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晚了,我往家走,前面一阵争吵,走近,一个胖子,拖拽着一个看似猥琐的中年人,嚷嚷着偷钱的事,大概如此,迎头来了一个骑车的妇女,指着说,昨天晚上也是他,看来……像是乞丐,我没想凑热闹,更不想停下来当观众,便一掠而过了。
走几步,就会遇到出租车,停在路边,司机不停的揽客,问你去哪,尽管这条路我走过N次了,也还会被他们当成揽客的对象,从一开始到现在,我基本没有搭理一句,无视的,走我的路了。
行为轨迹
我应该搭理你一下吗?还是我应该停下来看个究竟?不好意思,这世界的事太多,我没那么多精力非得都去尝试一下,况且,很多时候,不是没有好奇心,而是早已过了被影响的行为阶段了。
小时候,任何觉得好的事物,我都会模仿,那时不懂,学习的过程,长大后,开始逐渐建立自己的格调,方式,不再轻易被一些烦芜吵杂的事所影响。这种行为轨迹,就像剧烈的波纹随着时间推迟,流动的水逐渐逐渐开始沉静下来一样。
几年前,我会因为一件小事,无论开心还是郁闷,随手将它发到朋友圈,吃饭要晒,旅游要定位位置,买了新东西也要写两句鸡汤……而现在,qq的动态还是一年前的,微信朋友圈,基本上一个月更新一两次,不再自拍了,我开始追求了更真实的行为,包括任何有价值的事和物,也就不屑了那些无关的吵杂的声音了。
我想,这应该就是真实的自己吧。也许只有当做回真实的自己的时候,才会直面自己的缺点,才有勇气去改变自己,也许只有当做回真实的自己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原来自己可以这么好,才会更有自信的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和生活。
傅园慧
前两天,傅园慧因为几句访问红遍大江南北,最近很多报道,吸引了年轻一代几乎所有人的眼睛。这个现象在目前来讲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什么一个既没有美貌又没表现出过人才华的女子能够受到如此关注呢?
我想,这就是真实!
接地气!
她的真实,让网络中产生了零距离感,这就是生活中该有的,就像在大学生宿舍侃大山一样,穿成啥的都有,内涵污段子已成常态;就像女孩子逛街一样,该吃吃该买买……毫无伪装的表现着自己,无论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真实,才是最可贵的!
真实是行为单纯的象征,但只有真实了,才没有谎言,才没有勾心斗角,才没有爱慕虚荣,才没有潜规则,才没有肮脏的现实;即便北漂的一族,即便一切尚无的少年,因为真实,也会觉得是自豪的,充实的,幸福的!
真实了,才能快乐!
就我自身而言,也逐渐的从浮躁的社会中慢慢的沉淀下来,尽可能的我让自己的行为趋同真实。因此,当我在写工作文案,文章的时候,会用最真实的声音传达内容和情感,而得到的反馈也让我深知,这是大多数人内心所崇尚的。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升华很快,没有人会为了你的漂亮的言辞而驻留欣赏。简单讲,就是说要说人话!
小说
这又让我想起了一部中篇小说,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这本书很薄,只五万字,100页,但马尔克斯对它评价很高,认为是自己最好的作品,并说它无懈可击,“可以面对任何敌人”。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即使《百年孤独》人人叫好,也仍有许多人读不下去。《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它不魔幻,扎扎实实地讲故事。退一步讲,人人都能读懂而且有共鸣;进一步说,它技艺高超已臻佳境。
它讲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上校,五十六年来一直等待退伍金的绝望生活。这位著名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被誉为“20世纪小说中最难忘的人物”,小说结尾也被誉为“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完美的一段”。
一个关于无望等待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位75岁的上校,他每周五都会去码头等待邮船,希望能收到政府寄来的补偿金。这样的等待已经持续了15年。而当别人问他是不是在等邮件的时候,他却嘴硬说“我没在等什么”。家里还有一位患病的妻子和一只斗鸡,斗鸡是死去的儿子留下来的,是他们唯一的财产。妻子想把这只鸡卖了补贴家用。他却想等到一月参加比赛,赢了之后卖个好价钱。
“那这些天我们吃什么?”她一把揪住上校的汗衫领子,使劲摇晃着。
“你说,吃什么?”
上校活了七十五岁——用他一生中分分秒秒积累起来的七十五岁——才到了这个关头。他自觉心灵清透,坦坦荡荡,什么事也难不住他。
他说:“吃屎。”
没错,这就是这本书的结尾。
当我们不断走进新的人生高度,我们会发现,简单的亦是真实的,真实了,反而不再枯燥乏味,而所有人的曲折故事,离合感动,更离不开真实。
没错,我们都需要做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