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是被爱因斯坦称为的“世界第八大奇迹”。
001、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用数学公式表示是:F=P(1+i)^n,F代表终值,指期末本利和的价值;P代表现值,指期初金额;i代表利率;n代表计息期数。
复利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复利效应可以导致幂律分布,以网站访问量为例,20%的网站吸引80%的访问量,而80%的网站只能共享20%的关注,这种不均衡的分布状态在数学上叫作”幂律分布“。长尾理论中所谓的长尾就是幂律分布中那后面的80%。
复利效应的效果会极大的受两个因素影响:1是利率,2是执行次数。
以做公众号为例,做公众号这件事就是符合复利模型的,所谓的利率是指文章的质量,文章质量越好,利率越高,被传播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执行次数是指发布文章的数量,发布的越多,越有更多的机会被别人知道。
只要坚持提高利率(写高质量文章)和执行次数(发布数量),一定能够触发临界点(大V推荐),到时候所触碰的世界比自己想象的更广阔。
所以我们想要向前20%靠近的话,就要充分利用复利效应,这就需要我们做到:
首先,我们要在生活中发现”A导致B,B加强A“这样的事情;
其次,我们要尽可能的提高这件事情的利率;
最后,我们要加强这件事情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002、触发临界点
在理解”触发临界点“之前,先了解“六度分隔理论”
六度分隔理论通俗来讲是:一个人想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肯定可以通过6个人认识到他。
其实信息的传播到了四度人脉的时候,你已经完全不知道这个层级的人是什么样,有什么能量了。可能一个人每天做一件看不起眼的事,忽然有一天就因为一个契机爆红,表面是偶然,实际是必然发生的“黑天鹅事件”。运气只能左右黑天鹅事件的迟早,却不能左右它是否发生。
003、用复利的思路思考生活
这个世界的基本运作规律之一就是复利模型。做公众号、人脉、投资都是一样的,它们背后都是复利模型。
以上为书本摘抄,范围:成甲《好好学习》P171-180
【感悟】
在生活中发现和应用复利效应需要我们有目光长远的能力,不要仅仅看目前状态下能有什么收获,把时间周期放长远一点,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都应该算入周期考虑范围之内。《那年花开》中周莹对王世均说“不要仅看一年的收益,而要看5年后、10年后的收益”。
如果实在追求安全感,不妨给自己设定一个收益回收最短和最长期限,在最短时间内设定的目标是自己能接受的最小的回报,在最长时间内除了设定自己最大的期待,还要设定的自己能接受的最小回报,这样可以在完成目标之后,不至于因为目标没有达到最大期待而失望,从而打击自己的自信心。
A导致B,B强化A,这样的效果其实更像“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并不是所有A都是适合自己的,最有效最大程度发挥“复利效应”和“马太效应”的A事件一定要从自己兴趣出发,甚至是自己天赋所在的事件。
这样的事没有别的人能告诉你是什么,只有你自己能找到,所以给自己时间,给自己空间,耐心点去寻找这样的事情,等你找到了,真正全身心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速度是超过自己预期的。所以加油哦,你是你成长的关键。
触发到临界点这个时间其实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必然的。它的发生一定是自己在做了大量积累,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后。
大熊老师说,持续去行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在我的理解中,持续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比迷茫状态下的选择来的重要。因为处于迷茫状态下,不是选择太多就是没有选择,与其毫无头绪的乱想不如踏踏实实做好手头能做的事情,不给自己头脑胡思乱想的机会,也许有一刻你就想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还有在生活中思考和应用复利效应这件事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难,但是也不会过于简单。
最根本的是抓住问题的本质,比如在人脉投资这方面,保持适当的联系很必要,但是没有必要时时通过参加活动聚会这样的方式来保持,这是最低效的人脉投资。
小孩子的相处看喜好,而成年人的相处在某些程度上是看利弊,当你能够给别人提供某些程度上的价值时,不管是看得见的还是看不见的,你和别人的关系都不会太生疏。最好的关系是各自生活,适时打扰,而不是时时互联。
还有在理财投资这方面,即使自己研究出年利率10%的产品组合,一万块钱的利息是1000元,除非你的本金足够大,才能给你带来非常可观的利息。而把这些钱用于投资自己的成长,在如今只要有想法就能传播挣钱的时代,回报率达到5000%也不会是痴人说梦。
所以关于存钱,一定是在满足自己生活和成长后被动存储,而不是压缩自己的生活和成长成本而保证账面上数字的增长。这是属于爸爸妈妈辈的生活理念,我们要做的是尊重,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最好的方法是用金钱节省时间,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