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学习的概念是说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枷锁,其实是“对于安全感的过分追求”,要取得进步,必须抛弃一部分的安全感,珍惜自己的注意力。
我们周围有太多关于“生活”的流行语录,每个建议都让人觉得生活本应如此。而可能这些建议,恰巧又成为了你的阻碍。换个思路,或许能跳出这种局限。
“活在当下”是个非常流行的建议,可能让许多人热泪盈眶,可再想想,有没有可能是“被困在永恒的当下”,是否就是“得过且过”?另一方面,如何“活在未来”?哪怕只有“部分活在未来”?
如何“活在未来”?
1、你对未来有个预测;
2、那个预测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你认定你的预测是准确的;
4、于是你提前按照那个预测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
5、你终将走到那个结果出现的时刻;
6、最终证明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7、那么,由于你提前按照未来正确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你的生活的一部分,就是“活在未来”的。
故弄玄虚玩些文字游戏?不就是人要有梦,然后要敢于追逐梦想,然后达到目标吗?如同我想使身体健康,选择打羽毛球,然后安排时间定期锻炼,然后身体逐步健康了。是的。所有的都是这样,只是很多人忘记了这个基本的道理,不去预测,或对预测视而不见,低头地“活在当下”。
其实哪怕你意识到自己有机会活在未来,有不同的人生,并因此对未来做出了一定的预测,都已经开始拓宽当下的宽度了。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很大的阻力,这是正常的,正确的态度是对别人的鼓励不要抱太多的期待,默认这部分是额外赠送的,才有机会扛过开始阶段的困难。
例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媒体上的主流论调之一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就是生产力。当初积累了知识积累了科技的,是否取得了巨大成功,看我们现在世界上的新起的富豪,是不是跟知识,跟科技紧密相关?
(多年前我说,驾驶技术和计算机操作会是基本技能,是标配,每个人必须掌握。这基本兑现了。例如,现在在社会上,掌握一项技能或许已经不能让你生存了,因为或许转瞬间,这个行业就崩溃了,只容得下少数人了,如新闻行业记者、照相技术;现在的年轻人掌握的知识中有一项必有的、根本的,就是学习的能力,因为跳槽会成为常事,换专业也会是常事,现在的“铁饭碗”也一样,,例如银行柜台营业员,网上支付兴起,银行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裁员、降工资(加任务也是变相降工资),怎么办?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还是要自己有让别人留的真本事)
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说出知识就是力量,但最终大部分人并没有因此获得太多改变,因为:大部分人只停留在“想一想“的阶段,更深层次的是:没有深入思考,因此无法“笃信”自己的预测。因此也没有下一步的持之以恒的行动。
而,一个人是否“笃信”一种理念,最终只有一种体现:践行。就像你知道了下期彩票的中奖号码,你怎么能够忍住不去买彩票呢?
很多人讲美国的次贷危机不可预测,但电影《大空头》就告诉你,那些真正的预言家早就提前活在了未来,设计好了从中套利的方法,最终狠狠地赚了一笔。无数站在风口飞起的猪,是事先看到了机会,抢先摆好姿势,占到了有利位置,然后得逞的。。
在知识的积累上,在思维上,应该做到“活在未来”;而我们的肉身,当然是一直“活在当下”。
另外,当你固有的知识成为你的牵绊时,它的力量也不小。这时可以理解下“七年就是一辈子”的含义,这辈子有它精彩的部分,下辈子也有很多的可能性在等着你。所以,每个领域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心态上不应该把自己限制住。如果你判断出了未来的趋势,即便那是个新领域,也应果断跳进去。毕竟在“下一辈子“,你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留言摘抄:
1、很多事情,做一点点是没有用的,因为大部分人也会这样做。重要的是,能不能持续积累,让自己的优势体现出来,这才是更关键的问题。
2、最好的学习方法从来不是“学”,而是“用”。
3、把所有注意力放在成长上,容易孤立于世;放弃全部安全感,是把自己变成赌徒;把一切都投入未来,是让自己脱离现实。
4、“活在未来”的人,多数情况会挑战到“活在当下”的人。有时,只是通过思考认准一个方向,并朝这个方向努力,已经足以刺激周围人的神经了。
5、对于在大学上课的学生而言,可能“活在当下”已经是很好的状态的,有些情况,甚至“活在过去”。如大学教材没有办法与时俱进,用了十年都不改动;将新知识融入到教学里的老师和学校并不多。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不要忽略对于自己专业领域的趋势研究。也适用其他学习的人。
6、大部分人不敢“活在未来”的原因都是:害怕自己预测错误。为追求这部分的安全感,会尝试很多东西,但怯于行动,最后就会重新回到最初的困境:被困在当下。
2016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