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望见家
陈诺
《孟子·离娄上》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的这段话论述了一个家庭里长亲幼,幼尊长对社会乃至国家的意义。而在我心中,家给予人们的情感,实在复杂又简单,复杂在情的种类繁多;简单在情感间殊途同归的力量,它们常常像千万股迸发的涌流,抨击内心,触动灵魂。
最近,我与家人同追央视大剧《人世间》,作家梁晓声笔下周家人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缩影。细细思索,荧屏上的人物在我的家人中仿佛都能找到原型,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愈发立体。
我的外公外婆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自1970年结婚以来,相濡以沫至今。外婆是乔春燕式的女人,性格外放,做事雷厉风行,而外公极类周秉昆,沉默寡言、不急不躁。因此,外婆时常与外公拌两句嘴,嗔怪一两句。2017年,外公突发冠心病送往医院,那时的我望着躺在病床上吸氧的外公,迷茫又无助。我偷偷望向外婆,她刚染的黑发好像一夜之间褪了色,高高蓬起的鬈发刹那间无助地垂下来,自从外公生病,外婆成了话最少的人。当我看到外婆的一滴泪从面颊滑落,落到外公的床单上时,我突然明白了外公正在度过难关,清晰地。我感到自己突然长大了。如今,外公的身体已恢复,回望波澜,我知道除了医生的努力,家人的安抚是外公的第二药方,他与外婆夫妻间互相给予的力量,更是这药方中最重要的一条。一个人能挺过病痛,勇敢地向上触摸未来的阳光,得益于他回头就能看见心爱的人所坚守的家。
外婆在36岁时生下了妈妈,她很像周家女儿周蓉,独立有智慧。周蓉是20世纪的新女性代表,而我的妈妈则是21世纪新时代女性。我与妈妈与其说像母女,不如说是共同成长的工作伙伴。面对重大抉择时,她常让我自己做主,在这过程中,我渐渐懂得思考得失,这种“放风筝”式的教育,让我在决定时有充足的底气,让我做事更沉稳,更有独当一面的能力。2020年,我面对小升初的困境左右两难,直升还是择校,踌躇不定。“你真的想好了吗?”妈妈看着默默流泪的我,发问道。我的内心仿佛有一只小船,在奔涌的流水上激荡,而船的掌舵手,是那个最真实的想法。于是,我遵从了我的内心,而让我落子无悔的,还是那句“无论怎样,我们都支持你”。上初中之后,我的确遇到了各种各样成长的困境,但我始终坚定不移地劈波斩浪,勇敢突破瓶颈,因为,我很清楚,每当我想要放弃,回头退缩时,总能看到父母坚实的胸膛,看到那个洒满希望的家。
在我眼中,我的爸爸是周家大儿子周秉义的翻版,同为国家工作,同为家人传输着对国家赤忱的爱。今年2月,疫情在苏州蔓延,作为苏州农发集团的领导层,他坚守在岗位上,保障着苏州人民“菜篮子”和“米袋子”的稳定充足。上个星期,由于上海疫情严峻,他毅然选择加班,防止病毒通过粮食物流传播,次日清晨,我才看到爸爸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我们不免心疼,他却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你不负起责来,不就是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吗?”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当每个家庭都能时刻回头望见家时,国家和小家才能并存,才能同样熠熠生辉。 除了父母和爱人,给予我们力量的还有友人与手足。外婆有她的六姐妹,父母有境遇相同的同事和朋友,我有无话不聊的同窗。每当踌躇时回望,总能看见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与你携手同行,不离不弃。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家和友人是陪伴我们走完生命历程的唯一伙伴。亲情、爱情、友情,教会了我们生命的真谛,让我们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扶持的真情。中国人的家,包容、大气、温暖,始终跟随着党向新时代迈进,每当我们回头望去,总能看到那个流淌着酽酽温情的家,那个万家灯火的繁荣祖国。
家风之美,代代相传
费月芝
看惯了春花秋月,是否还会在乎自然频繁的变更;尝尽了悲欢离合,是否还会被心中的那抹回忆惊扰?淡淡的月光,淡淡的流水,还有心中那缕淡淡的家风,潜藏在岁月的河流中,浮动着我那动人的心弦,家风再用他那满含沧桑的口吻,讲述当年的那些青涩往事……
--题记
打开历史的橱窗,凝望每个熠熠生辉的家族故事背后,总有一种给予人力量与导向的袅袅之音,拂去时光灰尘,那些流淌在国人骨髓中的血液似乎总有一种馥香为之而传承-家风,凝聚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理念的信仰,无论时光嫣然,身影未曾走远。
沧桑岁月,家风从我的生活中悄然拂过,却在不经意间流下那芳华绝代的一笔。我于岁月山河中,再回味家风的韵味,寻觅那份属于人生的美好。那些年,那些事,还有那个夜晚,虽然已随落花在那个悲凉的秋天埋葬,可思绪总爱怀念,怀念的不是那些事,而是那些回忆中蕴含的品德和沉重的责任。
从小父母就用“远亲不如近邻”来教育我和邻居要和睦相处,邻居与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要能做到相互关心,相互谅解。以前,在农村生活的时候,父母在村子里的人缘就很好,谁家有事都能想起他们俩。现在,到了城市里面来居住。在我在家这几天,就已经遇到好几次隔壁邻居给我们家送东西了。我和母亲开玩笑说,在城市里邻里之间的常态是“老死不相往来”,是怎么做到和邻居家关系这么好。母亲笑着给我讲起了她们相识的过程。由于邻居入住的比我们晚,刚住进来的时候,她去给邻居帮过几次小忙,就这样一来二去熟悉了。后面知道她老公在铁路上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回家,她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比较辛苦,母亲就主动开口帮她到小区外面的幼儿儿园接孩子放学回家。我的心中被这种奉献精神深深感动。尽管前方的路坎坷不平,但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充满爱和奉献,那么,相信彼岸的栀子花定会散发出属于它自己的清香。
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父母的言传身教伴着我成长,这积极健康的家风家训早已融入我的生活,代代相传。
家风是山重水复时的柳暗花明;家风是行到水穷处的坐看云起时;家风是干涸的沙漠中的一缕清泉;家风亦是你我人生路上的那盏明灯。峥嵘岁月中因着有家风的陪伴,所以生命这场孤独的旅行你我将注定不再孤单。
烟火人间的家
吉昱
说到我的家庭,家风和家训好像不能很具体地描述,但是我们大部分时间里始终维持着和谐的引导和顺从模式。就像小的时候父母陪我一起幼稚,长大以后我们依然能够平心交流一样。
小的时候,每周末都会回一次老家,半个小时的车程,爸爸在前面开车,我甚至会记住路,有模有样地指挥他走哪条路,路过一些标志性地点的时候他们会告诉我地名,譬如夜晚回家开在一条没有什么路灯的路上,父母告诉我这座山叫鞍山,由于在方言里“鞍”和“暗”是同音,我一直记得很清楚;只是到了现在,不常回老家的我们即使要回去也不会再路过鞍山了,而是选择更加快捷的高架路线。我曾经想过,在这样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下,再让我回到老家常去的那几个地方,或许还不如小时候熟悉。
老家附近有一个露天公园,里面有出租的双人自行车。三个人两辆车,我一般是坐在妈妈的双人车的后面的。顶着太阳在浅蓝色的塑胶路上直行,印象里路边有很多野花,还有随处可见的被做成石头形状的喇叭,放着轻松的音乐。走过河上的木桥,夏天时荷塘里就会开满荷花,但是现在的池子有些干涸了。再到里面大概有一些动物,曾经有大熊猫展出,现在那片绿色的草地已经不如曾经了,变得枯黄无力。小时候和我关系很好的玩伴,想来应该有两年没见面了,都去了不同的地方上学,留在那个无名小镇的寥寥无几。
妹妹降临之后,出于本能我当然有一段时间总是和她争抢各种东西,那段时间我心理不平衡得很严重,整个家都整天因为这些事情而吵闹不堪。现在和妹妹关系很好的我回想起那段时间的转变,印象里只有我爷爷经常说的那句话,“做人不要斤斤计较”。爷爷确实是一个心胸很宽广的人,我打心底佩服他,但我自己从各个方面都很难做到这样。解决了那样的问题的今天,我们在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方式,我现在内心始终觉得联系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沟通;家里人不经常议政,但爷爷和爸爸偶尔表达的想法往往能让我觉得很精辟,他们都是从上一个世纪走过来的人,或许他们决定并且给予我的这种家风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在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也不要忘记看看过去吧,看看自己的家给自己的所有。时代的长卷,卷起来是国家的前进,摊开来就是万家灯火。
处在时间缝隙的人世间
尤天浩
时光流转,岁月溢彩。时间在不同的人们口中完全不同。有人说,时间是一位和蔼的老爷爷,拘谨地从每一个人身边蹑手蹑脚地都过,不声不响;有人说,时间是个严厉又公正的法官,掐着秒表,仔细地计算着时间,从来不肯多施舍哪怕一分一秒;还有人说,时间是个无所不能的小偷,只留下了那些欲说还休的故事……
但现实中总又有那些时光撼动不了的东西。
我是见过这种东西的。
就在我家的一间房间里,摆着两把椅子。我从来没有坐过那两把椅子。因为他们的椅面上总是压着许多东西。记不得是多久以前了,老师叫我们去找出家里的有年代的老物件。我知道爷爷收藏过很老物件,于是便问向他:“爷爷,我们家有没有什么老物件之类的东西啊?”他带我来到这两把椅子旁,搬走上面的一些杂物,将椅子本身显露了出来。直到那时,我才第一次仔细地观察他们:那是两把纯木的椅子。就是全拆了也找不到半根钉子;看椅子的设计应该不是现代的。那椅子矮矮的,方方正正,椅背上端有一个微微向上的弧度,有一股古代的气息;椅子背面用墨色的毛笔写着“怀德堂”,左侧也写着一排字:丁巳年。算起来,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椅子所用的卯榫结构独具匠心。“这把椅子比我都要年纪大了!”爷爷笑着说。
椅子的旁边,还有一个箱子。爷爷将上面的布用力一揭,房间里面尘土飞扬。过一会,我才看到木箱原来的褐色。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木箱,没有半点的雕刻。箱面上是一圈一圈的年轮,密密匝匝地布满了这个箱体。这个木箱大约有两立方米,两边是古时的那种铁制的把手,和门环差不多。与椅子一样,这个箱子浑身上下没有一根铁钉,卯榫连接起了六块毫无关联的木板。“木箱可能比那两把椅子的年龄加起来都大。”爷爷稍显自豪地说。
好像有人说过:“活着能给人阴凉,死后也能成材制成家具,这才是好树。”小小的椅子与木箱得以流传百年的秘诀是在于工匠眼光独到的选材与别出心裁的创新。这样才能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工业时代的人领略到传统技艺的美。
这是一个时间里的人世间故事,可他的主角却超越了时间,让自己在晦涩的酸中流露出芬芳的甜。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
梁智慧
万家灯火犹如天上的繁星,一家算是一颗,点点灯火聚集成了遥远的星河。每一颗星都在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这天晚上,爸妈心血来潮说要整理整理家中的每一个角落,我就去整理自己的房间。收拾了没多久,就听见妈妈的抱怨和责骂声:“怎么东西扔的到处都是,玩具,吃的······”爸爸则是有心无意的听着这声声抱怨,嗯嗯敷衍两句。妈妈就又不高兴了,和爸爸拌起嘴来,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着,吵着吵着谁音调就升高了。我连忙出来劝架:“还是快点收拾吧别吵了。”他们就决定暂时休战。
终于恢复了该有的宁静,月光温柔的洒进房间里,家中又洋溢着和谐温暖的气息。
爸爸这时又惊喜的叫了一声:“快来看我发现了什么?”我无心搭理继续收拾,妈妈凑过去看了看,问:“什么东西?一个本子?”“哈哈哈,这是一个作文本吧!”爸爸故意把声音放大想让我听见,我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那肯定是我的作文本啊!我飞快的冲出去,试图抢回本子,一遍遍大喊不要看不要看。可是爸爸把本子举得老高,我够不着。他一边笑一边阻挡着我的掠夺。“我就看看我就看看,作文写出来不给别人看怎么行呢!”“不要不要!”我知道那肯定是我小学写的作文,估计写的都是些流水账当然不想给他们看。一边的弟弟却起乛哄,蹦蹦跳跳地喊着爸爸加油爸爸加油!
爸爸一只胳膊把我压在沙发上,另一只开始翻看作文,我拼命挣扎但还是没有爸爸力气大,我双手无力的瘫在沙发上最终还是放弃了抵抗。爸爸就开始用家乡话并且富有感情的大声朗读出来:“我的烦恼,作文题目奥,我的烦恼的恼还写错了写的脑子的脑哈哈哈。”我气急败坏,但是又觉得很好笑,这简直就是黑历史,我又燃气斗志乘爸爸在大笑的时候赶紧把本子抢回来。可谁知爸爸已经看到了第一段,且背诵了下来。他继续说道“我的烦‘脑’是作业好多,可是马上就要开学了!”“妈妈你看看爸爸!”可是就连一旁的妈妈也一边扫着地一边笑。我无可奈何回到房间里。屋外爸爸还在持续背诵着我的作文,好气又好笑。
没办法,还好爸爸只看到了一段,我回到屋里自己看着自己的作文忍不住笑出来,写的是啥啊太好笑了。我一出房门爸爸看见我就对我背诵着作文,我急得跺脚,甩动着胳膊,还是会忍俊不禁。全家人都在一起笑。
屋外的星星眨着眼睛,看这屋内的这一切,大笔一挥,写下新一轮的故事。月亮很圆很亮,不得不说,今晚的月色真美。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
杨星雨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家庭都有⾃家的家风家规,我家的家风家规也很多,但是最常出现在⼤⼈嘴⾥的就是“家和万事兴,规规矩矩做⼈,踏踏实实做事,尊⽼爱幼”
我们是和爷爷奶奶住在⼀起的⼤家庭,爸爸妈妈上班很忙,奶奶就负责做饭,⼲家务,任劳任怨,爸爸妈妈也是抢着⼲家务,对爷爷奶奶更是百依百顺,有时候爷爷脾⽓很不好,乱发脾⽓,爸爸也是笑脸讨好爷爷,哄爷爷开⼼。我很不理解,爸爸说,“孝就是顺,爷爷奶奶年纪⼤了,脾⽓不好,我们多让他们开⼼点,是应该的”妈妈逢年过节总会给爷爷奶奶准备各种礼物,⽤妈妈的话说,没有爷爷奶奶的⽀持,妈妈也不可能好好的⼯作,所以妈妈的成绩也是爷爷奶奶的奉献换来的。爸爸妈妈在意见不统⼀的时候也有争吵,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是互相讨论,更多展现在我⾯前的是他们理性的⼀⾯。所以我的家⾥总是⼀⽚祥和温馨。
每次饭桌上的话题都是最多的,我总是觉得每天的这个时候都是对⼀天的总结,当然饭桌上的礼仪是⼀定要遵循,妈妈常常对我警告的有这⼏点:1、吃饭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发出吧唧吧唧的声⾳。2、吃饭时严禁边吃饭边⼤声说话。3、不能翘腿。等等……虽然还有很多条的规矩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束缚着我让我更好的成长。⽽我和妈妈之间也不仅仅只有这些法则。“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母亲嘴中也总是挂着这句话。是的,该学习的时候学习:我和妈妈做了⼀个作息表,周⼀⾄周五毫⽆疑问的是学习,⼀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师布置的作业在加上课外的练习。该玩的时候玩:有时周⽇妈妈就会带我出去玩,带我去新华书店看书,带我去博物馆等等,让我长了很多见识。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好的家风会影响我们的⼀⽣,我爱我的家。
何时再绽广场花
魏彦安
朋友,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提到广场舞,你会想到什么?
老大爷老大妈们,是吧?大部分人一定都先想到他们。的确,如今,广场舞基本成了老人们的“专利”。国家发展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老人们也因此有了精力,共聚一起,以舞健身、以舞会友。但是,曾经,在我们小区里,有一股“势力”与老人们“对抗”许久,不分胜负。而我有幸是其中一员,经历过许多人在童年时期都没经历过的,每晚的一段难忘的时光。
记得幼儿园的时候,吃完晚饭,差不多就能听见外边的音乐声,那是从广场传来的,像生物钟一样准时。于是,夜晚的那段闲暇时光,在广场度过。一群老头老太太们排成队,手里拈着一把轻飘飘的红扇,跟随音响里放出的音乐声手舞足蹈,一招一式皆大有章法,动作整齐划一,步下生莲,手中生花。那时,稚嫩的我还很好奇,爷爷奶奶们在干啥呀?跳舞吗?真好看!不禁模仿着他们动了起来,手一挥,脚一踢,自以为“灵动优美”,现在想来动作一定是笨拙而无力!既然这样,又是什么支撑着我长期和爷爷奶奶们“对抗”呢?你一定知道“中国式过马路”吧!自己一个人怪不好意思的,但只要有人和你一起,你一定不会这么想了!不止是我一个人,常常有其他和我一样大的孩子,也抱着好奇心,跟着“手舞足蹈”。孩子们的广场舞“自成一派”,我们居然为此感到自豪!稚嫩的心灵啊……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年龄渐长的我学业越来越繁重,再没有去回味那花前月下的曼妙舞蹈了。前几年,晚上偶尔经过广场,仍是灯火通明,乐声飘向空中,只是少了像曾经的我们那样和老人们“对抗”的“勇者”了。看来后继无人啊!还记得最近几次看到广场舞,还是上个学期在学校里。每天早上去食堂买早餐时,乐声回荡在空荡荡的大厅里,一群穿着白色工作服的食堂阿姨手拿红扇,翻飞似蝴蝶,灵动似蜻蜓。那是小时候的感觉啊!只可惜,现在不能回学校,也再没看到那舞动的美。新冠病毒不仅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也夺去了爷爷奶奶们曾经共舞的快乐。那舞出的不仅仅是快乐、健康,更是健康美好的生活啊!
坚持抗疫,坚持党的领导,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何时迎来黎明,广场上、食堂里、全国各地能再绽放艳丽的花朵,彼此执手相看泪眼,复破涕为笑,共舞出蓬勃的朝阳!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
张宸诚
“哇!”伴随着一声啼哭,一个小生命出现在了这个世界上,与之一同出现的,还有我——一把小板凳。
当初小主人出生的时候,主人为了替他以后上幼儿园做准备,提前收集了好久材料,才最终制作出了我。瞧,我身上还刻着小主人的名字呢!要说那时候呀,主人他们是真的穷,整个家只有一间小小的房间,一张床,一张桌子,就能把我挤得喘不过气来。这个房子有些昏暗,光线的唯一来源是床边的那一扇小窗,窗外就是一个猪圈,臭气熏天。那时候女主人还会弄来些花露水,喷在窗台上,企图掩盖掉一些臭味。
后来,小主人长大了,上了幼儿园,而我们也搬入了新的房子——一个小阁楼。说实话,这个阁楼无疑是要比之前的房子要好不少的,没有了猪圈的臭味,还要大了不少,有了一室一厅。只是,这环境仍是那么阴暗潮湿,不令人惬意。还有就是那楼梯,每次小主人要带我上下楼的时候,上下颠簸,“咯吱咯吱”,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
再后来,主人一家也逐渐富裕了起来,住的房子也越来越好了,从阴暗的阁楼,到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再到商品房,最后是两层的跃层。而我也渐渐很少被使用了,主人们早就坐上了更好的椅子。不过,每次搬家,他们却也一直记得带上我,就好似,我也成了这个家的一员,待在角落,见证着这个家的变迁。直到现在,小主人已经长大了,也生了孩子。我也重新被启用了,每天被小小主人拖出来玩。主人也已经老了,和小主人住在一起,每天总是慈祥地“呵呵”笑着,享受着天伦之乐。
人世间
赵方露
流光一逝,华表千里。几回寒暑,世事万千。前些年,回到老家, 那些个老房子显现出的是岁月侵蚀留下的痕迹,仿佛一切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初夏的那个晚上,我们一家子与姥姥姥爷一起在树下纳凉。月色如霜下是子孙和睦聊天的场景,这时姥姥似回味般感慨道,现在的小孩真幸福,我们那个时候......
姥姥,你们那个时候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呀?姥姥眼睛闭一会儿,又睁开眼睛望向天空,用慈爱的看着我们,娓娓道来......
60年代,全国人民都很难吃饱肚子,那时候家里穷,想用什么吃什么都要用粮票换,城市居民实行每人每月按年龄和工种发放粮票。为了挣工分,吃饱肚子,姥姥也会下地去劳作,全村的老乡会一起下地。还有,那时候的小孩可没有手机,他们一般都玩弹弓,铁环,玻璃珠,翻花绳,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当然爬树掏鸟窝的也是他们。夏天的时候他们会去放牛放马,在草地里也能找到鸟窝,晚上他们会看黑白小人书。那他们的日子不会很无聊吗?我不解的问道。
也许你会觉得他们的日子很苦,但他们都很满足。你们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不知道那个年代的情况。
而人们的生活是从八十年代开始逐渐好转。那时,镇里都会出现黑白电视机了。而我的父母大概就是在那个环境下成长的。我依稀记得母亲说过,那时候她上完学回家还要下地。但是这个时代的学生跟那个时代的学生真是迥然不同。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还真是幸福。
几粒星子坠入深海,随之跃出一轮骄阳,一晃四十载倏忽而逝,唯沧海桑田历久弥新。一个大国的崛起需要我们中华儿女共同努力。中国从一个被列强逼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转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这其中的蜕变,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有识之士的觉悟,离不开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奋斗,万众一心。
老粮票走过的岁月
张焱哲
翻开这本有些褪色的小集邮册,就仿佛穿越时光来到了那个年代,里面夹着的有五六十年代的钞票,而其中最珍贵的宝物当属那一张张粮票了。
听爷爷说,在那个年代,国家的经济建设才刚刚起步,物资十分匮乏。生活物资供不应求,国家就实行了计划经济,于是,生活中的各种物资就只能用各种票证来购买。买布用布票,买粮食用粮票,买面粉用面粉票,甚至买自行车需要自行车票,买棉花要棉花票,买手表要手表票,还有猪肉票、肥皂票等等。有了粮票还不够,还要到专程的地方——粮站,去买粮。有时为了吃到大米,需要在人海中排上一上午的队伍,所以那时的粮食可是弥足珍贵啊!
那时的人们完全不用担心肥胖问题,因为他们愁的可是如何才能让一家人吃饱,爷爷仿佛陷入了回忆之中:“那时候啊,我把所有的粮票收集在一起,避免丢失。有一次我去粮站换粮的时候,突然发现手中的粮票不翼而飞了,我那个急的呀。使汗如雨下,不过幸好,最终我在衣服口袋里搜出了它。失而复得,我开心的手舞足蹈!爷爷咯咯地笑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好像他又回到了那一天。”
不过到了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家经济飞速发展起来,老百姓的日子也芝麻开花节节高,终于,国家取消了各种票证,敞开了商品供应,还是现在好啊,爷爷感慨的说。现在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买,从粮票到钞票,再到数字支付,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充裕,也代表着中国的不断强盛
虽然如今粮票已不再使用,但是它们以收藏品的面貌又出现在大大小小的集邮册中,见证着计划经济年代的悲与欢。
老粮票走过的岁月,使生活好起来的象征,是社会变迁的烙印,是国家富强起来的缩影。站在这美好时代前沿的我们,应牢记那段艰难的岁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心怀憧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
田怡鹏
霞光铺满了半边天空,太阳也被映红了脸颊,这景象是那样熟悉,我便会想起我家的“人世间”故事。
秋末,冬天的脚步已然临近,窗外寒风习习,空气中透着丝丝寒意,树梢上零星挂着的几片枯叶也快坚持不住,在风中摇摇欲坠。 我从午睡中醒来,耳边不断传来“沙沙”声,那声音仿佛带着节奏一般,挠得我心痒痒,令我忍不住要出门看个究竟。
刚打开门,我就不由打了个寒战,连忙裹紧外套,朝着发出声音的方向望去,那是外婆,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衣裳,远看就像是一把老旧的弓。我不由走上前去,嗔怪道:“外婆,天气这么凉,你怎么不多穿点?她并未回答我,只是不知疲倦地挥动着手中的大扫帚,将地上的落叶一点点堆积起来。
这是外婆家的老屋,周末我陪同她老人家来住两日,大概许久未有人打扫,这个由左邻右舍共用的偌大院落积满了落叶,而现在,只剩下老屋前的场地还未清扫。
外婆没有搭理我,我有些生气:“外婆,你为什么帮别人家扫落叶?他们自己不会扫吗?”外婆这才转过身来,捶捶腰,我走上前,看到她额上已有了细密的汗珠,不由心疼起来:“外婆,你别着凉了。” 外婆这时却不以为然的笑着:“没事的,很快就扫完了。” 看到邻居们的屋前都已清扫干净,外婆这才满意地拿起扫帚走向老屋,清扫起屋前的落叶。阳光照在那一堆堆落叶上,折射出迷人的光芒,外婆的身影也被染上了一层柔软的金黄,那般动人。 我心里一热,赶紧上前,抢过外婆手中的扫帚,感受着扫帚上外婆留下的温度,似乎也不再感到寒冷。
终于扫完了,我抬起头,正迎上外婆那笑意吟吟的眼眸,她的身后,晚霞铺满了半边天, 好似舞台上即将拉开的大幕,太阳也被映红了脸颊,树上的鸟儿传来轻快的叫声,像极了大幕开启时的前奏,幕后的故事,一定会非常精彩吧。
人世间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
人世间
赵心怡
时间似乎踩着轮滑,7岁,10岁,13岁,每一个节点都似键谱上的音符,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中,我又来到了十五岁;而这一年,时间并未像往常一般从我的身旁悄无声息地离去,而是按下了暂停键。这,也是我第一次清楚地感受着我家的人世间。
人生在世,粗茶淡饭,是小说集中的故事,但一旦有了亲人的加入,便成就了生活。疫情前,我是时钟上的秒针,日复一日地忙碌于学业之中,家、学校,两点一线,将枯燥乏味的生活串在了一起。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不过是练笔本上黒色的字眼。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毫无征兆地打乱了棋盘上这早已规划好的“生活”,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静下心来,感受着家人的陪伴与这有滋有味的人世界。
清晨,不必再黒暗中摸索着早起的路,而是习惯于一声不吭地听着门外的世界。“叮零零”,是微波炉里的牛奶热好了,电饼铛里的煎蛋发出了“滋滋滋”的声响,门外的脚步声近了,定是来帮我开电脑的老爸。自从上网课,这项艰巨而伟大的使命就由我的老爸来担任了。“啪”的一声,灯亮了,果不其然,又是十年如一日的催起模式。
换好衣服后,我并不着急于洗漱,而是来上一口刚泡好的茉莉花茶。在家“办公”以来,我爸同时承担了监督我喝水的任务。当于平淡无味的凉白开,我向来是嗤之以鼻的,茉莉花茶便成了我的心头所好。第一次遇见它的时候,着实令我一惊。她如一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翩翩而来,走进你的视眼。当你泯上一口的时候,茶的一丝苦涩会沿你的舌尖蔓延开来,但下一秒,茉莉花的清香便会沿喉腔直入心底,不禁春心荡漾,似乎在这小小的一壶茶中,满园春色尽收眼底。一杯入口,却不会有甜腻之感,而是如泉水般的甘甜,能给濒临绝望之人生的希望,给迷茫困惑者前进的方向,给知难而退者坚持的动力,给骄傲自满者冷静的思考。
是啊,这一盏茶中,有方圆的天地,有为人处世之道,也有充满温情的教导。一盏茶,一生情,包罗万象,也包括这小小的人世间。
家风之美,代代相传
费月芝
看惯了春花秋月,是否还会在乎自然频繁的变更;尝尽了悲欢离合,是否还会被心中的那抹回忆惊扰?淡淡的月光,淡淡的流水,还有心中那缕淡淡的家风,潜藏在岁月的河流中,浮动着我那动人的心弦,家风再用他那满含沧桑的口吻,讲述当年的那些青涩往事……
--题记
打开历史的橱窗,凝望每个熠熠生辉的家族故事背后,总有一种给予人力量与导向的袅袅之音,拂去时光灰尘,那些流淌在国人骨髓中的血液似乎总有一种馥香为之而传承-家风,凝聚中国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理念的信仰,无论时光嫣然,身影未曾走远。
沧桑岁月,家风从我的生活中悄然拂过,却在不经意间流下那芳华绝代的一笔。我于岁月山河中,再回味家风的韵味,寻觅那份属于人生的美好。那些年,那些事,还有那个夜晚,虽然已随落花在那个悲凉的秋天埋葬,可思绪总爱怀念,怀念的不是那些事,而是那些回忆中蕴含的品德和沉重的责任。
从小父母就用“远亲不如近邻”来教育我和邻居要和睦相处,邻居与我们抬头不见低头见,要能做到相互关心,相互谅解。以前,在农村生活的时候,父母在村子里的人缘就很好,谁家有事都能想起他们俩。现在,到了城市里面来居住。在我在家这几天,就已经遇到好几次隔壁邻居给我们家送东西了。我和母亲开玩笑说,在城市里邻里之间的常态是“老死不相往来”,是怎么做到和邻居家关系这么好。母亲笑着给我讲起了她们相识的过程。由于邻居入住的比我们晚,刚住进来的时候,她去给邻居帮过几次小忙,就这样一来二去熟悉了。后面知道她老公在铁路上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回家,她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比较辛苦,母亲就主动开口帮她到小区外面的幼儿儿园接孩子放学回家。我的心中被这种奉献精神深深感动。尽管前方的路坎坷不平,但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充满爱和奉献,那么,相信彼岸的栀子花定会散发出属于它自己的清香。
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父母的言传身教伴着我成长,这积极健康的家风家训早已融入我的生活,代代相传。
家风是山重水复时的柳暗花明;家风是行到水穷处的坐看云起时;家风是干涸的沙漠中的一缕清泉;家风亦是你我人生路上的那盏明灯。峥嵘岁月中因着有家风的陪伴,所以生命这场孤独的旅行你我将注定不再孤单。
我家的“人世间”故事
舒璐玥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那可爱的故乡……”我的家乡则是被潺潺溪流、清清小溪围绕着。小时候蹲在小溪边看自己,就像是在看镜子,还是面极生态的镜子,可以瞥见小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调皮地嬉戏。
爷爷奶奶家虽然在乡下,可是在我看来,那是我童年的世外桃源。村里的人都是同姓的,也许几代人前是一家吧。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爷爷奶奶往往已经起床了,我总能透过窗户看到爷爷洗菜的背影,奶奶在搓衣板上洗衣服。有时会传来与邻居嬢嬢的交谈声。摩擦洗涤的声音、“哗啦哗啦”的水声与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构成了晨的交响曲。清晨微凉,打开窗,我狠狠地吸一口清晨的纯净的空气,仿佛里头有甜甜的芳香。下了楼,新鲜的粥正在老式灶台上热着。吃完粥,我们会去小超市玩(真的只是转转),在一台小电视前看电视,“善良”地帮喇叭花播种,看爷爷与老友打牌,被奶奶带去找她的老姐妹……这就是我在童年时每一天做的事。渐渐地,与村里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打成了一片。
我和妹妹回到小镇上学之后,我们得知乡下的老房子要拆迁了建商业区。中秋一聚成了与它见的最后一面。怀揣着不舍,爷爷奶奶搬进了一个很现代的小区。那台小电视换成了60寸的晶体电视;老式灶台换成了新式的灶台,还配有油烟机;小区旁还有一家很大的欧德福超市,再朝那条街走几步就到了一个广场,还开设有奶茶店……可是同时爷爷也有新的困扰:原本亲密的邻里被拆开了,他有时很难约到老伙计一起打牌。奶奶带我们上学,爷爷只能一个人呆在乡下,当有时看到他约老友没约成功时那孤独又寂寞的模样,我总是也为他难过。也许在得到一些利益的同时,也会有所损失吧。
如今,爷爷奶奶已经适应了小区的生活,我们也坚持会去探望他们,尽尽孝。我想,正是因为国家富强,才能给予我们老百姓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怀揣着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为了未来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涵养自己!
外公的家训
欧锦悦
“这世界,你在意的人和在意你的人,其实就这么几个,这就是你的全部世界”题记
落日熔金,微云舒卷,倦鸟归林,风掠起,掀起层层縠纹打碎了铜似的夕阳,独留满江破碎的浮光。炊烟熏红了晚霞,远处群山如黛。这是一个平凡的小村,却是一个令人心安,不自觉沉溺其中的小村。是了,这是我的故乡。
彼时母亲无意与我谈起他们儿时生活困苦,我原先是不信的,以为这又是大人们为了让我们“身在福中要知福”的手段,可渐渐的,母亲的一言一语如拨开迷雾般,映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当时我们家唯一的出行工具,便是辆‘三八大杠’。若全家要出门,便是件难事。我缩在自行车的前杠上,母亲坐在后座上,你舅舅则窝在篓子里。你能想象吗?就在自行车后座旁挂个篓子,他便蹲坐在里面,扶着外婆。“母亲说这话时,丝毫没停下手上的活计,可她一张旧被单叠了又叠,叠了又叠。“你外公弓着背,微站起来,握着车柄的双手青筋爆出,往往是未走几里路,便已是汗流浃背。”
前额落下的几抹乱发遮住了母亲的眉眼,恍忽间,我仿佛看见了那个父亲,那位一家之主,在烈日下载着妻儿,如发疯般蹬车,似乎这样就可以冲破生活的束缚,一路向着明亮远方而去。
印象中,外公总是身着一袭素衣,在闲暇时,持一卷书,赞岳飞精忠报国,叹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灰白夹杂的头发,在斜阳的普照下直格外明亮。外公这般聪明的人,为何不做些小生意赚钱,而是一味凭”劳力“挣钱呢?
待我与母亲谈起此事,表达自己的疑问时,她只是笑笑,两眼望向远方,似乎又看见了那位千里之外的老人,给我讲起了一个从未听的故事。——“你外公这人啊,似乎天生就不太适合做生意,做过多少小生意,次次赔!那时我们做烟花原材料,本就卖得便宜,却还有人赊账,你外公面皮薄,向人家要钱也不好意思开口,人家一句手头紧他便不吭气了。以后就更没要回来过。你也知道,外公这人太实诚,又极大方,别人一跟他讲价,他多半是不还嘴的;他又从不缺斤少两,不懂那些弯弯绕,这能不赔吗?“
说罢,母亲笑了:“为了这事,你外婆没少跟他吵架,觉得跟了他就没过上好日子。“我望着她,也笑了,嘴角的梨涡蓄满阳光。这笑中,毫无责备,仅有对这位老人的赞叹与敬意。
是了,外公在我心目中,总是少言寡语的,眯着眼,叼着烟,望向不知名的远方。可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了儿女何为责任,何为担当;他用一声声无言叹息下的坚定,告诉后辈做人不一定要大富大贵,却一定要正直,诚实,善良。外公在这人世间,平凡却又不甘平凡。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每天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书写着世间最为温情的家训。
外婆家的古董
王安琪
在这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总有些旧物件勾起老一辈人的回忆…… ------题记
穿过羊肠小道,绿色海洋的气息扑面而来。顺着那一条清澈恍如银河一般的小溪,拥抱着白云,走到山坡的顶部,便能看见一间小小的砖瓦房。
在经过极为漫长的一段路程后,终于来到了外婆家。还是老样子,黑色的霉点和绿色的青苔如同岁月的痕迹斑斑点点,沿着掉了少许白漆的墙向上攀岩。
走进屋中,一台棕色的缝纫机立于墙角,上方盖着紫色的花纹轻纱。从我记事起,这个缝纫机就一直呆在墙角里,像是被时间所遗忘。可外婆一直也没把这台老旧到不能用的机器扔掉,反而当作宝贝一般,每个月都要用布擦一遍。听母亲说,小时候身上的衣服都是外婆用缝纫机做出来的。在那个年代,能有一台缝纫机的人家,算是经济比较富裕了。
走到那个湿气很重的房间,启动头顶的大吊扇,伴随着电视的声音嘎吱嘎吱响起来。这电视机的频道很少,只有几个当地台和一个中央台,并且总会发生“雪花纷飞”的状况,还得跑到外面把电线杆转一下。有时不管用,还得用手拍几下,用母亲的话来说,那就叫“敬酒不吃吃罚酒”,真是太形象了。
没过一会,外婆就把饭菜都端上桌了。不知为何,外婆烧的菜很香,也许是用铁锅烧出来的缘故吧。我曾好奇怎样用铁锅烧饭,有次外婆烧饭时,便忍不住去探了个究竟。发现烧一顿饭,需要两个人忙活。外公在下面生火放木柴,外婆站在土灶台边炒菜。如果两人配合得不好,火势过大,菜就会烧糊;若是火势过小,没过一会,火就熄了。所以做饭还真是要花功夫呢。用大锅做出来的饭菜,不仅是菜可口,就连饭都具有特色。每当快吃完饭时,都能看到黄灿灿的锅巴。掰开一大块放入嘴中,米香味伴着豆香味在味蕾上舞动,回味无穷。
晚饭过后,门口泼上几桶水,暑热褪去后,外公便搬出方桌,拿出砧板,像举行仪式似的切西瓜,这时,孩子们各自搬着自己的小板凳,围坐在方桌旁。一边美美地吃着西瓜,一边听着外婆讲一些关于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
时光迭代、旧物新颜,流走的是岁月,不变的是那一代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