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诗言:“人生七十古来稀”。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水平的进步,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在不断的刷新记录,“百岁人生”成了可以憧憬和期盼的目标。我们需要对此重新规划,认真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后半生过的更有意义。
如果,你也想在无法抗拒的衰老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活好2》这本书也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本书是由日野原重明先生发表于日本《朝日新闻》上的连载文章汇编而成。
书中记载了他101—105岁之间,身心的各种变化,以及勇敢面对身体衰老,始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被称为“新老人生活手册”。
作者日野原重明先生是日本百岁高龄的国宝级医师,日本提倡预防医学的第一人,曾获得过日本文化勋章。历任圣路加国际医院内科医生、内科主任医生、院长等职,著作颇丰。
这本书中说到:人类自然无法抵抗衰老,但找到活着的意义是比抵抗衰老更重要的事。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位百岁老人的人生智慧和生活态度吧。
年轻是一种境界
俞敏洪曾说:年轻是一种心态,与年龄无关。
百岁高龄的日野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拥有年轻心态的人。
102岁的元旦,日野原先生参加了跨年晚会。
他穿上自己喜欢的西装,戴上2014形状的墨镜,头戴魔法尖顶帽,再套上奇装异服,脖子上挂着花环,和晚会现场的所有人一起,兴高采烈地倒数,并和人们手拉手,在欢腾的音乐节拍中跳舞,直到凌晨一点才回家。
当他一遍遍喊着“嘿呦”的号子,一边拿木杵敲打年糕时,感觉自己回到了少年时代。
平时不管遇到什么状况,老先生都会自信地对自己说:我还很年轻。
心若年轻,生活才信心十足,日子才会色彩缤纷。因为年轻不是一种年龄,而是一种境界。
善待每一个今天,珍惜每一个日子,是我们对生命的尊重。
在美国,也有这样一位忘记了年龄的老人,他在天山的哈萨克人牧场独自徒步,发须尽白,活似卡片上的圣诞老公公。
有游客好奇,问他有多少岁,他顽皮地反问道:“你问我的头发还是我的心呢?如果你问的是心的话,我只有十八岁。”
人的一生,18岁的年龄只能拥有一次,但心灵的18岁却是能永远的保有。
怎样才能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呢?
从老先生身上我们感受到:要相信未来可期,人生值得。
日野原先生在100岁元旦的时候,就对9年后的东京奥运会满怀期待。他想要竭尽全力,在需要他的地方发挥作用。这份使命感让他斗志昂扬,全身充满难以言状的能量。
美好的未来总是值得期待。忘我的投入生活,邂逅生命的美好,寻找属于自己的精彩,心态会永远年轻。
身体的衰老不等于心的衰老,每一个今天,都是我们往后岁月里最年轻的一天。永远对未来保持期待,懂得珍惜、珍重生命,才能年龄成迷,越活越年轻。
生命的活力在于被需要
拥有年轻的心态,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情,日子才会更丰富多彩。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
日野原先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他时刻都不放弃对生活的追求。
作者是全世界执业时间最久的医师之一,103岁高龄时,仍坚持每周抽一天时间给患者看病。他还是知名畅销书作家、演说家,每年参加超过100场演讲。
即使在体力不支,与轮椅为伴的日子里,他也依然没有停止工作。
他抓紧任何时间写作,在忙碌的工作间隙,甚至在旅途中,经常用一种小型平板桌子支撑,在上面写随笔、诗歌、俳句。平时用的车后座堆满了书籍,被称为“奔跑的书房”。
除了工作之外,他还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画画,谱曲,指挥等等。
在“生命课堂”中,他经常向10岁左右的孩子们反复呼吁:将生命赋予的时间尽可能的用于辅助他人。他自己也以身作则,一如继往的服务他人,鼓舞他人,成就他人,向他人传递温暖和力量。
一个人将自己的能量毫无保留的发挥出来,去温暖照亮别人,生活无疑是幸福充实的。
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他高寿112岁,堪称最长寿的文化老人。
周老的一生可谓丰富充实:
50岁以前他是个银行家,全心全意搞经济;
50岁以后,在“知天命”的年纪,却偏偏跨到文科的语言学去;
82岁他依然笔耕不辍,开始学习使用电脑;
100岁之后还出版了十几部著作。
面对年龄问题,他笑着说:“老不老我不管,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赚的,我从81岁开始,作为1岁,从头算起。”
面对身体的衰老,这两位老人都选择用工作和兴趣充实自己,度过了精彩的一生。
我们身边的很多老人,退休以后,活动范围就只剩家和菜市场这两点一线,逐渐脱离了社会生活。
爱因斯坦曾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针对日本老龄化现象,2000年秋,日野原先生发起了“新老人会”,并定期在各个分部巡回演讲。呼吁年满75岁的身心健康的老人,多多参与义务活动,贡献社会。
人只有感到自己被需要,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才会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年老并不意味着生命由热烈到逐渐静止,而是意味着生命走到了另一个阶段,我们同样可以以工作和兴趣为舟,以梦想为浆,在生命的河流上领略美好风景。
永远有梦想,永远向前进,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生命之花也因此开放的更绚烂多彩。
不断探索的人生最幸福
哲学家马丁布伯说:永远做新的事,就永远不会老。
生活对我们来说,就像一个魔法盒,你永远不知道打开盖子会看到什么,因为每一天都是新的,值得我们期待。
作者虽然年迈,却永远对未知保持极大的兴趣,始终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
“尝试创造新事物”是老先生规划的老年生活方式之一,也是他提倡做“新老人”要追求的目标,他经常鼓励人们,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坚持不懈地探索,而他自己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100岁,开始写俳句,记录日常生活。
101岁,乘坐直升机观光,克服了恐高症。
102岁,出版了诗集和童话绘本。
103岁,第一次挑战骑马。
正是由于这种积极乐观、一直探索新事物的生活态度,让他勇敢面对身体的衰老,每天心生喜悦,带着对世界的善意,期待着新一天的到来。
作者一直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拓宽生命的边界。他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度过了有意义与价值的一生,拥有非常幸福的晚年生活。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一个人若是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那么他就一定会想要寻求挑战,想要在挑战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因为这是人性的基本需求,也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元素。
想起每到新的一年到来,我们都喜欢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当通过努力实现目标之后,那种成就感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喜悦,这种喜悦会带给我们幸福感。
永远做新的事,感觉人生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就像作者一样,内心充满幸福和满足,活的热气腾腾。
不管年龄几何,我们都要有勇气去尝试新事物,探索新生活,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为人处世,这才是活好的真正意义,不是吗?
西塞罗曾说: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作者也认为,人类的身体就像瓷器一般脆弱,会出现裂纹,甚至破碎。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在有限的生命里,应该将什么放入这不堪一击的容器中。
人类的生命本来脆弱而短暂,却因充满意义而永恒。
用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去珍惜和把握当下的每一天,提醒自己不要虚度光阴。只有不断前进,才不枉度此生。
愿每个人都能活好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