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里,江德福和老丁是老朋友,老同志。
老丁一直羡慕江德福娶了个年轻漂亮、知书达理的文化人。他的内心也渴望自己有这么一个伴侣。
只可惜命运作弄,老丁即使是中年丧妻后,也无法如愿。
老丁的妻子王秀娥是他老家父母给安排的包办婚姻,她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尽心尽力侍候一大家子人,老丁虽说觉得她配不上自己,但还是和她平淡地过着日子,生了四个儿子。
王秀娥生第四个儿子的时候难产去世,老丁终于恢复了自由身,也得到了追求自己内心所向往的婚姻的机会。
但是,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
当年江德福为了和安杰结婚,不惜冒着回家种地的危险,终于获得了组织的批准,遂了心愿。
那个年代,有文化的女人大多数都成份不好,成份好的都是贫农出身,读书识字的机会很少。
老丁丧偶后,对江德福妻子安杰的同事葛老师动了心。
葛老师三十多岁未婚,长得漂亮,又有文化还是老师,正是老丁心目中所想的那种知识女性。
老丁一直对安杰赞不绝口,尤其是那次因为江德华的事被安杰骂了之后,竟是心服口服,对着江德福大发感慨:“你这个老婆算是娶对了,能说会道。”
所以这个葛老师,对于老丁来说真是天赐良缘!更难得的是,葛老师也对他有意,两人卿卿我我,浓情蜜意准备结婚。
谁知识结婚的请求没有获得组织的批准。王政委认为葛老师是渔霸的女儿,成份不好,老丁作为一个副参谋长,不能和一个成份不好的女人结婚。
江德福虽然知识妹妹江德华爱老丁,但他深知老丁对德华无意,为了老同学、老朋友的幸福,他鼓动老丁学自己当年,尽全力去争取。
但是老丁却放弃了。
是他不够爱葛老师吗?不,是因为他输不起。
老丁心里不痛快,和江德福喝酒时吐了真言,他现在的情况没法和江德福当年比啊。
江德福当年是抱着宁愿违抗组织的意愿也要和安杰结婚,他甚至做好了回家种地的打算。
那个时候,江德福还年轻,光棍一个,没有顾忌,最坏的打算就是和安杰一起回农村过苦日子。
而现在,老丁敢说回家种地这种话吗?
他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迈,家里四个孩子,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要是倒了,没工作了,回家吃什么?
父母孩子不仅脸上无光,还得担忧今后的生活问题,老丁敢赌吗?他敢跟组织犟吗?
中年以后,爱情在心里占的比重已经不是很大了,更多的是生活的重担。
面对父母孩子,你已经没有了矫情的资格,也没有了追求爱情的能力,你更多的是需要考虑父母孩子的感受。
老丁说这番话时,流泪了,他只有放弃自己内心那个爱的梦想,向现实低头。
年纪越大,越觉得低头的无奈,也越知道低头的价值。
当一个人身上肩负了责任之后,就不只为自己而活,他还得为亲人而活,为生活而生活。
有些事不可强求,因为强求的代价往往让人负担不起。
多年前,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故事。
那对夫妻就住在我们家附近,经常吵架,两人有个五岁的女儿,常常被吓得直哭。
后来才知道那个男的外面有了女人,是他去村里衔接工作时认识的一个村会计的女儿,年轻水灵。
男的坚决要离婚,妻子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后闹破釜沉舟闹到了男方单位。那个年代,对这种事是严惩不贷的。
妻子指控丈夫出轨,离婚时不仅让丈夫净身出户,还到处告状,最终丈夫丢了工作。
男的丢了工作之后和村姑结了婚。
只可惜贫贱夫妻百事哀,结婚之后两人没有收入,听说男的闹腾着做了几次生意都以失败而告终。
再后来听说男人又离婚了,前妻冷笑着骂他现世报,女儿再也不肯认他。
如果当年他洗心革面回归家庭,又怎会落得如此境地?
做人还是得学老丁,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老丁放弃这段感情后接纳了江德华,和她安心过起了小日子。虽然德华不是他理想中的伴侣,但他看到了德华的闪光点。
德福怕他有遗憾,劝他“和德华的事儿干脆就算了。”
他说:“德华除了没文化,其他哪儿都好。”
余生,他忽略了德华没文化这个遗憾,享受了德华对他的好,这难道不是一种对命运的接受,对生活的包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