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77若初
这本书是参加训练营看推荐买回来的,翻了几页觉得很好,但无奈好书太多,时间总是有限,挤来挤去,也拖到了现在,欠了很久的书债,是到了该偿还的时候。
想到女儿也用得上,读的时候就特别认真,把知识点都拿铅笔细细的化了线,这于我也同样很受益。看完书觉得有必要学着写个读书笔记,加深一下印象。遂有了这篇不成样子的笔记,知识点的重述。
读书笔记(贰零一八年五月九日)
书名:《文心》
作者:夏丏尊 叶圣陶
成书时间:三十年代
体裁:故事
梗概:把关于读和写的语文知识融入到那个年代的中学生日常学习和运用里,穿插了社会时事和个人故事。
时隔八十多年,不管是中学生,还是我们这些爱好读书写字的成人,读来都同样受益。
知识点:(一)学习语文的三大困难
在序言里,朱自清先生写到关于中学生学习语言的三大困难:
(1)无论读写,学生不容易感觉到实际的需要,不感到实际需要,读和写都只是为人,都只是奉行功令,免不了敷衍,游戏。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
这个困难或者说是毛病在今天依然存在,学习很多时候就是应对考试,实际的需要越来越少被提起。包括我自己读书,学不能致用,很多书读过。再提及,仅仅是知道而已,久了甚至连浮光掠影都没的干干净净。
(2)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了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只取其思想,将书里的话用自己原有的语汇重记下来,只是相去很远的变形,失去了原有的思想精华,只存了个大概的轮廓,没什么用处。
这些年书读的也不少,却都只是看一遍就过,从没认真仔细的去学习到书中的精华,所以收获也相对很小,还是自己太懒,读书就只读了个静心,读了个兴趣,惭愧的很。
{3}作(写)的方面,总想创作,又急于发表。最容易浮夸,失望,没有耐心而急功近利,实在是苟且的心理。
这个在简书,在训练营,是很普遍的现象了,为了写而写,急功近利自是不说,真正用心的好文章并不是很多。
(二)作文(写作)是无所谓的玩意儿吗?是无中生有的文字把戏吗?在没有实际需要的时候,提笔写文,是不是很不自然的可笑事情呢?
(1)作文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书信、公文、日记等等,是犹如读书、吃饭一样自然的事。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2)在没有实际需要的时候,提笔写文,规定作文,这是练习,规定一个日期,一个命题,按期作文,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并不是作文这件事情必须出于被动,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干的。到了某一个时期,习惯已经养成,大家把作文这件事情混入自己的生活,有实际需要的时候就能够应付自如,这个不得已的办法就达到了它的目标了。
(3)我们把要写的东西叫做“内容”,把标举全篇的名称叫做“题目”,依自然的顺序,一定先有内容,后有题目。但是在练习作文的时候,却是先有题目,看到题目,再去搜集内容。
这是文中的国文老师王仰之先生第一次布置作文时给学生们讲到的内容,读的时候不觉就想到我们在训练营的种种,曾有过的疑惑和不解从这段内容里都能清晰明了。
(三)承接转折处需留心
文中枚叔在给大文和乐华看他们写给老师的信时,给他们指出了这个毛病:
“按照意思讲,开头说七个先生都很好,待你们很和蔼,接着用‘但是’一转折,下面便应该是某一个先生在某一点上不大好的话了,可你们却说的是周先生的话难懂,这并不是他的为人不好,也并不是他待你们不和蔼,怎么能够用一个‘但是’就同上面的一句话连接起来呢?”
作文和说话一样,在承接与转折的地方最要留心,一句话里有几个词儿不得当还不过是一句的毛病;承接和转折的地方弄错了,就把那一段的意思都搅糊涂了。
这需要在平日里就养成好习惯,每逢开口说话绝不乱用承接和转折的词儿,一定要辨别了前面后面的意思,拣适当的词儿来用,这样作文的时候自然 不容易出错。
看到此处想想我自己,好像也会经常犯这个毛病,说着说着就喜欢用但是,却,而且这些词儿,有时说过了也会发现不妥,但因都是日常讲话,不在正式场合,也就 没太留意。
好在写文的时候,常常是边写边从前再往后读,遇到不通或者有毛病的时候尚能及时的发现改正,若是写的太急太快的时候,怕是平常的毛病就不自觉的犯了,还 不能 及时发现。
看来还真的需要从日常的口语开始留心这些问题。
(无戒365训练营第13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