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正安武当太极道十期的学员以为,机缘巧合在二零一五年十月二十四日至二零一六年一月十日的这段时间里,每个周末和各位同学一起,在深圳正安文化位于车公庙的教室,跟随着杨硕诚杨老师,妘溪老师以及各位助教学习武当派太极拳二十八式。在老师助教班主任和师兄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同时也包括了我自己其时其地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最重要最重要的来自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得偿所愿顺利毕业。期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统而言之,最直白的体会就是:认识了一群好老师,结交了一帮好朋友,学习了一套可以自己一个人玩的运动。
如果你不是以为的话,读这篇文章必备两个基本的认知作为前提,以免误会我写这些文字的意图。第一个基本的认知是,在太极拳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老师助教和同学们的作用无比的重要。具体的例子可见我在前一篇《武当太极道返校》的文章中看到。其实我走过的很多的坑,认真回想起来杨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曾经反复的提及和强调。只是我这种蛮干又瞬时行动力超强的人就是容易走很多弯路去主动踩坑的。实在只能对自己说,怪我啰。第二个基本的认知是到今天为止我也就是练习了太极拳刚好一年的时间,实际有练习的天数全加起来可能还不够一百天,水平实在不值一提。所以有个别即使是自己以为正确的方法和实践,估计其中也有几个坑是自己掉进去了现在还完全没有认知,反而貌似有些享受其中的。大家看到一笑而过就好,你认为我的观点不对,千万不要怀疑,就真的是不对的。谢谢你的忍俊不禁。
因为在我的太极拳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非常明确分割线事件,从而产生了几个不同的阶段。下面我就分不同阶段来开启这段回顾之旅。
[刻苦学习期]20151024-20151125
这个阶段的三个关键词:基本功、低架、踢腿。我的练习以基本功为主,以低架为主要目的,以快速强壮腿部力量为主要练习对象。对,追求力量,追求低架,追求用力,这是第一个坑。必须要补充一下,杨老师的确有三令五申的提醒大家不要过分的练习,注意保护自己,不要追求低架,不要太急。只是我当时头脑发热,也许是没有经过那个坑就不会知道这个是个坑吧。
第一周,学习初始,大家一起先学习基本功。因为有小时候武术和剑法的底子,加上身材矮小手短脚短,很多基本功对我来说可以较同学轻松一些的跟下来。估计也是因为年纪最小,被大家委任学习委员(必须说这种委任的方法真不科学啊),所以在内心戏来说还是想要尽量的比大家更加的卖力些。嗯,这是一个管理学和心理学的方法论,把一个人推到比他的能力稍微需要踮着脚才够得着的地方,非常容易促成这个人的进步。我一定是借助了这个方面的心理暗示,所以同学觉得我练习起来有点过分热情。让老师满意是我的心理舒适区。所以每天练习基本功这件事就被我强制性固定下来。
大概第二周周末开始学习拳架。关于拳架这件事,我当时觉得呢我可能是有了小时候学习的基础,相对来说会比较的容易体会到老师教授的每个招式的细节。现在回想呢,也可能是我每次在老师讲解和示范的时候,甚至老师在是带领大家练习的时候,我有意识的也有些突兀站在第一排最边上,四十五度角认真的观察,而不会着急着动手动脚马上尝试。平均来说我会比同学多了一到两次全程目不转睛的观察机会。在老师和助教重复重复带领大家练习某个特定的招式的时候,我会多次观察并且每次观察的重点不太一样,比如第一遍主要观察手掌手臂在起始和结束的姿势定位,及其由始及终之间的运动轨迹,第二遍主要观察腿,第三遍观察脚掌脚尖脚后跟,第四遍观察上身。接下来就是杨老师推荐的方法了,每个招式打十五遍,打五遍停一下,假装喝水偷偷看旁边助教打一遍,然后观察每个助教之间动作的少许不同,选择自己喜欢或者觉得潇洒一点的那个动作细节再打一遍。结果是,自我感觉虽然回去没有练习拳架(仍然在用心用力练习基本功),仍然基本上在课堂里可以跟得上老师教学的节奏吧。
这个阶段基本上持续了五周的时间,拳架的学习基本上跟上大队,基本功的练习就稍微过头了,结果就是膝盖开始有些微微的疼。现在回想起来暗自估计呢,一方面是练习不当真有点点磨损到膝盖,另外角度理解也许是膝盖在得到较多的练习后得到传说中的“涨功力”这件事吧。这个阶段的心得是:认真的学习拳架的姿势,先找准招式的起始,然后注意中间转换的细节。
[伤停休息期]20151126-20151227
因为第一个阶段基本功的练习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这个阶段的关键词变成:膝盖疼,害怕,治疗,冥想。
在这个时期我亲身体验了太极拳练习的错误以及错误导致的结果(甚至是恐惧于这个结果会导致自己以后无法再练习以腿法为主的太极拳),然后迅速的暂停了太极的全部练习。运气非常好的,或者说老师安排课程安排得实在是太厉害了,刚好在这个时候太极拳教学有一个月的空档期。我充分的利用了这一个月的时间,一方面寻找中医的处理方法,一方面利用冥想的方法保持自己对拳架的练习。运气很好,等到重新上课的时候,膝盖已经不疼了,而我因为坚持自己在头脑里面练习拳架,同学老师都基本上没有看出来我已经整整一个月没有打拳了。
事实证明,这个阶段的膝盖疼,应该不是真的错误练习磨损到了膝盖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性伤害。因为一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就好了,只是当时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害怕,以及之后对自己无知的后怕。不过,这个阶段也帮助我学习了一个有趣的太极拳练习方法,就是在脑子里打拳。在拳架熟悉的前提下,这样的练习方式非常的有趣且高效。
[学习认真期]20151128-20160131
继续学习到毕业,因为毕业典礼上老师助教和同学的鼓励,而且基本功的练习对我身体健康状况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正面效果,遍体鸡血的我是认真努力的坚持了两个月逐步加压练习:基本上就是每天基本功锻炼一个小时,并且每周加量。拳架的话,坚持每天打一遍,然后睡前在脑袋里面也打一遍,再看一遍教学视频。这个阶段拳架开始熟练起来,有的时候会突然发现一个动作可能可以用一个更加舒服的姿势或者运动轨迹完成,或者某个脚尖的方向可以怎样调整使得抬腿或者转身更加轻松,这个时候那种油然而生的豁然开朗是非常真实和开心的。
杨老师说过,如果你在思考自己在打拳的过程中,是应该认真注重拳架的姿势准确度,还是应该放松自己的身心尽情的享受打拳的过程,这只是简单的说明你的拳架还不够熟悉而已。听到这句话已经是今年十月份了,其实我在当时的这个阶段就有了类似的概念。这两个月的心得比较多的是:当拳架越发的熟练起来以后,打拳这个事情就会越发的轻松,动作之间的停顿越来越少,更加容易进入打拳的舒适区。
[长假休息期]20160201-20160430
长假是一切习惯的大敌,过年回家乡就特别如此。今年因为高铁票难抢的缘故,假期被迫拉的很长。出门在外也就真不方便坚持练习,嗯,好吧,至少这是一个看起来不错的借口。心里想着回来深圳就重新开始,结果这一拖拉就拖到了五一放假。对,又是一个长假啊!
真心做到不到像李笑来一般,拥有一个充分利用一切长假时间坚持工作的好习惯。是的,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产生的。
[豁然开朗期]20160501-20160731
时间到了今年的五一长假之后,同学们在群里面打卡让我感觉心痒痒。于是重新开始了第二轮的练习期,这次开始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异常的小心膝盖的问题,每个动作都是高位,每个动作都在思考回顾膝盖是否有受力。练习的结果可想而知,一直一直不能放松,基本功的练习还是简单可以维持,但是拳架就会感觉上很生硬,打起来越来越小心,越来越进不了拳里。
这个状态持续了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心理上感觉有点练不下去了。忽然有一天看了台湾李安导演的老电影《推手》,整部电影我感受最深的是老父亲在房间里打太极的那段,全长不到三分钟,但是就是这三分钟给我莫大的震动。房间很小,老人家打得闲庭信步气定神闲。这是为什么呢?看了多少遍之后,我大概明白了,因为步伐迈得很窄,所以拳架在狭窄的空间也可以完全施展开来。决定拳架的势,不是你架子多低,动作开合多大,而是心无旁骛,然后身随心动,最后才是拳架的施展。我想我表述得非常的不准确,但是实在是表达能力有限,说不出那种感受来。总之结果就是我不再关注自己的拳架高低了,而且还逐渐的抬高了高度,收回了脚迈出去的距离,以一种稍微收敛的,但是完全在自己控制范围内的,却还暂时不及收放自如的势来表达拳架。
这个阶段的最大感受是,在拳架打得比较熟练之后,下一步就可以关注内心的收敛和对自己当前水平的正视和认可,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放松的感觉。
[旅游休息期]20160801-20161004
一不小心一个旅游又把太极拳练习这个事情给拖了后腿了,两个月完全没有一次练习。这次也是两个月,我发现好像我的阶段都是两个月两个月的,难道是自己的心理期还是生理期吗?
[知耻后勇期]20161005-今年
十月五日约上了女侠琴公子一起到市民中心打拳,此行真是受益匪浅啊。首先是女侠给我们重新复习了一遍完整的二十八式全套招式的技击内涵和动作要领,这个非常的棒,想想也是好久没有看杨老师的教学视频了,加上我个人也是超级喜欢女侠那霸气外露的拳法的(嗯,班主任以为我是女侠助教的迷弟啊。这个,我可以说我还多迷了一个助教小邪吗)。然后就是在女侠的安利之下,我突然萌生了要申请做助教的想法。想想自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练习,实在实在是非常的惭愧,生怕说出来给老师丢脸。于是,回来之后虽然也是厚着脸皮的咨询了一下班主任,自己也下定决心要认真练习了。从十月五日开始到今天,中间休息三天之外,每天都在努力早起完成全套的基本功和站桩和拳架。我只能也只敢这样说吧,希望下一个长假我还能坚持,希望一年后的自己可以有申请助教的水平。
以上就是自己这一年时间的太极学习之路的回顾,记录了自己这一路走来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尝试了什么,付出了什么,作对了什么,走弯了什么,学习了什么,错失了什么。我想特别高能提醒的是,这篇文字最大的作用是我自己用来回顾的,万万不可用来帮助指导教育任何人用于太极拳的学习,经验和教训都属于也仅仅属于我自己,绝对对其他人没有普世的适用性。唯一的希望是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以为自己下一个学年乃至更长的学习之路添砖加瓦,伴我前行促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