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皮硝李到佛见喜
大总管李莲英
文|筠心
✤ 李莲英的绰号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提到太监,总有人面带不屑。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太监是饥民,但凡有一条活路,没人愿意将孩子送上绝路,断子绝孙之“绝”。风调雨顺时不说,即便道咸年间,太监常常招不满额。李莲英是河间府人,咸丰末年进宫。他家在北京西直门外有间皮作坊,这是个贱行——辣眼刺鼻的芒硝味,混合着动物皮毛的血腥味,白天黑夜臭气熏天,吃苦受罪,却温饱难继。所以,李莲英的绰号“皮硝李”指他的出身。
按季度负责向宫里输送太监的有两家:毕五与小刀刘,他们挑选孩子的标准是漂亮、伶俐。李莲英是由小刀刘选送的,但他长得实在难看,胡椒眼、大鼻子、厚嘴唇、长下巴。因此,估计八岁的李莲英是以压倒性的“伶俐”,入了小刀刘的法眼。“佛见喜”是一种贡梨,皮发黑,模样丑陋,吃起来却甜脆爽口,慈禧一尝,连声说好。慈禧,老佛爷也,梨因此得名。后来,大伙儿觉着李莲英很像此梨,于是“佛见喜”又成了李莲英的绰号,指他深得慈禧之心。
✤ 李莲英与慈禧
慈禧与慈安,某种程度上有点像《红楼梦》里的凤姐与李纨,一个厉害,一个敦厚。但要论调理、规弄手下人,两位好好先生就要逊色些。因为主子越挑剔,底下人越能成才。李莲英就是慈禧拿着掸把子打骂教训,由小太监步步高升,成为做事滴水不漏的大总管。李莲英妥帖到啥份上?慈禧有一个主意,他便有十个办法准备着,去迎合。尽管近六十岁,他依旧披星戴月,起早贪黑,匆匆忙忙却有条不紊。
五十年太监生涯,李莲英始终上紧发条,一刻都不曾松懈。他常告诫手下:“你们当差都要谨慎本分,别看老佛爷待我这大天恩,我拿她当老虎看。”显然,李莲英深谙与虎相处之道。
✤ 李莲英与光绪
李莲英的难得在于双赢,既得慈禧的恩宠,又获光绪的恩待。尤其戊戌政变后,慈禧光绪母子几乎处于“有你没我”的境地。对于慈禧的心腹太监李莲英,光绪怎可能不戒备!那么,李莲英是如何办到的呢?四个字——以心换心。庚子逃难途中,他见光绪打寒战,急忙脱下自己的衣服:“不嫌奴才脏,请穿上。”光绪反问:“谙达你呢?”李莲英道:“奴才冻死一万个有何可惜!”一路上,他对光绪尽心服侍。所以,光绪回銮后,经常念叨:“若无李谙达,朕活不到今日!”
光绪每日凌晨三点起床,洗漱用过早点后,去慈禧那儿请安,接着一块儿上朝。有时在院子里遇见李莲英,李必嘘寒问暖,光绪则和颜悦色,说些家常闲话。光绪宾天前夕,李莲英暗地通知隆裕前去瀛台探视,帝后相见,涕泪交流。光绪交代隆裕两道密旨:一杀袁世凯,二恩待李莲英。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善于揣摩圣心的和珅、大学士张廷玉、开国功臣鳌拜……他们办不到的事,李莲英做到了!
✤ 李莲英与隆裕
慈禧宾天后,李莲英率领太监、宫女穿孝服,住在宁寿宫西廊下。隆裕每日祭奠后,必到李莲英住处,开口便是:“李谙达帮我。”李莲英感激涕零:“奴才老矣!奴才老矣!”守孝满百日后,他向隆裕提出告退。并将历年慈禧所赏的珍宝,积攒有七大捧盒,悉数献上。他说,这是皇家的东西,不该流入民间,奴才我小心保存几十年,只为今日物归原主。你说,隆裕能不感动!
就这样,李莲英静悄悄地离开了服务五十二年的皇宫,从此不再露面。三年后去世,隆裕按大臣的规格,赏恤银两千两,并钦赐豪华墓穴。知进止的李莲英,得以善始善终。
✤ 李莲英与恭亲王
李莲英之前,慈禧宠幸的宦官是安德海。此人因骄恣取祸,被山东巡抚丁宝桢以擅自出宫的罪名就地正法。但据说这事的幕后授意者是恭亲王奕䜣。或许有安德海的前车之鉴,李莲英即使红得发紫,脑子都不发热,永远冷静地处理事情。
清宫制度规定,太监官秩最高四品。但慈禧授予李莲英二品顶戴,这显然是违制的,颇受舆论非议。李莲英十分惶恐,他跑到恭王府,请求奕䜣说服慈禧收回成命:“赏二品顶戴过制了,奴才万死不敢受命!”反倒是奕䜣安慰他:“好在太监之位有职无权,讨太后喜欢而已,总管就不要推辞了。”同一个恭亲王,前后态度不一,何也?生于谦逊,死于骄矜。
✤ 李莲英与醇亲王
说起来,李莲英与醇亲王奕譞性格相似,一样恭谨低调,一样信奉“天恩愈大,性命愈险”。光绪十四年,这一主一奴被慈禧派去视察北洋海军。奕譞为避皇帝生父擅权之嫌,每见官员,必令李莲英随同;而把二品顶戴搁在家,特意换成四品顶戴的李莲英,则深知“太监不许干政”的祖制。
白天,他在奕譞面前站班,手执长杆烟筒,大皮烟荷包,低眉敛目,规规矩矩侍候抽烟;晚上,他预备好热水,服侍奕譞洗脚,说:“难得有机会,请赏脸让我尽点孝心。”把奕譞感动得连连拱手。他拒绝住为副使准备的豪华舱舍,坚持住在奕譞的套间里,不与任何官员接触。那些想趁机结交、逢迎大总管的人,皆大失所望。一趟差事下来,李莲英名誉倍增,奕譞、李鸿章无不点赞。
✤ 李莲英与铁牌
清宫铸铁牌戒太监:“以后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属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凌迟处死。”那么,李莲英是否遵守不违呢?他曾亲口对徒弟说:“难道当官的大把捞钱,狼叼来的肉不许狗分点骨头吗?”但他又说:“一个内务府,稳稳当当的十万银,足够我花的,用不着交外官,交外官是有危险的。”看来,李莲英有内外之分。
庚子后,一些巧宦诸如袁世凯、杨士骧等给慈禧进贡时,顺带孝敬李大总管。李莲英总是估摸着礼品的价值,次日打八折回施,免得送礼者多心。甲辰年(1904年),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差人进京,拜见李莲英妹夫,内务府郎中白寿山,说打算保奏其为保定所练旗军之帮办大臣。哪知白竭力推辞,那人只得求李莲英,希望他劝说妹夫同意。李莲英只有两句:“寿山不敢遵命,乃我教之也。万勿再啰嗦。”这便是李莲英的底线。
✤ 李莲英与手下
李莲英总结自己的太监生涯:对上以敬,对下以宽。他确实做到了。平时对着有职位的太监,说公事时,他也会一脸正色,端个架子;交代完了,说句玩笑话,轻松一下气氛。初进宫的太监见到大总管怯生生的,他必叫到跟前,睁大近视眼瞧一瞧,笑着鼓励:“傻小子,好好当差!”即便太监犯了错,他都是恩威并用,暗中维护。所以,太监们都服他,也愿意亲近他。
李莲英的生日比慈禧万寿节晚一周,非常好记,可是到了那天,他总是借机请假隐蔽起来。除去最贴身的几个徒弟,他不受外人朝拜。四十整寿时,他巡阅海军回来,炙手可热,照样一桌菜,悄悄地打发了生日。这种低调的作风,教人如何不佩服!
✤ 李莲英与家人
据李莲英自己回忆,在净身养伤的日子里,母亲曹氏含着泪教给他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自己吃饱了,也要想着别人;但行好事,苍天不负好心人;不修今世,修来世等等。所以,进宫后,他不敢走错一步。太监都是奔着财而来,否则谁挨刀子!然而,能置上驴牛顷田的,百不得一;若像李莲英那样,沾着皇家的天恩,喝着内务府的油水,富且稳当的,万里无一。
早在戊戌前,李莲英已妥善地处理好财产。田产按兄弟五股均分,大约三百七十多顷地;钱财按七股分,两个妹妹同样有份,风闻每人十七万两,还不算珠宝首饰。牺牲我一个,造福全家人,李莲英绝对是家族功臣。不过,他也反复叮嘱侄子们:财大祸也大,时刻需警惕。
结语:一直以来李莲英都被视为慈禧的标配,大名鼎鼎,里巷皆知。只不过,这“名”多与丑闻有关。一些稗官野史将李莲英描得很黑,很荒唐,很不堪。但与他一起共事过的太监、宫女却有另一番评价。他们说,李莲英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堪称太监的典范;而其谨慎低调,居高不危的作风,简直不亚于唐朝大将郭子仪。李莲英无疑是历史人物,如何不偏不倚将其准确定位,那是历史学家的职责。而我想,就其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善始善终的平稳一生,他约等于成功人士。
(图片来自故宫出版社《太监谈往录》)
作者:筠心,喜欢读旧书的70后,从竹影江南到郁金香之国,美篇签约作者。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