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檀
所谓悲剧,是把一切美好的东西在你面前摧毁。
而看这部书,是每每终于燃起希望的焰火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浇熄所有微弱的火光。
很多年前读书时,做一篇语文阅读读到余华在《活着》里面的文字。那段节选正是福贵最终买了那头老牛,两个人相依为命地过活。到现在我还能够记得,里面有一道题目,“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这一句话当时看只觉得是趣味,然而通读全文以后,便是无尽的苦涩以及郁结,每每读来便想流泪。
在余华笔下,小说里面的故事性十分足,几乎上一件事情还没有结束,下一个噩耗便接踵而至。读来总有一种呼吸不畅感,让人心里总是狠狠揪着的,不能松下来。
以前读书时我很喜欢看那些伟大的悲剧,流着眼泪一边为人物悲哀,一边却又能抽离开来,心里不会总是充斥着痛苦的压迫感。但是如今又去看这些悲剧,那些人物仿佛鲜活起来,他们的人生仿佛不只是作家笔下单薄的几个字,每每看到总觉心中郁郁,倒真是不忍卒读。
看余华这本《活着》便是如此。
看到文中那几个名字,他们都仿佛是活灵活现在出现面前,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春生......说实话,只写下这几个名字,我的泪又忍不住淌出来,整颗心都是揪着的。我不知道能够说什么,仿佛每个字都是肤浅的,就像我们无论怎样去描写生活的苦难,可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永远不能明白的。
福贵绝不是生活的战士,他从来没有勇气去战斗。就像题目一样,一切都只是为了活着。可是即使是活着,人总是有不同的态度的。面对那样惨淡的人生,亲人一个接一个离自己而去,最终只剩下福贵和那头老牛......
写到这里思路又断了。不能去想书中的情形,每每一去回忆,悲哀便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眼睛微微有些湿。
故事开始是以第三人的视角写就的,结束也是这个人的视角。从他的眼中看到的福贵,和正文里经历那些苦难挫折的福贵几乎不是一个人。这也便是福贵这个角色不同于常人之处,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福贵几乎每一刻都在向命运屈服,然而最终他仍旧是那样子踏实地活着。活着,这种意志已是刻在福贵内心深处的了。他能够这样坚韧地活下来,把自己的过去如此精彩地讲来。他经历了这样多的死亡,死亡对他而言仿佛已是一种轻飘飘的东西了。
读这些文字时,所有悲剧带来的痛苦叠加在一起,几乎是一种残忍的冷静在叙述。在暮色中,余华描写农村时,是一种真实的踏实感。就如同看到福贵与福贵的背影,我们只能在心酸时,感到灵魂深处莫名的宁静,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我很喜欢书的结尾这句话: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