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才能够严
一
听了老师的讲座之后,让我释怀了一个问题。很多老师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看望老师的都是曾今“收拾”过的差生,很少有优秀的学生来看望老师?老师们的解释说,优秀的学生太优秀,他们认为优秀是自己的本事,与老师没有关系。还有老师说,优秀的学生能够见到很多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出现只不过是一个偶然的相遇,不能够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影像。还有的老师说,优秀的学生忘恩负义,根本瞧不起这些义务教育段的老师……
也许原因有老师们所说的,更多的还是我们对于优秀学生的爱没有让他们感受到。优秀学生本身比较自律,不容易犯错误,老师和学生的交集就不是很多。大多数是一些程式性的交流,根本没有触及到孩子的需求和内心。老师对优秀的学生关注点在学习成绩上,当然不需要老师过多的操心。而他们需要老师关注的是内心的想法,需要老师的肯定,需要谈心,需要沟通……我们在优秀学生上花费的时间太少,而却要有所收获,这是不合常理的。无论优秀是否,我们都需要关注他,肯定他,和他们有链接,这样学生才能够感觉到爱。而我们所谓的付出,学生根本没有接收到,这是单方面的。教育需要双向的,而不是一厢情愿。
二
经常见到一个现象,大多数留守儿童小学阶段一般都有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爸爸妈妈在外务工。等到孩子上了初中之后,爷爷奶奶没有能力管理的时候,爸爸妈妈这个时候出现。孩子在校出现问题之后,爸爸妈妈来学校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根本不听父母的话,甚至和孩子对着干。父母很伤心,总是说,这些孩子怎么呢?我们管他们吃,管他们穿,
现在说几句都不行。在家里这些孩子根本不容父母多说几句话,和父母的关系特别的僵化。父母根本不敢用严格的措施教育孩子,而是用宠溺的或者讨好的方式进行。而宠溺和讨好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叛逆。父母们在用另一种方式弥补孩子。而孩子根本没有感受到父母对于他们的爱,相反是感到了一种讨厌的状态。
这种现象的背后就是孩子在需要父母爱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因此,就不愿意接受父母的严格教育。所有严格的教育必须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爱。只要能够感觉到爱,所有的教育都是自然而然,也能够从心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