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么希望看着这样的情景:早上走进教室,看到地面已经干干净净,学生已经认认真真,作业已经交得整整齐齐,孩子们按照既定要求开展早读……这是多么想要看的场景啊,多好的期盼啊。但是更多的是相反的情况,老师守在课室的时候就不错,老师外出不在课室就“大闹天宫”,必须“严防死守”才有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听到家长的反映也是大多是说自己的孩子学习不自觉,不听话,就喜欢看电视玩手机,不爱看书……凡此种种,究其原因,我认为就是因为孩子们的自律性不够。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交往等各个发面,也有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渡阶段。因此,父母和老师的引导,让儿童学会自律尤为重要,自律的孩子让人省心,自己也学习、生活也很有序。想法,缺乏自律意识的孩子,真是让老师崩溃,让同伴烦恼。一个自律能力非常强的人,无论事情大小,他都做得比别人成功,哪怕是日常生活中的刷牙洗脸等小事都会处理得有条不紊。所以,要先让孩子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
不自律是什么表现,开始是爸爸妈妈“让我怎样”,后来是“老师这样说的”,总以他人的要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孩子的自律性要由小抓起,并且要经常引导。要怎样做才能增强他们的自律性,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呢?
现在的孩子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所以对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他们是愿意听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于是,今天我就利用语文课的前10分钟和他们讲有关自律的故事。
一、【不自律的严重后果】
有趣的童话故事《守望雁打了一个盹》:雁群宿营了。跟往常一样,领头雁派好守望的岗哨,才让大家去休息。被派担任守望工作的雁,在伙伴们入睡以后,想到白天长远的飞行,听到伙伴们均匀的呼吸,感到自已是疲倦了。它想:明天还有艰苦的旅程哩,这时候能甜蜜地睡上一觉该多好。它又对自己说;“当然哪,我的任务是保卫大家的安全,不能放心大胆地去睡大觉。但是,能打一会儿盹也是好的,不见得刚巧就在这时出事情吧?”于是,它打起盹来了。当它以为自己刚闭上眼睛的一会儿,忽被一阵喧哗声惊醒,但这时它和许多伙伴已经成为猎人的俘虏了。
讲完故事,同学们分享收获,大部分同学都能谈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守纪律,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有时还会酿成极严重的后果。
二、【自律就是自尊、自爱】
自律那么重要,原来自律也是一种高尚品质,不信,你看看这个故事——
以前看过的文言小故事《许衡不吃梨》,大概故事是这样的: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
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混乱的局势中,平日约束、规范众人行为的制度在饥渴面前失去了效用。许衡因心中有“主”则能无动于衷。
在许衡心目中的这个“主”就是自律,这种自律,也是自尊自爱。有了自律,才能在没有纪律约束的情况下亦能牢牢把握住自己。
三、【自律才能成功】
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等刻苦学习的故事很多孩子都听过,这些故事和自律有什么关系呢?听一听你便知道……
和孩子们分享囊萤映雪的来由,以前勉励大家努力学习的时候也讲过这个故事,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人最难战胜的敌人就是自己,包括自己的惰性,自己的缺点,自己的不良习惯。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学会自律,就会变得更优秀起来!这正如巴尔塔萨.格拉西安所说:“首先控制我们自己,然后才能控制别人。”
作为家长、老师,对于孩子自律性的培养,我们要干预引导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我们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律的重要性;教给学生自律的方法;家校配合,巩固孩子的自律行为。
家里的自律如何?学校的自律表现如何?在社会上表现够不够自律?见微知著,每件事都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契机。
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我们总能看到孩子每天进步的喜悦。
每天可以和孩子一起谈谈这几个问题:
今天,你自律了吗?
今天,你努力了吗?
今天,你收获了吗?
范老师
2017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