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池:控制自然
“控制自然”是中国文学作品常见的一个模因,十分深入人心。这种能力经常会体现在一些能人异士身上。在控制自然的诸多具体表现形式中,“呼风唤雨”绝对是最喜闻乐见的一个。
说到“呼风唤雨”,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想到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在赤壁之战时借得东风助周瑜破曹。借风之前,诸葛亮对周瑜说自己“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
这里且不说真实的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一直在大后方搞后勤工作,就是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也没有确切说明这东风到底是“借”的还是“算”的。按下小说不表,我们再来看看京剧里《借东风》的唱段:“我料定了甲子日东风必降,南屏山设坛台足踏魁罡。”这里诸葛亮直接被定性为“算”出的东风,况且“呼风唤雨”这句话是诸葛亮对周瑜说的,丞相和都督之间哪句真哪句假谁能知道?
京剧《借东风》剧照(马连良 饰 诸葛亮)
那些呼风唤雨的能人
不提诸葛亮,《三国演义》里面还真有能呼风唤雨的人——于吉。孙策要杀于吉,吕范说让于吉求雨赎罪,孙策便下令:“若午时无雨,即焚死于吉。”结果于吉求来了雨,但孙策依然下令将其斩首。此外,张角也是一位会呼风唤雨的人才。《三国演义》里说张角得南华老仙亲传《太平要术》,“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不过这两位虽是异人,却都没落得好下场。
说罢《三国》再说《水浒》。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曾对诸葛亮作出“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的评价。南木认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其实是《水浒传》里吴用与公孙胜的集合。我们大可把鲁迅先生的评价分开来看,即诸葛亮多智并且近妖。在《水浒传》中,吴用多智,公孙胜近妖。既然近妖,那公孙胜也须有些手段。公孙胜见晁盖时曾说自己“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
当然,正如诸葛亮一样,这只是他自己的一家之言,谁也不知道公孙胜是否有这种本事。不过,宋江率军攻打高唐州时,因敌不过高廉的妖术,因此让戴宗和李逵到罗真人处请之前回家探母却一去不返的公孙胜出山。随后,罗真人传授了公孙胜“五雷天罡正法”,公孙胜以此法成功击杀高廉。由此可见,公孙胜说确是实话。
公孙胜(叶雄 绘)
如果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只是掺杂了些神异的内容,那么《西游记》可就是一发不可收拾了。不用说孙悟空,就连那虎力大仙都能“一声令牌响风来,二声响云起,三声响雷闪齐鸣,四声响雨至,五声响云散雨收”,这里不做细表。
除了以上这些“求雨”的人,《神仙传》中还记载了一位“霸王硬上弓”的神人。此人姓葛名起,人称“黄卢子”,据说他“天大早时,能至渊中召龙出,催促便升天,即使降雨,数数如此”。想想虎力大仙最多也就是以令牌为号,在法坛上请龙王来行云布雨,这位黄卢子自己到深渊里把龙召出来,还催促人家升天降雨,可见其何等霸气。
农业大国的巫师崇拜
为什么文学作品中有那么多会“呼风唤雨”的能人?
也许因为中国是个农业大国,“靠天吃饭”成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大常态。年景若好,便是晴天,赶上旱灾,便是大晴天……
当人们把“降雨”的责任交给诸如“老天爷”“龙王爷”等神仙时,遇到旱灾必定会向他们求雨,而求雨的人,就扮演起了巫师(后来演变成道士等)的角色。巫师可以与神沟通从而带来降雨,也就是说,他们掌握着所有人的命运(前提是大家都相信他们真的能求到雨),那么这些巫师便会被神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社会现象逐渐延伸至文学作品中,人们希望出现可以控制天气的人以减少天灾,保证粮食产量。
诸葛亮(叶雄 绘)
其实,即便如今,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也持续影响着我们。马三立老先生在相声《十点钟开始》中,塑造了一个光说不练的人物形象,其中一段台词就涉及到对天气的控制:“我想发明一个原子太阳,要亮就亮,要黑就黑,需要刮风就让它刮风,需要下雨就让它下雨,我们不是大自然的奴隶,我们是大自然的主人,什么叫台风哪叫地震,完全要服从我的控制……”
所以,不管诸葛亮的风是“借”来的还是“算”来的,这种能呼风唤雨的人被大家广泛敬仰。这也解释了诸葛亮为什么能呼风唤雨(如果他真的会):并不是因为诸葛亮道术很厉害才能呼风唤雨;事实恰恰相反,正因为他能呼风唤雨才体现出他很厉害,换言之,就是罗贯中为了体现诸葛亮的厉害,他才被赋予了呼风唤雨的能力。
说到底,大概是由于中国人“靠天吃饭”的农业传统(渔夫遇到会求雨的人恨不得一船桨拍死),所以这些能呼风唤雨的人物才更容易被大家认同和敬仰。
较之中国,西方“航海+游牧+种植”的多元化经济模式加之不同的哲学思想,使其异人的异处与中国略有不同。在西方,人们受“四元素”(四原质)等理论的影响,所以在文学作品中的厉害角色都不会呼风唤雨,而是控制元素(即使会“呼风唤雨”也是通过控制元素间也是接改变天气)。
所以,诸葛亮要是到了西方,恐怕就会被刻画成像梅林、甘道夫那样的角色了吧?
版权声明:
除特别注明外,“世界的宾格”发布之一切作品均为完全原创或独家翻译,对其合法拥有版权或使用权,非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