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财富自由之路——21.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自驱动力?

学好英语明明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明显并不(过分)受制于智商,为什么难住了那么多人,还难住了这么大比例的人?问题出在哪儿?

【我想原因如下:大部分人因为看见而相信,不会因为相信而看见。绝大多数人首先就没有学好英语的信心,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英语”,而相信“自己可能学不好英语”,并且因为这种心理预期导致确实没学好英语,从而更加印证了自己的想法。事实是,学好英语并不是一件难事,人人都有学好它的潜力,可大部分人并没有发挥出这种潜力,因为他们压根儿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个潜力。人相信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为什么大部分人都这么没有自信呢?我想是因为在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成长过程中,因为时时遭受打击而养成了“不自信”的习惯而已,这仅仅是一种习惯而已。你习惯于“自信”还是习惯于“不自信”,然后不断经历自我反馈,使自己的“自信”或“不自信”越来越牢固。

我写下这段文字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意识到,打破自己“不自信”的牢笼,慢慢调整心态,自己可以做到,不要让自我织就的牢笼限制了自己。】

我给除了我7年后琢磨出来的一个更为合理、更为本质的解释:

“用英语”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根本就不是刚需

既然不是刚需,那就是“不必需”,于是,事实上“不用也可以”、“没有也行”(没有也能活)。虽然“有也挺好”,可“没有的话顶多就是多点怨念而已”。

【这源于对自己的定位,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有怎样的价值观?我觉得什么是必须的?对我来说什么最重要?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了我现在是怎样的一个人。这里,我要给自己植入一个观念,那就是人是可以通过行动和学习不断成长从而不断改变的。人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个观念很重要,也是事实。人的价值观在早起的无意识成长中初步形成,很多人以为这样就固定了,并不是这样。】

为什么另外一些人(虽然是少数)最终“学”会了呢?因为对他们来说,那是刚需——需求越刚,学得越快、越好,甚至在没有学会、没有学好的时候,也要“凑合着用”,然后“用着用着就真的熟练了”。想想看,这是不是最重要、最本质的根源?

【学习任何技能都是这样,首先把它树立为自己的刚需,树立为人生中必须要有的东西,然后就要“凑合着用”、“凑合着练”,用着用着就“真的学会了”。这是学习的真实过程,没有一步登天的好事,但有提高效率的方法论。】

但就是我这样一个天生条件差的人,在“用”英语方面却毫不含糊。为什么呢?因为阅读对我来说就是刚需,我就是痴迷阅读,读书几乎是我个人最大的“娱乐项目”,连看影视剧都要排在其后。若问“身上哪个部位残疾了最痛苦”,我一定会回答“眼睛瞎了最痛苦”,因为那样我就无法阅读了。

【这就是差距,你怎么和痴迷于阅读的人比成长速度?跟学英语一样,你对阅读的态度是“可有可无,有倒也挺好,不过没有也就多点遗憾而已”,抱着这种心态,怎么可能“持续大量阅读、反复思考、获得成长”呢?那些“把阅读当做刚需,不读不行”的人,你怎么跟他们比?他们会把你越拉越远,这就是事实。起点本身就不一样啊,但这个起点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啊!】

在很多年前的一天,我决定:以后对虚构类的作品,直接看影视剧就够了,而对非虚构类的作品,无论多贵、多难找,我都要直接阅读原版,而不是翻译版。

这样,“用英语阅读”就成了我的刚需——不读不行啊!脑子会“饿”,心会慌。于是,这么多年我就一直“用”过来了。尽管刚开始也挺费劲的,可那一点麻烦挡不住我,因为“读完”对我来说是刚需——有人喊我吃饭都嫌耽误事儿。英语这东西,我说得真的不好,可对我来说,“用英语说话”真的不是刚需——与“用英语阅读”的刚需相比,实在差得太远了。

你看,“刚需”多么重要!

再看看身边,绝大多数人其实是不善于分析,也不善于思考的,他们不会去琢磨一件事直到水落石出。可你身边一定至少有这样的一个人:

他们善于分析(也因此常常能作出更优的决策),善于琢磨(也因此常常有特立独行且正确的见解),也善于说服别人(也因此必然有更强的影响力)。

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驱动他们不屈不挠地成长成那个样子呢?这个解释在这里依然合理,不信你可以问问他们:

“寻求真相”对他们来说就是刚需,若不弄个水落石出,他们就难受的很,若看到一点希望,他们就欣喜若狂。遇到一点挫折根本不算什么,因为真相就像火,他们就像飞蛾——还有什么比“飞蛾扑火”更自然呢?

分析能力简直就是“一切能力之王”,可整个教育制度好像在这个能力的培养上彻底失灵。【为什么我没有分析能力?】而偏偏有少数人“无师自通”【我与他们的区别是什么?】,需要克服什么障碍,他们就去克服什么障碍……因为那是刚需,所以谁也拦不住他们。

【“寻求真相”的渴望。人世间朦胧一片,真相(truth)不是送到眼前的,而是一点一点去探寻的。】

上文里就有明证,“分析”对我来说就是刚需。若我认定某个问题需要一个解释,那我就会不断地思考、观察、分析、总结、补充,再思考、再观察、再分析、再总结、再补充……这个过程可能长达好几个月或者好多年,甚至“一辈子”。你看,7年后我的结论相对于7年前,不仅进步了一大截,还精准了一个层次。

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话肯定是对的,因为所有的刚需,都必然显现为“习惯”,就好像你一开始就习惯了“到点吃饭”一样。甚至,“习惯”很可能只不过是“刚需”的另外一种说法。

【优秀是一种习惯。有的人习惯于优秀,有的人习惯于“随便”。】

很多人不明白,他们眼里所谓的“鸡汤”,其实常常是另外一个物种所笃信的、很朴素的、很锋利的方法论。只不过,因为“优秀”并不是他们的刚需,所以他们不可能达到“优秀”,也就无法体会到那“鸡汤”的朴素与锋利,反而达到一种“自证预言”必然自证的境界。

【自证预言啊。】

对于一些人来说,“优秀”真的是刚需。观察那些优秀的人,若有机会与他们沟通,你就会发现,他们在这方面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态度: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起码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注意:是“最好”,而不是“好”或者“很好”)。

否则,他们就会难受。虽然那种难受不能言传,只能意会,但反正就是很难受。

我在面试的时候,总会问一个简单的问题:

你在哪方面做到过第一,或者做到过最好?哪怕是局部,哪怕是小范围。

什么是牛人?一般用3句话就能描述清楚了:

1.有“做第一”的执念。

2.有过“做第一”的经验。

3.有过多次“做第一”的经验并能将其总结出来。

大多数人从未有过做到第一、做到最好的经验,于是,即便做不到第一、做不到最好,他们也不会因此难受,更不会因此格外难受。也许他们曾经难受过,但这么多年过去,他们早就习惯了。

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为什么又加了一个定于“正确的”呢?因为有些刚需不会令人进步。例如,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有“吐槽”的刚需,若不抱怨,他们就难受,“不吐不快”,不吐出来或者吐不出来就“感觉要爆炸”,而吐出来之后又“感觉被掏空”。再如,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把“活在过去”当成刚需(甚至不是“活在当下”),他们“好汉只提当年勇”,总是感叹“世风日下”,无法乐观地对待未来,当然也不可能“活在未来”了。

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家对大脑的认识突飞猛进,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

大脑是可塑的。

换言之,一个人的大脑,从宏观上看可能终生没有什么变化,但从微观上来看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之前我们提到过,就连大脑灰质的厚度都是可以通过练习增加的。也就是说,大脑一直在“被塑造”——被环境塑造——更重要的是,它竟然可以被自我塑造

在我看来,这是显而易见的机理:

刚需塑造大脑。

不断重塑大脑的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自我驱动力,也就是说,其实就是对刚需的认知与选择

那么,问题又来了:

如何认知、选择、培养正确的刚需呢?

若你在西想想,就会知道:“刚需”这个东西,从本质上来看,是根植在价值观上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刚需)。价值观几乎决定了一个人的一切——我们早就知道了。

那些“表现型人格”的人,因为更在乎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表现,所以“成功”这个状态是他们的“选择”,也是他们的“刚需”。他们时时刻刻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表现得足够好,“成功”这个状态当然是最令他们向往的。

与之相反,少数“进取型人格”的人,因为更在乎自己的变化与进步,所以并不在乎(或者说“没那么在乎”)自己当前的表现。他们知道,任何学习、改变、进步都需要一个过程,在早期步履蹒跚、跌跌撞撞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持续刻意练习,就一定会有进步和变化,而且最终都会好起来的

所以,进取型人格的人,很容易理解、接受并开始践行这样一个观念:

成功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更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成长才是我最终的追求。】

你看,“你的价值观决定你的命运”,这话一点都不过分。经过这么久,你早就知道了,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这样的:

金钱 > 时间 > 注意力

成功 > 成长

现在 > 过去 > 未来

而如果你的价值观竟然是这样的:

注意力 > 时间 > 金钱

成长 > 成功

未来 > 现在 > 过去

那么你的选择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你的“刚需”自然而然地就会与其他人不同。

对“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赚不到钱”这个“终极问题”,我有这样的解释:

因为赚钱对他们来说其实不是刚需。(就这么简单)

大多数人的刚需是什么呢?

大多数人的实际刚需是花钱,而不是赚钱。

【这是一个绝对出乎你意料,但细想又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是啊,你扪心自问,你真正的刚需是“花钱”啊,而不是“赚钱”吧,所以你赚不到钱啊,因为“赚钱”不是你的刚需啊!“人人都想赚钱,都想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点”,注意这句话,前半句貌似是真的,但后半句才是大实话,人人都想生活过得好一点,过得好一点的意思就是“有钱花”、“不因为钱拮据而影响生活”,所以,是因为“真心想花钱”而“被迫想赚钱”,不是吗?这才是实际情况吧。其实这并不丢脸,赚钱的人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逻辑思考过来的:对大部分人来说,来到这个世上,都是普通家庭,经济不会太富裕,但想要更富裕的生活,想要花更多的钱,钱哪里来?必须要赚钱,但是想赚钱的人这么多,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赚到了钱?因为他们意识到了问题,把自己的刚需从“花钱”转到了“赚钱”,并不是不想花钱了,而是真正认识到了必须把“赚钱,赚不到钱就难受”树立为自己的刚需,才真有可能赚到大钱。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人人都想花钱,谁都一样,但有没有比“花钱”更高的目标,在追求这个目标的同时,副产品是“赚到了钱”?

仔细考虑一下,“赚钱”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刚需,如果不是,应该把“赚钱”树立为自己的刚需。

我突然觉得,如果我的想法和大部分人普通人一样,那我可能就不会有出息。好好考虑一下这句话。】

仔细观察一下就能知道,“发财”几乎是所有人的梦想,他们以为“发财是刚需”,可他们的实际想法暴露了真相:

等我发了财,我就____!(请填空,反正你早就听过一大堆的答案。)

你看,“发了财之后最想做的事情”才是他们真正的刚需。对他们来说,发财只是手段,花钱才是目的。

【笑来老师想指出的是,你并不是真的想赚钱,是的,你并不是真的想赚钱。真正想赚钱的人是什么样子呢?时时刻刻在想赚钱,不断验证,并以此为乐,赚不到钱就难受,花钱到并不是特别在意。】

这世上只有少数人“花钱是为了赚钱(投资)”,而绝大多数人“赚钱是为了花钱(消费)”。这不是绕口令,而是朴素的逻辑分析。也正是这个差别,最终造成了人群之中财富分配上的巨大差异。

首先,要达成一个共识:

刚需是可以主动选择的,而不一定是天然的、一成不变的。更进一步,刚需这东西通常不应该被动接受。

若顺着天性,懒惰是刚需、贪婪是刚需、嫉妒是刚需……“七宗罪”里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刚需。甚至可以好不夸张地讲:一切进步与成长,都是“重新选择刚需的过程”

【刚需可以选择,人生可以改写。你要问问自己,“优秀”是你的刚需吗?“赚钱”是你的刚需吗?“把事情做到力所能及的最好”是你的刚需吗?你对自己的人生有要求吗?其实最终一切都还是追溯到价值观上。你的价值观(刚需)是什么?它对吗?或者说有价值吗?是不是有更有价值更值得追求的价值观(刚需)?

在一个地方工作也好,做一件事情也好,必须树立更高的追求才可能做好。领导安排我做一下件事情,如果我把它当成一个任务,那就会应付完成就好了,如果我把它当成一个让自己获得锻炼和成长的机会,那么做事情的质量就完全不一样。

安逸的生活只会让人慢慢堕落,坚持做那些让自己难受却能让自己成长的事情,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知道我可以选”这个“元认知”极度重要。人们总是以为“身在江湖,身不由己”,殊不知“身不由己”在更多时候只不过是假象——就连自杀都得选个死法不是?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一定要把这句话刻在脑子里,只字不差地背下来,不时拿出来把玩、掂量: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里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感悟:比如说,我告诉自己其实在任何境遇下我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但我内心总有想法说:“怎么可能,你那是强迫自己的选择而已,不是真心实意的,只是对自己的一种强迫。”我该怎样应对这种想法?如果没有说服这种想法,我就真的没有做到彻底说服自己。我好像有一种本领,这种本领就叫做“反着来”,一旦试图想些(做些)与以前不同的事,这个想法就回来拖我的后腿,把我往后拽,并且伪装成“我内心最深处的想法,无法反驳它”的样子。在多少次与它的对抗中我都失败了,我应该怎么做?

说到底,这个想法也只不过是“我以为是真的”的想法而已。任何一个想法,若想长久占据一个人的大脑,必须让大脑认为这个想法是真的,完全接纳它。我们其实是在不断自我催眠的,有意或无意、被动或主动地把一些想法纳入到自己的大脑中,纳入到大脑后,大脑就以为它是真的,在占据了先机之后,这些想法会自动驱逐那些后面试图进入大脑的与他们相悖的想法,并且为了自己不被驱逐无所不用其极。这种品名挣扎的程度,如果不是拥有极强元认知能力并坚持不懈的人,还是会被固有的想法拽回去。

其实,从更底层来看,人脑的想法只不过是特殊神经元有习惯性的链接,而且这个链接很粗(许多许多次重复的结果)而已。从这个层面来看,人所有的想法都是可以被打破并发生改变的,物理上的表现就是“原来的神经元链接(原来的想法)不断弱化最终断开,另外的、新的链接(新的想法)慢慢建立并不断强化变粗的过程”。

那么,基于以上分析,我应该怎么做呢?

我要知道,每个想法底层来看只不过是神经元的习惯链接而已,这些想法有:

“你不可能改变的。”

“别傻了,即使你暂时变了,但还是会走上老路的,不要挣扎了。”

“嘿嘿,我预感你下次还会这样。”

“我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阻止你改变,死了这条心吧。”

“别折腾了,现实是你有心无力。”

“你看看你的行为,还是一再犯错,你就是这样的人。”

“你看你,还是忍不住浪费时间玩,你就是这样的人。”

“你注定就是这样一个想要改变而又永远改变不了的可怜虫。”

“你忘了那些你对自己失望的时刻吗?还将会继续上演。”

......

理性告诉你,你某个现有的想法是有问题的,那么这个想法肯定会跳出来做拼死挣扎。无论这些想法说得多么真、多么狠,你要知道那只是一个想法而已,你把它当真,他就是真的,它就会控制你,你不纠结于它,认识到它只是由于历史原因在你脑中产生的一个想法而已,它就不会一直纠缠你。就是这样。你的理性和这些固有想法之间就像在进行说服竞赛,而你作为被说服的对象,被两者拉来拉去。

只要这句话刻在你的脑子里,你就直接干掉了99%的人。他们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所展现的懦弱、纠结、迟疑、愚蠢,以及事后的懊恼与追悔莫及,首先可能是因为选择错误,然后可能是因为“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选择的自由”——更别提什么“选择的勇气”了。

【我犯过很多错,但我不会因为犯错而放弃自己,人人都会犯错,如果我把错误看做成长的机会,那么我就会真的成长,那时我会感谢自己的错误。】

在众多“正确的刚需”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什么?

耐心

耐心是一切成长的刚需。人在一生中要活“很多辈子”(七年就是一辈子),也就是很多年——七八十年总有吧。在这个过程的任何一个节点上,你都会觉得“这在总体上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如果没有耐心,怎么能走好这么长的一条路?

【耐心是人要做成事所需要的,耐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如果只盯住眼前是不可能产生耐心的,把眼光放长,从人的一生、从漫长的人类历史、甚至从宇宙万物演化的一生来看,我的那段时间真的不算什么,耐心和恒心自然会产生,这也是为什么要读历史和宇宙的原因。】

为什么一个标题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很少提到钱?就算提到,也是在文章发布很久之后?道理很简单,也很显然(当然,最终只有少数人这么认为):

1.“财商”的培养显然是需要耐心的。

2.与财富相关的一切重要技能“看起来”缥缈甚至虚无。

【为什么大部分人赚不到钱?“缺乏耐心”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也正因为“看起来”与财富关系不大,才导致绝大多数人不重视,甚至干脆不知道自己可以学、应该学、可以练、应该练。

进而,若一个人没有耐心,就不大可能从一大堆“看起来并不相关”的技能中剔除那些“果然不相关的东西”,找到“那些看起来不相关可实际上至关重要的技能”,然后进行刻意练习。甚至,即便有人帮他们指出那些“实际上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技能”,他们也会因为缺乏耐心而取法体会到那些技能的重要或不可或缺,于是随时都可能放弃磨炼,而后“印证”自己的感觉:“看,果然没用吧?”

没有耐心的人什么都干不成,怕麻烦的人会被麻烦一辈子。为什么有的人更有耐心?为什么有的人更不怕麻烦?我们早就讲过了:有的人是“活在未来”的。

【这里指出一个重要的心法:让自己的思想活在未来,对未来进行深入思考,这会对当下的行为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前面说要回顾人类历史、宇宙历史,建立正确的“时间观”,知道你的“整个人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你的耐心并不是那么难的事,这里说,你要展望未来,预测以后的自己和世界,然后按照这个预测去行动和调整。

所以定期问自己这几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未来会发生什么?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宇宙万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个世界的根本是什么?面对这些预测,面对这样的未来,我现在应该做什么?】

只有“活在未来”的人才有真正的耐心,换言之,衡量一个人的耐心有多大,只要看他活在多久之后的未来就可以了。

更多的人是短视。短视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想“马上生效”,甚至“马上生效”对他们来说才是“绝对的刚需”。如果不能“马上生效”,甚至哪怕是“感觉不能马上生效”,他们都会立刻放弃。

弄明白“选择意识”和“耐心”的重要性之后,还需要深入思考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

现状

我们反复强调“活在未来”。可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你有没有发现,做到“活在未来”其实真的非常困难。当然,若那么容易做到,岂不是每个人都会活得很好?不知你是否记得,在第一次读到“每天都要深入思考未来”这句话的时候,你是怎样震惊于“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怎么还需要别人来提醒我”的?(而事实总是如此。)最初几天,你精神抖擞,好像重生了一样,可没过多久(若干星期而已),你就变得很很多人一样,正在被一个念头折磨着:“天啊,这事儿我都忘了好多天了!”

对很多人来说,“现状”就像“地心引力”,时时刻刻拖着你,让你根本飞不起来,跟别提“飞出去”了。

“现状”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现状”会让这么多人无法思考未来,无法成为“长期投资成功者”,而最终沦为“短期投机失败者”?为什么“现状”这个东西会让那么多人变得目光短浅,而不是高瞻远瞩?

所谓“现状”,本质上来看,无非是“过往的积累”。

【现状就是过往的积累,你过往经历的那一切,积累成了你的“现状”,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不是凭空产生的。对现状再不满也是没用的,唯一有用的就是从现在开始,为以后积累。】

如果这样理解所谓“现状”,你就会明白:若“现状”不能令人满意,那肯定是因为“过往的积累”不够。仅此而已。

“目光短浅”的根源总是一样的:

急切的想要改变现状。

【是啊,总是想急切的改变现状,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要解冻,也非一日之功啊。】

现状越差,越没有积累,就越急切。积累这个东西,谁都没办法像变戏法一样实现它。(只能是一天一天做。)于是,在面临“要么认了,要么从现在开始积累”这种极为难受的选择时,有相当数量的人会选择“铤而走险”。

【为什么币圈里有这么多人想一夜暴富?我是不是也是其中一员?】

有些人会抱怨自己的父母,哀叹自己的命运,恨自己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其实换个角度去想就能明白:如果一个人最终是有足够积累的人,那么起码他的下一代不用再抱怨父母,也不用再哀叹自己的命运了。

就算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管它是金是银,是铜是铁——起码也含着钥匙呢!

若把“现状”清楚地定义为“过往的积累”,我们就会明白“马上改变现状”的难度——难到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地步——因为我们最终只能做到这样一件事:

把当下作为新的起点,开始积累,着眼未来,活在未来。

【这对普通人来说是唯一可行的逆袭的方法论,那就是“把当下作为新的起点,着眼未来,活在未来,开始积累”。】

还记得吗?我们早就“戒掉了抱怨”。而现在,你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对现状不满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因为这对你的未来毫无意义啊)”——“不满”本身并不会增加任何积累!

最后,就是把这几样东西结合起来应用了:

1.你从来都知道自己最终还是拥有选择的权利。(任何时候我都是有选择的。)

2.你知道要靠耐心“活在未来”。(我要有耐心“活在未来”。)

3.你知道现状是积累,你知道对现状不满是没有意义的,你知道所有的解脱最终只能靠积累实现。(接受现状,着眼积累,这是最重要的事。)

好了,基于这样的认识和价值观,你就能运用另外一个“终极武器”了:

选择正确的“难受”。

在追求财富这件事上,起步时“没钱花”和“赚不到钱”都是让人很难受的。但你仔细想想就能知道,解决前者会让你“不管赚到多少钱都留不下什么”,所以,解决后者应该更重要。

【“赚不到钱”就难受。】

把注意力放到解决后者上,养成“赚不到钱就很难受”的习惯,再加上其他的正确价值观的自然选择,你就会得到很多“自然而言的正确结论”,进而产生很多“必然产生好结果(甚至是惊喜)的行动”:

1.赚不到钱是因为能力还不够。

2.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一切能力都是可以习得的。

3.假以时日,我的收获会越来越大。

你也经常听到(肯定是更多地听到)这样的说法:

赚不到钱是因为这个社会不公平。(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从其他地方找问题。)

干什么都白搭,因为这个世界根本就不会变。

于是,或者“就这样吧”,或者“铤而走险”。

在习得任何技能的过程中都会有“难受”的地方,因此,选择正确的“难受”常常是关键。

【要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正在经历的是“正确的难受(有价值的难受)”吗?】

例如,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如果你的发音很差,你就要做出选择了:

因为自己没有进步而难受(再多说一点,再多练一点)。

因为害怕别人嘲笑自己而难受(干脆不说了,干脆不练了)。

现在,你可以认真思考一下:

为什么在很多时候,人们选择舒服的、容易的,而不选择正确的呢?

想象看,用这一节提到的方法论,你应该做出哪些选择和改变?

【对于“为什么人们选择舒服的容易的”的原因,我认为是因为这些人是“表现型人格”,他们关注的是自己是否“看上去足够好”,“是不是足够有面子”,这对他们来说是“舒服、容易”的状态,选择“正确的”会让他们“难受”(他们不知道,这是正确的难受),所以他们宁肯选择“不去做”。而那些选择“正确的”的人,是“成长型人格”,他们更看重的是“成长”,是“真相”。但我想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这么幸运,长成了“成长型人格”,对于那些现在还处在“变现型人格”的人来说,如何调整自己向着“成长型人格”转变?那么就要有意识地选择“正确的”,经历正确的“难受”,只有经历正确的“难受”,才能慢慢调整自己向着“成长型人格”转变。还记得吗,对有些人来说,真相就像火,他们就像飞蛾,有什么比飞蛾扑火更自然的吗?

经历“正确的难受”,这个过程其实是在慢慢调整价值观的过程,把自己的价值观从“认为表现更重要”,调整为“认为成长更重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830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99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875评论 0 33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837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734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91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50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17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6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98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5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27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2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0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40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49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36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