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一则新闻把涟水中专推上了舆论前哨,“姜萍”一词成为热搜。人们眼中的学渣变成神人,这带有炸裂性质的新闻,让惯于脑洞大开的人们也难以置信,彩票中奖,一夜暴富,是运气好,而一夜封神,麻雀变凤凰,无论如何也不能归结为幸运。
尽管不太符合一般规律,超出了常人的认知水平,但事实是,神话已然诞生,茶余饭后,街头巷尾热议不绝。作为从事职业教育三十多年的中专老教师,有话说。
两年时间,自学高数,参加竞赛,一举成名,且不管他基础如何,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学习喜爱的服装专业理论和技术以及其他功课,刨去吃喝拉撒睡的时间,堪比火箭速度的蜕变,除了神童创造神话,没有别的解释,惊愕加惊呼之余,狼牙棒想借题发挥,说说某些题外话。
面对央视的镜头,涟水中专的一把手明显慌乱。一般套路,我们习惯于将取得的任何成绩都与学校管理紧紧关联,言必曰是校领导高瞻远瞩之功,是教育教学管理之劳,是教师队伍建设之果,是学生管理得法之因云云,此次泼天富贵从天而降,事出突然,无暇梳理总结一下,至少没有整理出一个清晰思路,告诉全国人民,自己学校怎么就冒出来这样一个神人,这位神人又是如何废寝忘食学习,如何知难而进攻坚,如何处理好兴趣爱好和专业提升之间关系的,等等。想想也不奇怪,从来不入人们法眼的中专校的校长,何时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委实有点吃不消了,招架不住了,慌乱实属正常。
谈起职业教育,估计少有人关注,这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鸡肋,弃之不可,嚼之无味。殊不知,职业教育因为没有升学压力,又直面社会,少了许多羁绊,拥有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课改理念,譬如,项目化,任务驱动,综合实践,做中学,做学合一,这些如今被普通中学炒得风生水起的课改,大多是职业学校十多年前的冷饭,如今改头换面,移花接木,变身为课改新政。身处职业学校的墙垣里,笑看普中课改风云,难免五味顿生。姜萍事件虽然跟职业教育本身几乎无关,但起码可以引来人们关注的目光,这也许是有益的一面。
当然,人们热议最多的话题,是中专才女。职校能不能培养人才,出不出奇才,会不会有天才,无需赘述,有无数事实为证。
英雄不问出处,职校不谈成绩。姜萍的横空出世,使得普遍看低看衰职校生的人们为之一怔,暂且收回偏斜的目光,收敛嘲讽的神色。我们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意者,但职校并非是差生收容所,其间有被埋没的,被忽视的、被遗弃的、被扼杀的,更多的是被提早贴上三等公民标签的“线下生”,当然还有不被片面追求全面发展的现行教育体制认可的偏才、怪才、奇才甚至是天才。
再说说我们的老师。中专的老师真不好当,特别是专业课老师,既要懂理论,也要能实践,须得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双师型”,想要有一番作为,着实不易。中专的老师说好当也好当,特别是文化课老师,受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所限,无需太高的专业水平,一般人都可以驾驭教学,哪怕面对职教高考,只要认真负责,就足以担当。这样的土壤,使得文化课老师的专业得不到长足进步,大多数人碌碌无为,除非你心中有自己的坚持,王闰秋老师大概属于这一类。他是双非高校的数学硕士,有中专校的编制,除了喜欢阿里数赛,自娱自乐,别无可圈可点之处,若不是遇到学生姜萍,大概这辈子也会沦为碌碌无为之辈。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对师徒,算是绝配,伯乐也好,千里马也罢,这种巧遇,只能归结于命运,阴差阳错,苹果砸中牛顿,宿命使然。做职教老师,也许很多人心不甘情不愿,但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也许会把这个地方作为福地,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成就自我。
姜萍事件在网络上不断发酵,更多的声音指向了我们人才选拔制度。我们的教育,片面追求全面发展,中考的科目越来越多,体育,音乐,美术,应考尽考,除了信息技术(偏偏这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项目),因材施教,重视特长,关注个体差异,挖掘个人潜力,这些理念被挂在嘴上数十年,难以落地,姜萍的异军突起,不知啪啪地打了谁的脸?
我在中专圈子里三十余年,耳听得涟水中专也没有大名堂,波澜不惊,寂寂无名。姜萍事件惊鸿一现,涟水中专依旧还是中专,中专校的无数困境依旧,涟水中专也不会因为姜萍而招生爆满。个别人的命运或许会改变,姜同学会参加职教高考而进入高校,王闰秋老师也许会被高薪聘为奥赛教练,专为重点高中强基计划培养人才,专才专用,猜想涟水教育局下一波操作应该无出其右。
波澜不惊,顺理成章,才是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