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豆瓣阅读笔记chrome应用里面做的笔记,导出成Markdown之后顺序居然是倒着的!!!还不给我标页码!
好歹每个笔记之间还有个分割线,忍了。所以,阅读总顺序是从下到上。。。每两条分割线之间的阅读顺序是从上到下。。。
其实这本书对我来说重要的就是建立联系和费曼技巧。
建立联系这点,大家都会有体会。但是我体会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习不应该是纯输入,而应该是输入与输出交叉进行的,看懂的过程是输入,然而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就是输出了,记笔记的时候,千万不要抄书,而是要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笔记中的每句话都尽量作为输出而不是机械记录。
看完之后再进行一个整体的总结性输出,输出过的知识,才算是真正理解了。
而关于费曼技巧……不得不说费曼是非常有智慧的,一个费曼技巧就包含了两个极重要的点:(1)“想象你在教一个学生,你会怎么做”,这其实就是输出,而想要教的学生越是年幼,就要求你的表达越是贴近生活,越是简练,这是培养总结能力和输出能力最好的办法。(2)“当你感到疑惑的时候,返回去吧”,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退步”的守则。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一个知识不能理解,其实恰恰是这个知识涉及的另一个知识我们不了解,就是所谓的“基础不好”。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往往太急,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却往往会被卡在一出寸步难行,这时候我们需要的往往是退步。
我们需要的,是稳健的步伐,和如同脱缰的野狗……哦不,野马一般的思维!
以下是笔记正文,注意:阅读总顺序是从下到上。。。每两条分割线之间的阅读顺序是从上到下。。。
——————————————————————————
自我教育
闲暇时间能专心研究一门让你感兴趣的课程,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奖赏
(1)每周至少阅读一本书,每年至少读50-70本书他的阅读量也不过如此,所以不必对自己要求过高。
(2)有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并且把目标细分
如何克服挫折障碍:
在自我教育中可能会遇上更多的挫折感,但是都有解决的方法
(1)写下任何障碍
(2)借助网络
(3)找一本关于“如何做”的书
(4)换一个角度试一试
高效率的学生
作者情况:全日制课程,业余时间经营一家企业,每周写大约七千字的文章,健身,主持一家演讲俱乐部,同时能够有时间和朋友聚会,享受周末的轻松愉快
1.能量管理
(1)增加能量储备:
每天至少运动40分钟,
每晚有七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睡得好脑子才清醒)
吃的是什么:避免高脂肪高糖高蛋白
喝几杯水:多喝水
每天4、5餐,每餐七分饱
(2)循环式作息计划
先集中小部分时间做大部分计划
一周有一天绝对的空闲
晚上不安排事情
设定90分钟完成一个学习任务
2.不要“学习”
“学习”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词,很多人不“学习”就会产生罪恶感,但其实不间断的学习是对于时间的浪费。
只定义学的过程中的活动,将每一步具体化,真正的做到探索式的主动获取知识。
3.绝不拖延
周计划和日计划,分配工作量到每日,尽量早的完成每日或者每周的计划,而不要拖延到最后。
4.批处理:琐碎的事情一次性完成,而不要分次完成
5.有组织:
(1)所有物品放在固定的位置
(2)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
(3)坚持日历和做事清单
费曼技巧
1.选择要学习的概念
2.设想你是老师,正试图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点。
3.当你遇到疑惑的时候,返回去,而不是继续往前走。
4.简单化和比喻
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
其实我更倾向于叫他主题学习(像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主题阅读),其实就是针对一个主题不断的深入学习。
其实专业课可以放在一起来学习,这样会有一个整体性的观念,知识结构也会更加完善。
随意信息的处理
具体不写了,比较繁杂,比如记忆宫殿
联系观点(建立连接):
需要多加联系。
(1)比喻:比喻本身就是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用熟悉的事物比喻不熟悉的事物。
(2)内化:知识情感相联系,知识图像相联系。运用更多的感官信息。发挥创造力
(3)图标法:流程图,概念图,图像等。
笔记流
作者推崇“一次学会”,要全神贯注于第一次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记漂亮的笔记,等到课下再学。
个人感受:需要分清哪些是当时记不住,需要下课再次学习记录的,哪些是当时能记住不需要多次复习的,针对不同的内容,记录不同的笔记。
笔记流:用尽量简洁的语句记录观点,用箭头联系观点,可能的话尽量运用图像、表格、绘制结构图等
笔记流的两个方面:
(1)记录
(2)拓展
核心:记录所有重要的并且记录其联系,剔除所有不必要的。作为第一次笔记,在脑中留下的内容比在笔记本上留下的内容重要。
快速阅读方法:
1.指读:用手指引导阅读(个人怀疑其效果)
2.练习阅读法:
3.积极阅读法:这种阅读法其实速度慢,其快体现在阅读效果上。(1)主要观点是什么?(2)怎样才能记住主要观点?(3)怎样将主要观点拓展和应用?
个人看法:我认为追求速度的阅读在需要大量获取信息的时候才有用,平时阅读其实并不需要快速阅读以追求效率,这样不仅容易急躁,还容易丢失很多信息,第三种积极阅读法是非常值得运用的, 其实就是整体学习法……
学习的目标
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是不够的,你要考虑它有什么用,学科本身的意义和内涵,以探索的疑问引导,你会发现更多的趣味,获得更加强烈的动机。
想要超出知识本身,光是热情还不够,还要不断寻找应用知识的途径。只要用心就会发现所有知识都有其实际价值
当你为了知识的实际用途在学习的时候,你会发现成绩并不会困扰你,因为学到了足够的东西已经是你最大的成就和慰藉。
如果只是学习而没有实际的应用,就是在浪费生命。
信息类型:
1.随意信息:缺少逻辑,需要机械记忆。
处理方法:尽量找到逻辑关系,尽量发现,如果不行,则采用联想法,挂钩法,压缩法。
2.观点信息,重在总结。
3.过程信息:讲述操作过程,实践记忆最佳,建立模型,多练习。
4.具体信息
5.抽象信息:难以理解但是逻辑性强,容易记忆。
学习越是整体性,就越是有趣,越是机械性,就越是乏味。
而乏味,可能是缺乏一定的知识致使无法建立足够的连接。
整体性学习法的步骤:
1.获取:信息量要尽量压缩
(1)简化:尽量剔除无用的信息
(2)容量:尽量获取更多的信息
(3)速度:可以通过方法提高,第二章节。
2.理解:如果有一些点不能理解,那么必然是因为你缺乏了哪一个相关的知识,去补全它。
3.拓展:形成结构、高速公路等。疑问驱动探索,建立连接方式:比喻等。
4.纠错:删除无效的联系,纠正错误的比喻(每个比喻都尤其局限),通过实践纠错。
5.应用: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现实世界中进行印证。
6.测试:注意以上每一步是否做好。
注意的三点:
1.信息量尽量压缩:其实现在我在写读书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压缩,在输入的过程中自己理解,然后以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用自己的结构整理出来,这本身其实是一种输出。而只有能够顺利输出的知识,才能算是自己的知识。
2.疑问驱动探索:用问题来作为学习探索的动力,学会提出正确的问题无比重要。
3.在现实世界中印证:这一点非常重要,不实践的知识只能算是理解而不能算是感受。
很多人学习有一个问题,就是不会运用。就算一个公式在面前放着,也不知道用到哪个场景中,或者,场景出现了,却无法调用知识,这其实都是缺乏连结。
斯科特说:
”我的强项在于一旦有了点初步的理解,就能够迅速的抓住它,并且快速的让其成长,因此我能轻松的运用它。“
这就是连结的作用,就是聪明人与常人的差别。
高速公路
其实就是跨学科。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建立联系。
个人理解:跨学科,其实就是跨界的开端。用一个学科的知识,也许可以解决另一个学科的难题。
W曾说,跨界,就是恃强凌弱的艺术。
一些成熟的结构:
感知结构
关系结构
基础数学结构
典型就是结构,可以参考《穷查理宝典》中的模型。
模型
是结构的简化、快照。
是典型的结构。
一些模型可以运用在不同的学科中。
结构
结构就是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
理解就是机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
关于语言的一切比较好学,关于几何的一切比较好学,是因为这些学科的基础结构比较成熟,而数理类的不易学,是因为基础结构不牢靠。
如果一些学科不难学,是因为你脑中已经有了关于这方面的发达的知识结构。
作者给的关于城市建筑与道路的比喻,非常形象。
聪明人在学任何一个新的概念的时候都会自动与已有的知识相关联——相当于在新建、修整道路。
什么是整体性学习
与机械记忆正好相反。如果你记一个公式,很多学生都是死记硬背(尤其是考前突击党),结果很快就会忘记。
而整体性学习者会明白这个符号为什么会出现在公式的某个地方,他深入了解规则,所以也能打破它。
整体性学习其实就是明白所有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当你学一个新的东西的时候必然能够让其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产生一个连结。
整体性学习,像是一个织网的过程。
它基于三种基本的观点:
1.结构
2.模型
3.高速公路
如何使用这本书
首先要理解整体性学习法,然后不断的运用。
最开始它可能低你的学习速度,但是熟练之后,你会体会到它给你带来的益处。
斯科特·扬的经历
美国大学易进难出。
10天完成线性代数,12个月自学完成4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33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