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在中国是一个大节。都很忙,忙啥?送礼。
小礼物,大学问。
2010年,我刚参加工作,在海尔上班,咱就是小跟班。师傅是业务经理,虽然是领导层,依然需要出去跑业务。需要亲自和企业领导游说。让他们选择我们的产品。
在当时,这个事难度很大,因为联想电脑更成熟。并且专一性。是行业的佼佼者。相比之下,海尔没有核心竞争力,只有靠业务关系来争夺市场。毕竟海尔的起步是家电,PC机是后来的,不具有创新性,售后服务是唯一的一张底牌。
我师傅跑业务,市场带上我,他经常扫街式的敲门营销,找企业采购部一把手谈谈,这也是他的绝活,能够让人很快的接纳他,甚至成为朋友。
他的交际技巧就是,“小礼物”。
如果发现对方对抽烟,他会送个精美的打火机,虽然价值只有几十元。但是对方的态度立马就变了....
他这个习惯,让很多企业领导都被他征服了。甚至联想的领导都是哥们。经常出来聚餐,表面是冤家,其实是密友。
他的这个特性,对我的感染很大。
送礼是个大学问,也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只要你选对了人,并且能够送出去,就行了。
第一、礼物一定要自己送,要让别人知道这是你的诚意。
第二、礼物一定不要成为别人的累赘,要带给别人心意,让别人能够记住你。中秋节送月饼,那就太俗了。
第三、礼物的作用,是敲门砖,给人留下好印象,让人欠你人情,从而主动靠近你,如果礼物没起到这个作用,就是去了礼物的价值。
这些东西说起来俗气,实际上是人性之根本。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遵循着这个游戏规则。
现在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过节家长都要给老师送点小礼物,大家都知道,这么多人送,送了其实跟没送一样,其实错了,老师不会记住是谁送的,但一定会记住谁没送。
礼物,在中国,目前是不被推崇的,为啥?参杂的商业因素太多了。
礼物,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但要把握好一个“度”否则目的性太明显了别人也不敢收。
去年,在群里,有个读者,是做猕猴桃的,给我快递了两箱,什么也没说,就说自己家里生产这个,送给嫂子和孩子吃的。我说,不用客气了。一开始,我有提防,找我做广告?
他说,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帮我做广告,吃着好的话,我在给你发。都是纯天然的。
送礼,是河北人的通行,大家出门时,后备箱多数都准备着礼品,随时准备送出去。
礼物是个敲门砖,这一点,我比较佩服凯哥,只要他认定了你的老师,他会圈里付出,只要你有所求,他会毫不犹豫,我喜欢他的丰田霸道,他专程送过来给我练手,所以我时刻都觉得欠他的,只要他喊我帮什么忙,我肯定义无反顾,立刻出手。
关键是,他不需要喊我,我也会主动想想,如何才能帮到他呢?
我的原则是拿了人家的,就要还回去,并且要加倍还回去。过了几天,我帮做猕猴桃那个读者,在博客上做了一下推广,当时博客上人气还不错,大概有几十单,他跑来感谢我,我说,我帮你真不是因为你送我的东西,一、你的诚意打动我了。二、产品确实不错。
我看到比我牛的人或者圈里影响力比较大的人,我也会这样。送点小礼物,去拜访拜访。求指点一二。
咱明白,咱是草根,人家凭什么指点我?
偶尔在QQ上,有很多问我问题的,我都尽力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实在我能力有限了,我会找我朋友问问他们,反正就一句话,到我这几乎都能有一个完整的回答。
最后,谢谢老师,有时间去拜访您。
咱知道那都是客套罢了。
岂止至今,有俩个来找我玩的,并且玩的都不错。
我送给他们俩句话:用三个月的时间,物色到适合自己的老师,拿出拜师的姿态去学习,既然是拜师,肯定少不了学费,想赚50年一年,就做25万的心理准备,想拿1万赚100万的,多数都是痴心妄想的。
我想表达什么?最善于付出的人,往往是受益最大的人。还有一个是做竞价的,先是给我打电话,问过我一些问题,上个月来找我玩。能来找我的肯定是不甘于现状的人,我们身上有共同点。我就跟他分享了几点:
A、一定要做阳光的事业,有些东西确实赚钱,但是不阳光,甚至有法律风险,纵然是赚到了钱,你也是不心安的,而且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与其这样,不如做点心安的事情,我们都是有孩子得人,当孩子读书时,咱要让孩子自豪的介绍自己的爸爸,我爸爸是飞行员,我爸爸是警察,我爸爸是作家.....
B、转行是很痛苦的,特别是你们这些暴力行业的人,如果要转行,首先要舍弃如此暴力的收入,这是很难做到的,类似的建议我给过很多朋友,99%的人都做不到,有个类似的观点叫做下山理论,当你爬到一座山顶,突然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山,此时有俩个选择,要么安稳的继续在这个山头,要么下山从头再来,去寻找自己目标中的那座山。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前者。敢于选择后者的人都成功了,因为经历过繁华还能平静下来的人都是强者,更多是心理的变化。
C、旅行是蜕变的捷径,特别针对我们这些年轻人,但是这个建议是很难接受的,因为感觉与创业毫不相干。
D、圈子很重要,要想获得高端的人脉圈,可以去读个MBA,也可以参加一些旅行,你再有才华,走不出去也白搭,谁能懂你?MBA是培养小弟的,EMBA是找大哥的,哪个更适合自己,取决于自身的需求。
E、拜访别人是,不在于能给你创造多少财富,况且我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可以使自己从此不再设限,我就是个例子,自媒体圈里的名人卢松松算一个吧,当真正见了之后,你会突然发现,原来见个所谓的名人如此简单,从此不再惧怕任何人,你变得更加自信了。当你在去喊其他名人时,你发现自己游刃有余了,只要想见,都能见到。
无论见谁,其实都很容易,你要决定出发,明天就能见到,多数的时候都是自我设限,有的人突破了自我的设限,的确能见到他人,却很难给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出发的姿态是索取姿态,别人接待你是出于礼貌,不会有下次机会了,一定要学会为别人的时间买单,为别人找想,任何人的时间都属于自己,没有理由送给你,除非你买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