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摩诃婆罗多》之《薄伽梵歌篇》
至尊者说:“有一棵根向上、枝向下、吠陀赞歌作叶子的榕树,认识这棵树便认识《吠陀经》。这棵树还有上下伸展的分枝,养分来自物质自然三形态,更细的枝条视为感官物象,下生的根系视为人类社会行事功果的绳索。”
“这棵树的实相在凡界看不到,没有谁知悉哪里是它的起点,它的终点,它的扎根地。不过,你要举起断念的利刃,不留余力劈倒这棵树;为此,你要找到一处一去不复返的地方,在哪里皈依万物起源、创世之初就是万物居所的至尊人格神首。”
“要抵达那个永存的国度,理当灭除妄念,抛开虚荣,了断虚有的关系,觉悟永生之道,根除物欲,抛开苦乐的相对观念,认清皈依至尊者的妙法。那是我的居所,不用阳光,不用月光,不用电能,一样灿烂夺目的居所,到达此地,永不重返物质凡界。”
“困在凡界的众生是我的一尘一沙,永存永在,只因生存的困境,以心意在内的六感,苦苦挣扎求生。如飘香的气味,物质凡界的众生带上不同的生命观,延续到下一躯体。只要换上一个躯体,换上一种类别的耳、鼻、舌、触觉,一种类别的心意,众生便对应享有一种类别的感官物象。”
“众生如何离弃躯体,如何在自然三形态的逼迫下更换躯体,那是愚人无法知解的,可是,这一切逃不过具足真知的慧眼,对此一清二楚的是觉悟本我的超凡觉者,若是没有觉悟本我,即便努力不懈,也看不出当中的奥妙。”
“驱散整个世界黑暗的灿烂阳光,来源于我,皎洁的月光,熊熊的火光,亦来源于我。是我施展大能,使每一星宿运行于轨道上,是我化作月亮,给蔬菜送去生长的原液。我是众生体内的消食之火,我是消化四类食物、进进出出的气息。我就在人人心中,记起、忘记、认知来源于我,我通晓全部《吠陀经》,诚然,我是《吠檀多经》的原著,《吠陀经》的全通。”
“众生分为有过、无过两类,物质世界的生灵为有过众生,灵性世界的生灵为无过众生。除此两类生灵,还有万灵之首,至尊本尊,是他进入凡界,撑持凡界。因为我已超脱物外,不在有过众生和无过众生之列,又是万灵之首,世人和《吠陀经》便尊称我为‘至尊者’。”
“婆罗多之子呀!谁能明了我是至尊人格神首,无疑便可读懂一切,随后,全身心忙于奉爱服务。无罪之人呀!这是吠陀文献奥妙中的奥妙,我已一语道破,谁能了然于胸,必成智者,尽心觉悟圆满之道。”
“婆罗多之子呀!天赋神性的圣人,拥有的神性(超然品性)为无惧,净化自身,增进灵性学问,布施,克制,献祭,研习《吠陀经》,苦行,简朴,不施暴力,真诚,心无怒火,弃绝,平和,心无挑剔之念,心怀怜悯,心无贪念,温和,谦卑,意志坚定,神采奕奕,宽容,不屈不挠,清洁,心无怨恨,心无虚荣。”
“普利塔之子呀!天赋魔性之人,潜藏的魔性为自大,高傲,易怒,狂妄,无情,执迷不悟。”
“神性(超然品性)有助于解脱,魔性则终究自食其果,般度之子呀!不必担忧,你天赋神性。普利塔之子呀!凡界之内受造的众生有两类,一类属于神性,一类属于魔性,我已详解过何为神性,再来听听何为魔性。”
“带上魔性者不知什么当为,什么不当为,他们不愿洁身自爱,不愿端端正正,不愿踏踏实实。他们说这世界皆为幻象,无根无基,没有掌控神明,不过是男女私情的产物,此外别无它因,他们提出这类魔性观点,其实自己也不清不楚,他们唯恐天下不乱,所作所为百害而无益。”
“带上魔性者贪慕虚荣,贪恋美色,总有非分之想,他们也会立誓,用意是追求一场梦罢了。他们认定由生到死,人类文明的根本需求是满足自己,为此没完没了的空发愁。他们有数之不尽、挥之不去的物欲、色心、怨恨,为了满足自己,为了发财,一向不择手段。”
“带上魔性者心想:‘今天发的财够多了,明天照计划再发一笔。我发的财够多了,将来还要越来越多,期待大发横财。谁和我有仇,我便除掉谁,凡是仇人,一个不留。我是天下霸主,唯我独尊,我是完人,能人,福星。我最富有,周围全是达官贵人,我的本事无人能及,我的福禄无人能及。我也操办献祭,我也行善布施,再从中取乐。’如此,他们根本不清楚自己的过失。”
“他们发愁之后不知所措,乱想之后百感交集,因为寻欢作乐的执念太重,滑入了地狱深渊。他们总会得意洋洋,不知廉耻,由于虚荣心、发财心的蛊惑,偶尔也会操办献祭,但有名无实,不会遵守规规条条。他们贪权,好色,易怒,自满,自命不凡,仇视居于自己体内、他人体内的至尊人格神首,亵渎正统宗教。”
“我会将仇视者,作恶者,人下之人,打入物欲横流的汪洋,使之沦为邪恶的种族。如此,他们在邪恶的种族反反复复投生,越陷越深,滑入无底深渊,永远远离我。”
“好色、贪心、易怒是通往地狱的三扇门,诱使灵魂堕入凡尘,明智之人理当避而远之。贡蒂之子呀!避开这地狱的三扇门,忙于有助觉悟本我之事,才能日益精进,抵达最终归宿。”
“无视经典的训诫,随心所欲而为,只会怏怏不乐,修为不足,无法抵达最终归宿。遵守经典的训诫,懂得什么是尽职,什么是失职,理清当中的规范再身体力行,才能日益精进。”
阿周那问:“不遵守经典的训诫,仅凭一己的设想来崇拜,结果如何?那是属于善良形态、情欲形态还是愚昧形态?”
至尊者说:“对于受困灵魂,处在什么形态,便有什么信仰取向,可分为善良形态、情欲形态、愚昧形态三类,接着听吧!”
“留在什么形态,就有什么信仰取向,可以说属于什么形态,就有什么特定信仰。善良形态者崇拜天神,情欲形态者崇拜魔性中人,愚昧形态者崇拜鬼怪幽灵。魔性中人的称谓来由是,此人不按经典的记载去刻苦苦修,悔过自新,仍然自命不凡,贪恋美色,冲动之下,不惜摧残肉体,有意为难内在的超灵。”
“依据物质自然三形态,享用的食物也分为三类,献祭、苦行、布施同样如此,听好了,我来说说当中的差别。”
“善良形态的食物延年益寿,排污养生,是健康、体能、愉快、心满意足的保障,这类食物清甜可口,鲜美多汁,富含营养。情欲形态者喜欢过于酸、咸、苦、辣、干燥、滚烫的食物,这类食物会引起苦恼、烦躁、病变。愚昧形态者喜欢腐败变质、失鲜走味、污秽不堪、超过三小时烹饪的食物。”
“献祭时遵守经典的规条,本职所在,不求有所回报,属于善良形态的献祭。婆罗多之首啊!献祭在于达到成就名利、摆阔炫富、志得意满的意图,属于情欲形态的献祭。献祭时无视经典的训诫,不广发灵粮,不咏颂赞歌,不给祭司分发赏金,不怀信仰,属于愚昧形态的献祭。”
“身之苦行分别为崇拜至尊之主,崇拜婆罗门,崇拜灵性导师,崇拜父母般的长辈,还包括清洁,简朴,禁欲,不施暴力。言之苦行分别为讲实话,讲有益的话,不讲得罪人的话,还包括定时朗诵《吠陀经》。心之苦行分别为冷静,单纯,严肃,克制,不怀邪念。修行这三类苦行,没有成就名利之念,意在取悦至尊者,就属于善良形态。”
“意在博得他人赞许、仰慕、膜拜,藉此抬高身份,这类华而不实、易得易失的苦行,属于情欲形态。摧残肉体,意在招惹是非,伤害他人,这类无知的苦行属于愚昧形态。”
“施舍时对时辰,对场合,对人选,本职所在,不求有所回报,这类布施属于善良形态。施舍时期待有所回报,期待功果所得,并非心甘情愿,这类布施属于情欲形态。施舍时不对时辰,不对场合,不对人选,失礼数而目中无人,这类布施属于愚昧形态。”
“‘唵、嗒、啥’三音节,在创世之初便用于象征终极的绝对真理(梵),为了取悦至尊者,每当婆罗门操办献祭咏颂吠陀赞歌时,便会念出。超凡觉者在开始献祭、苦行、布施时,意在靠拢至尊者,总会先念‘唵’。献祭、苦行、布施属于超凡的德行,意在挣脱物欲的绳结,过程中总会念‘嗒’。念‘啥’则象征献上祭品给绝对真理,普利塔之子呀!为了取悦至尊者,献祭、苦行、布施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是否按照规范,对至尊者不怀信仰的献祭、苦行、布施,成果易得易失,普利塔之子呀!到头来只会今生来世一无所获,一场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