来难度太大,于是曾经习惯性的逃避就生发了出来。觉得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做不到,离自己太远了。想逃离的心思就会出来。于是去选择短视频选择不会给自己造成这个难受的感觉那一部分。
刚才自己查看了周岭的《认知觉醒》中下篇外观世界,借力前行中第五章学习力——不是一味的努力第一节匹配:舒适区边缘,适用于万物的方法论中这样写到“最佳的学习区域在拉伸区内、舒适区边缘,在这个区域,我们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进步最快。事实上,它就是难易匹配的意思:既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难易适中的地带才是徐诶的心流通道。”
通过刚才的思考自己觉察到可能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一部分已经不在我的舒适区边缘了。于是出现了逃避的情况。有点类似于游泳当离岸边超过自己心理能承受的安全距离,感受便是只有恐慌了。
现在想到的处理办法是:如果书中哪一部分不是自己的舒适区边缘就勇敢的读过去,待到自己能力再精进一部分再根据自己的水平进步再提高。现在提高的意义在于让那一部分逐渐靠近自己的舒适区边缘。
自己从未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梳理自己的读书习惯,曾经很多书自己读着读着就扔在一边了。最近的自己是通过看大量其实是名人的视频无一不是推荐阅读的。所以就重新把这个习惯捡起来。当然也暗含了一点点想变现的小心思。但是当下的自己成长感受是一点一点的去成长。以前的自己喜欢进步神速,高歌猛进,灵感袭来,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现在的自己才逐渐醒悟,人生是一个积累坚持的过程。之所以看到很多人的神态自若源于大量时间的投入和大量辛勤的付出。付出十分汗水,难得有一分收获。但是付出二十分汗水所得到的一分收获必然是更加坚实有分量。因为其中凝结的时间和付出密度是不同的。
人生的成长是漫长的,尽管看到一些短视频里说的,30——45岁人生怎样怎样,已然错过了,那又怎么样呢?现在已经走在改变的路上,这就是很好的改进。不断地向前走吧,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会变成自己成长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