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作者在出版业工作多年的心得,由他多年所写的文章精选集合而成,共103篇,涉及了图书出版的大部分内容,内容详细且价值颇高,涉及了很多理念性的内容,值得阅读学习。因为是09年出版,其中关于电子书的探讨和对市场的分析受到时代限制,阅读时仅作参考。
第一篇 新手入门
第一章 出版业的秘密
1. 《出版字源学》:出版的英文是publish,来源于公众public,揭示了一点——出版是面向公众的。因此,在出版流程中发行也应该包含在内,不是印刷结束就完事了的。
2. 《故事、故事、故事》:无论是书中的故事(即小说、传记等体裁的书籍)还是书背后的故事(例如J·K·罗琳写作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过程)都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出版业渴求好的故事。
3. 《一个人的火车头工业》:《哈利·波特》系列这个大IP就是一个人的火车头工业,凭一己之力打造了一个文化圈,包括小说、电影等。
4. 《对出版理想最大的辜负》:一个只依赖救济和资助的出版社是没有明天的,出版看似是阳春白雪的文化产业,但事实上,出版即推广,能卖书的出版社才是好出版社。出版社必须具有自己的商业价值。
5. 《(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商业化》:出版的经营商业化并不意味着内容必须媚俗和商业,出版是技术手段,最成功的出版模型是将优质的内容通过出版发行得更广,让更多人能够看到。接触读者是思想传播的先决条件。
6. 《经典是如何炼成的?》:经典通常指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经典不能埋在故纸堆中无人问津,它需要有人看、有人捧读传唱、有人感动、有人引述,因此,经典的必经之路就是被人发现和出版,进而才能凭借自身的力量成为公认的著作。
7. 《为什么新书越来越多?》:书不是消耗品,一种书一般最多只买一次。一月新书上架,你到了书店,看了一圈,选了自己喜欢的书,到了二月,看完了书,你又到了书店。你还会再考虑一月出的书吗?毕竟一月出的,感兴趣的已经买完了,再问也是考虑二月的了,也因此,新书往往会受到瞩目,书店更重视新书,因此新书越来越多是读者、书店、媒体等共同决定的。
8. 《为什么书会越做越厚?》:有的书因为字体和行间距变大,因此页数变多,书的整体变厚。这并不是灌水,而是为了提高易读性而做的。
9. 《书为何会绝版?》:一本书卖完了已经印出来的数目,尽管还可能有人想买,但当再版它的营收比不上管理它的成本时,出版社就不会再印,会选择让它绝版。毕竟,印书很简单,卖书却很难,卖再印出来的旧书更难。
10. 《出版业的矛盾与统一》:有人出减肥的书,有人出美食的书——有人提供给你诱惑,有人教你抵御诱惑,都是出版业里的好选题。
第二章 给新手的八堂课
1. 《如果你想进出版业》:很多行业拒绝新人,因为他们总是因美好的误会而入行,然后因了解而离开,白白浪费了教导的精力和资源。因此,如果你真的想进入出版业,首先要对这一行真正的工作有所了解,编辑不是每天悠哉游哉地看书,而是要盯人、开会、想文案、写拒信、沟通相关的人员、和记者老板周旋,做很多的琐事。
在你了解了编辑真正要做的事情之后如果仍然对这个行业具有兴趣,那么可以做以下的事情以备求职:(1)在学校里就先争取任何可以担任编辑的工作,不论是校刊、学报、杂志都可以;(2)从小出版社入手。当你在出版行业有了足够的工作经验后,去大出版社也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2. 《创意编辑:我的编辑入门推荐书》:作者推荐编辑入门书为《创意编辑》,台北美璟文化出版。这本书中对作者影响最深的是出版时应该设置一套样版和段式,统一全书的风格。
3. 《出版辞典:前置页》:前置页是正文前面的页,包括空白页、书名页、版权页、题献页、目录页、他序、自序、引言等。
4. 《出版辞典:印张》:从装订的角度看,组成一本书的基本单位是印张,装订过程是将整张印好的全开纸折叠配页,集合成书。书的印张大多是整数,例如10和12,13.5印张也是可能出现的。本书的印张是16.75.
5. 《出版辞典:清晰度》:清晰度是设计和印刷用语,一个影像的最高清晰度是它的原始清晰度。在印刷时可以通过制定像素或制定清晰度和尺寸来确定图档规格。
6. 《新手编辑(几乎)一定会犯的错》:新手编辑往往认为只要对付完正文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实际上封面、书号申请、稿费、文案编写都是事情。因此,作者推荐大家最好要建立一张检查表,在一张表格上罗列应该检查的所有事项,例如书名统一问题,列好应该统一的地方,包括封面、序言、正文里的。这样只要在全书付印之前确认每一个应该打勾的空格都被完成即可。
7. 《新手容易误会的事——海报清晰度》:印海报的图片并不需要特别调高清晰度,用和杂志一样的图片即可。因为海报通常是给远方的读者看的,离近了有点马赛克并没什么关系。
8. 《如何扫描图片?》:将原始图片发给合作的制版厂或印刷厂扫图,他们通常会使用专业的滚筒式扫描仪,发扫描图时要在原图旁边加注扫图指令,包括缩放率和清晰度。在原图数量较多时一定要先制作清单对照表。
第二篇 编辑实战现场
第三章 排版是你必须知道的事
1. 《编辑可以不知道排版吗?》:在图书排版中最重要的是易读性,而高易读性往往意味着低设计性,减少花哨的装饰和繁杂的样式。
2. 《出版辞典:易读性》:易读性指大量文字读来舒服,不易疲累,易读性的最高境界是“透明”,你根本没注意到你正在读字。易读性和易识性不同,后者指字母或单字能够让读者立刻识别。易读性和可读性也不同,后者指的是文章通畅问题。
提高易读性的方法:(1)宋体字和英文中有衬线的字体易读性较高;(2)行间距够宽,行长别太长,和行间距有正比关系。内文最好两端对齐;(3)内文最好不要搞反白(例如黑底白字等),色底不应太深,别压在图片上;(4)版心位置应该全书统一,版面不能塞满字,要留天地边;(5)不使用头点和尾点;(6)不要使用会反光的纸。
3. 《读不下去的版面》:编辑要做的事情是将作者的思想意念完整、忠诚、清楚地传达出去,如果编辑自作主张放弃了传达而是选择采用艺术设计,增强视觉性而降低了可读性,这其实是对作者的不尊重。
4. 《段落的秘密》:在日常写作和纸质书籍中我们通常会在每一段段首空两格,这其实是为了便于区分段落,增加可读性。区分段落并不只有段首空格的方式,在网络上的文字通常就采用空行的方式分段。
5. 《中英文排版差别》:中文是方块字,英文是罗马字,字形的不同带来了字高和字宽的差别,因此,同字级的英文看起来比中文小,同样的行间设定下英文行间看起来比中文宽。这就导致了在排版上应该注意的两点:(1)中英文排版,行间不能直接套用;(2)在短栏时,中文仍然可以两端对齐,但英文就要改成左端对齐,不然字间变形的程度会太高。
6. 《为什么你必须知道美编如何排版?》:内页排版美编和做封面设计的美编职责和侧重点都不同,内页排版美编要处理的页数更多,因此他们必须学会用排版软件设置样式以及应用样式。此外,在设计上,以统一风格增加易读性为主。
7. 《为什么美编做的颜色印不出来?》:消费性机种(例如消费性的喷墨打印机)打出来的颜色都是鲜艳而失真的,这种颜色在印刷厂是印不出来的。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从摄影、扫描到美编家里的屏幕,再到出版公司里的电脑,都应该经过同样的色彩校正。
8. 《出版辞典:页码》:页码的功能主要是检索,因此不需要进行繁杂的设计,通常放在书页的裁切边,以利读者快速翻查。
第四章 老师不会教的实战技巧
1. 《编辑还有在做编辑吗?》:过去出版相关人员都隶属于出版社,但现在,出版社出版一本书基本会用到不少外包人员,所以出版产业已经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转向广泛合作的工业时代。因此,现在的编辑更重要的是进行事务统筹和品质管控,而非事事亲力而为。
2. 《亲爱的“也是无奈小编”》:介绍了作者在涉及外发方面的经验之谈:(1)编辑的工作应该在事前而非事后,比如在出书方面,找到一个合适的作者,直接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内容比当作者交了稿才发现内容不行要靠编辑修改显然要好得多;(2)如何判断此人能否胜任作者?先试用一下就知道了;(3)作者的可靠不知包括写的内容要合适,还应该能够准时交稿
3. 《文字工作也能做进度管理吗?》:在出版过程中应该要做进度管理,做进度管理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和合作者达成一致,要承认像交稿不准时这样的问题会经常发生并想办法积极应对。具体的方法如下:(1)和作者、译者或绘者约定交稿计划,计划应适当宽松点;(2)将整个工作切分为三到六个检查点,平均一个月左右彼此确认一下进度情况;(3)严格执行检查内容,编辑要看到现实的稿件而不是听作者的描述;(4)如果作者不喜欢把自己的初稿给别人看,编辑应保证初稿仅作为检查进度之用,绝不外传。
4. 《为何会出现离谱的错别字及其解决方法》:为什么会出现像把“女士”写成“女土”这样的错误?这是因为许多编辑未经过训练,误以为校对是随手就能做的事情,他们认为每走一遍书稿,例如安顿章节架构、下段式等的同时就相当于做了校对。但这样是不对的,看稿看的是整体,校对却需要字斟句酌,不可能顺手为之。一本书的编辑过程,必须至少安排一次专业的文字校对。
5. 《如何让你的出版计划更准确?》: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是尘埃落定法,即只有当书的实体到了眼前,发行商才开始进行文宣,这样总比事前努力宣传,最后书却出不来好一些。如果不采用此种方式,那么编辑就要提升出版管理的技能了,尽可能掌握图书写作等环节的真实进度,越接近上市日期越要精确预估。作者建议在上市日三个月前就要开始紧迫盯人,每周核查,任何延迟都应该反映到出版计划上重新修正。
6. 《DK风格》:DK是一家专门做图解书的出版社,在这个领域曾获得巨大的成功。作者认为DK出版社在编辑技术上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它们的图书插图为白底去背图,而大部分模仿的人并没有意识到图解书上要使用去背图,即使知道了,由于适合去背的摄影作品也需要慢慢收集,他们并没有优势可以超越。
7. 《编辑的决断》:编辑在做书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清楚这本书是服务谁。编辑要抗拒讨好每个人的诱惑,因为讨好所有人是不可能的。例如,翻译书可以在一些词汇旁附原文,附原文可以讨好考据党,但是对于追求阅读流畅性的人来说就是不好的体验了。
8. 《编辑效率的秘密》:不要试图只靠自己一个人推动进度,要学会多人合作。
9. 《想出书,该怎么对出版社提案?》:作者想要出书,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出版社和编辑。写提案时,不出名的作者在提案中应该介绍自己并解释为什么自己要写这个题目,为什么自己有能力写,以及为什么读者会对此感兴趣。此外,一定要附上全书大纲(包括篇章目录和解说)和写作计划(写完的话可以附正文样章)。
10. 《我所知道的封面设计》:作者对封面设计的一些见解:(1)一本书想传达的意念大部分仰赖文字,少部分仰赖版面和图像;(2)设计是对比的艺术,不是堆砌的艺术;(3)封面即广告;(4)成功的设计是你的意念能不能明确有效地传达给读者(容易看到,容易读,容易理解,容易知道主从轻重);(5)封面、书脊、封底、前后勒口是不同版面,有不同任务,应分开设计,不要为了“整体感”而妨碍各自的任务;(6)考虑到网上销售,记得把封面缩成邮票大小看看还能不能辨识。
11. 《我所知道的腰封设计》:作者认为,腰封就是要醒目、夸张、夺人眼球,因此有奖项就列奖项,有名家推荐就写推荐语,腰封就是为了放封面不能说、不好说、来不及说的东西。
12. 《一本书在达尔文世界》:书市如丛林,书之间的竞争就和在达尔文世界中一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此,为了让书不至于被淘汰,能够被读者买回家,编辑必须思考一本书的本质,进而采用合适的方法让书出现在读者面前。策略的挑选正是编辑的功力所在,有时是通过破坏性的价格,有时是通过打造高端奢华路线。
13. 《一页20行的秘密》:作者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证明了选择合适的策略帮助书在达尔文世界取得优势的重要性——《达芬奇密码》一书在出版时每页为20行(台湾书籍为竖排版),超过普通的书籍(一般同样大小的纸最多18行),这样做使得每本书的页数变少,单价降低,是使其成为畅销书的一个因素。
14. 《“单页起”的缘由,以及为什么我们不重视》:许多书的各个章节名一定放在单页,不管前一章是单页结束还是双页结束。这是因为如果每章不另起,采用流水排的话,当遇到内文增删时会影响后面的全部内容,包括页眉、出血边等,这在活版铅排印刷的时代非常不方便。在信息时代没有这个问题,但习惯仍然保留。
第五章 编辑也要谈钱
1. 《书的损益平衡试算》:损益平衡点等于预估成本除以预估营业额,这个值告诉我们最后要卖出多少书才能把本钱收回来。
2. 《谈钱是编辑的责任》:在出书时不要不好意思谈钱,编辑有义务向作者讲清所有和他相关的权益与责任,说清楚稿费、版税、市场等问题。
3. 《照面积算》:当一本书有多个作者时,版税按照各自的贡献计算。而各自的贡献直观地由各作者所写文字或所拍摄、绘制的影像的面积计算。
4. 《预付版税的数学和哲学》:预付版税=定价×版税率×预估销售量,预付版税的高低与作者的身份地位、人品学问无关,主要依据出版社猜想这个社会对这本书的感兴趣程度,例如2003年上市的希拉里·克林顿所写的《亲历历史》一书预付版税达8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