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天,雾霭沉沉,虽没有出门,但眼前一直闪现着那个身着黑色休闲羽绒服、搭着格子围巾的大姐。
和她相识于本次培训班上,之所以弃“老师”的称呼不用而称其为“大姐”,一是因为她确实年龄大了一些,让我看上去可能有五十左右了吧,据她说自己快要退休了,单位里大家都叫她“老唐”。二来,在这十来天里,她用自己的真实,带给了我们更多亲近可感的味道。
唐大姐的真实,就是不掩饰。她说,她以前在单位,从来没有认真听过课,遇到评课,也是凑合敷衍,随便说说,并未有过认真的思考。她说,来到新学校之前,她从来不知道有“丝路之春”和“丝路之秋”这样的活动,第一次去参加,她在心里惊叹:竟然还有这么好的活动?!这些貌似孤陋寡闻的经历,唐大姐很认真地在所有学员面前分享,她直面自己以及自身所处环境的短板的勇气,让我们敬佩。
唐大姐的真实,就是认真上进。每一节课,她都全神贯注,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条笔记。她说,她出来参加培训,单位人都打趣她:老唐,你都一把年纪了,又是高级教师,出去受那个罪干啥?但她义无反顾,一路从渭南农村奔波到宝鸡。来之前,她也说不清她来参加培训为了什么,但来之后,她觉得,她来对了。因为每一天的学习,都在刷新她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在培训的十来天里,唐大姐每天都会自发地手写一千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反思。为了完成培训班的作业,没有带电脑的她,只好前往学校外边的网吧,在一群年轻人玩游戏的吵闹喊叫声中,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完了一千多字的作业。直到离开的那一天,她在火车上依然不忘用文字记录生活,以《别了,宝文理》一文,触动了所有人的心弦。
唐大姐说,她决定,回去之后绝不让一地鸡毛淹没热情。这,或许是很多培训学员在离开之前的雄心壮志,但我觉得,能做到的人很少,不过,我相信唐大姐能做到,没有原因,只是一种无由的坚信。
我想,培训班里每一位学员都敬重唐大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她那种真实的生存状态,让大家看到了直面生活、直面不足的勇气,而这,可能是生活中每一个人最缺少的。我写唐大姐,其实更多地,是因为她真实的存在状态触动了我,让我不断地在比较中反思自己。年龄、环境、平台,各个方面我都比她要有优势,那么,在行动中,我就不能落后。
最是真实动人心。感谢唐大姐的真实,让我们在学习语文教学的日子里,学会直面自己,做最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