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这句话是我读了余华的《活着》之后印象最深、体会也最深的一句话。主人公福贵,真的就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当他身边的每一个亲人离他而去之前,我都在心里盼望着这个亲人能够留下来,尤其是当凤霞的儿子苦根,福贵的外孙也离去的时候,真的是心里面充满了悲伤,感叹老天的不公,当时总觉得只是小说里面虚构的情节,就想把福贵的人生写得越凄惨越好。可是回头想想生活中,想想身边的人和事,也许真的就存在福贵的原型,我只觉得他太过可悲,这样的活着在我看来才是最痛苦的。
很早之前就过余华的《活着》,也看到过很多推荐,但始终对这些所谓的名著,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东西不感兴趣,总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很严肃的,很正式的,不是我喜欢的。可是那天无意间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是我错了,他之所以受欢迎,确实是有充足的理由的,而不是七七八八炒作就可以达到的境界。
也许故事是从田间耕作的老头和他的牛讲起的,可是,讲了几乎是整个人的一生,许多人的一生,福贵的一生像他的名字一样,好长,可是却长到了让我觉得早点结束更加幸福。家珍、凤霞、有庆、二喜、春生,都不是长命的人,可是,谁能说他们不比福贵幸福呢?至少,在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有最亲的福贵给他们送行,送他们去往天堂之路。
大概说了说小说,再来说说据此改编的电影《活着》吧。
电影《活着》是由张艺谋导演指导,巩俐、葛优等领衔主演的。影片长达2个小时左右。将原著的大部分内容作了改编,比如,福贵由于赌债输光了家产后,并没有在农村种田,而是就在他们家附近找了个烧水、送水的事情做;有庆不是因为给县长春生的老婆献血而死的,而是区长春生开车撞翻了学校的围墙,也撞死了正在围墙后睡觉的有庆;当然,影片的结尾更是改编了,确切地说,是留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和憧憬的空间,家珍还在、二喜还在、苦根也还在,不知道哪一天,家珍、二喜、苦根是不是会离福贵而去,活着长久地生活在福贵的身边,直到福贵的离世。这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想象,你想让他幸福,他就是幸福的。就像福贵说的,小鸡长大了会变成鹅,鹅长大了会变成羊,羊长大了会变成牛,牛长大了,苦根也就长大了。
可是福贵呀,鸡还没长成牛,苦根就已经长大了,长成了另外一个世界的生灵,在那个世界里,实现他的愿望——骑在牛背上。
福贵呀,你是“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最好证明,当你是个老头的时候,好好待你的牛,他就是家珍,他就是凤霞,他就是有庆,他就是二喜,他就是苦根,他就是你自己……
Ps:想起赵先生说过的他们村的那个老头,家里的第五代都要成家了,自己的子女都一个个离自己而去了,可他还活着,活得精神不正常,莫不是命运,要他亲历身边人的一切,送走身边大多数的亲人,才能够完成他这辈子活着的使命?那下辈子又是如何?
真的有下辈子吗?
如果有,福贵,你还是做那头牛吧,做一头叫福贵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