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一直都是美好的日子,全家团聚,欢欢乐乐,热热闹闹。
记得小时候最期盼过春节了,有新衣,有压岁钱,可以要自己想要的好玩意,可以到处串门讨好吃的,鞭炮玩起来都可以比赛了。最令人兴奋的是,可以跟着奶奶一起到乡下赶台戏,玩得起兴了,还可以跟着伙伴们闹闹舞龙舞狮,踩踩高跷,摇摇花轿,那热闹简直是孩童时最快乐的时光了。
如今过春节,那种热热闹闹的气氛不再,没有鞭炮声,没有走街串巷的打闹嬉戏,少了舞龙舞狮,却多了应酬和接待。
儿子那天问我:妈妈,春节要干什么呀?
我想了想,就把自己对春节的美好回忆都讲给他听,然而儿子却说:春节不让放鞭炮呀。
是呀,鞭炮声声响那都是以前春节最响亮的记忆。
但是,自己娘家的春节,浓浓年味依旧。
腊月开始时,妈妈要亲自腌鱼腌肉,还要炸肉丸子、鱼丸子、藕丸子,卤牛肉、卤羊肉、卤鸡爪等等都要提前准备。看到厨房里面挂满的腊味,浓浓年的味道顿时就飘香了。
老家旁边正好是一家寺庙,过年时香火更是旺盛。从门口经过的来来往往上香祈福的人,都是满脸的高兴与期盼。以前自己喜欢跑寺庙去转转玩会,现在带着儿子也会去里面转转。过年时,寺庙往往是最热闹,最有节日气氛的地方。
老家过年的习俗是大年三十早上八点要全家一起吃年饭。这年饭必须是满满一桌的鱼肉大菜,还有一条“看鱼”。这条“看鱼”是不能吃的,只能在年末最后一餐才能吃,意寓“年年有余”。
记得第一次老公到家里过年吃年饭时,他被惊住了。他说,重来没有一大早上吃这一大桌丰盛早餐的。
“这是团年饭。”记得当时我妈还特地跟他强调。
老家过年时拜年的习俗也是热闹到极致。经常是爸妈的兄弟姐妹相邀一起来,然后喝一餐年酒,玩高兴了再闹上一天;从第二天起,就开始每家都拜一圈。想想爸爸那边兄弟姐妹四个 ,妈妈这边兄弟姐妹六个,每家吃一餐,都可以把整个春节吃过去。所以有时觉得过年累,其实完全是被来回闹累的。然而大家都觉得这样才像过年,所以即使有时有亲戚有想法,但是大家还是依然如此继续。用妈妈的话说:过年就是图个团圆热闹。
相比娘家过年的热闹,婆家的春节就简单、清净多了。
婆家过年时,没有提前准备的腊鱼腊肉,更没有似“满汉全席”的酒宴。大年三十睡到自然醒,早上起来依然是一粥一馍的原样早餐。最隆重的团年饭就是一桌饺子宴。大体跟平常没有不同,只是多了一个“过春节”口头语。
婆家过春节也没有一家家去拜年的习惯。亲戚之间的年饭经常在小年就聚到餐馆里完成了。到正式过年期间,各家玩各家的,没有往来送礼拜年的繁节。
一开始是不习惯婆家这个安静的过年方式,静得让人怀疑这是春节。
后来婆家的过年成为固定的旅游假期。年前先确定一起出游的亲戚,找好出游的地方,订定好路线。从大年初二开始就一直在路上。沿路的春节气息一一感受,也是一种别样体验。
妈妈一开始总说:别人过年都往家里赶,你们一家倒好,一到过年就往外跑。
在妈妈的传统观念里,过年就应该在家,全家人团团圆圆的。然而,从我们眼里看,过年妈妈是最累最辛苦的 ,从年前忙到年后。
经历了婆家的春节,我开始也劝导妈妈:春节不一定要那么尽善尽美地服务每个人。其实,春节也可以简单一些。
终于,今年春节,带上妈妈和婆婆,我们都一起开启了简单模式的春节游。
少了礼节和约束,春节还是春节,但是人却轻松许多。
看着妈妈的笑容,我知道,春节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渡过传统节日,一样意义重大。
祝愿新的一年我们都更喜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