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两周没有上过早读了,不过不要紧,反正又没人管着。明天就要考试了,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如果不作弊就一定会挂科,我不是不在意,只不过束手无策而已。我通常将这种事推脱给道教,因为道教崇尚顺其自然。
下午我在宿舍练一会儿吉他。吉他不是我的,买吉他的舍友只是图个新鲜,买来没多久就没那份冲劲了,我恰好对这感兴趣,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学了。
我这人生性愚笨,好在右脑比较发达,手脚灵活,听课我听不懂,不过实践我还是挺上手的。吉他这东西没人教还真是难学,这就是我的体会。这几天把左手手指尖折磨的我自己都心疼,不过这世上并没有什么轻而易举就可以掌握的技艺,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就像弹吉他,好多人都是这样,买吉他时下定决心要学会弹,可是对乐理一窍不通,又没有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一丁点基础都没有,只是见过别人弹奏的如何自然、如何轻松,这样又怎么能学会呢?
我自认为自己属于那种对任何事都能保持清醒态度的人,从不夸下海口或者轻易许下承诺。因此我对周遭一些人的那些没来由的自信感到莫名其妙,他们明明没有亲自经历过他们口中笃定的事情,却对自己所说过的或者所认为的坚信不疑。一切好像就应该是那样,然而了解过事实就会发现,那只是他们自娱自乐式的意淫罢了。
了解是所有事情的开头,可说实话,很多人都跳过了这一关键的环节,只一味盲目的作出可能跟自己不太适合的选择,有的人歪打正着,碰巧选中了正确选项,但大部分人都没那么幸运,就像高中时对待试卷选择题的选项一样,一番犹豫,一番挣扎,最终还是选择了错误答案。考试还好,只是错失几分,可面对现实就没那么简单了。现实往往睚眦必报,曾经错失过的,往后必定得成倍的补偿回来。
凡事都应尝试一下,这话倒是没错,但我老感觉它缺头缺尾。凡事的概念过于广泛,应当具体一点,再者说,尝试难免会有一定的风险。严谨点说,这句话和网上流传那句鲁迅先生的名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样,充满了矛盾和模糊的概念,很容易误人子弟。仔细想想看,偷窃属于“凡事”的一部分,是不是意味着应该去尝试一番?过去女人以裹足为美,裹足属于我国民族性的传承,是不是意味着它也是属于世界的?事实是偷窃损害了他人的利益,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裹足更是民族传承下来的“糟粕”之一,早在清朝中后期就开始遭到反对。
人们为什么会轻信此类话语?我想到一个词——判断力,不过我一般称其为“清醒”。我总以为人到了一定的年纪自然就会清醒,就会有所谓的判断力,现在看来我这话虽然没错,不过大概也有点缺头缺尾,因为“一定的年纪”这个范围足可以贯穿一个人生命的始终。
我见过许许多多的人,比我大的,和我差不多的。比我小的就不说了。他们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不知道他们的眼睛长在什么地方,或许它们睁着,可我觉得它们早已沉睡。那种人不在少数,他们最擅长的主动技能就是认同,被动技能就是从不质疑,而且立场坚定、不假思索。不管是荒谬的说法,还是无理的事实,亦或显而易见的骗局,他们都会用自己无知的热忱去捍卫。有的人苦心孤诣建立起来的信念会因为根基不稳而在一瞬间坍塌,而有的人,他的信念根本没有根基却能恒久的屹立不倒……
究竟是环境足够迷幻,还是我们自己不够清醒?一时恐怕也说不清楚。无主、迷失、假象、乖离,很无奈,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尴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