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两周要给班里出两张英语晨读小练,完了打印50份,共100张。班里规定这些费用是可以在班费里报销的。为了节省孩子的时间,周末孩子出好题后打印的任务就由我来完成。
第一次领任务,孩子交待完具体工作后强调:“一定要去山大的那个打印店啊,那里便宜,1毛钱1张,一共10块钱。”
我拿到优盘,孩子又反复叮嘱我,不能图近啊,一定要去那个店啊,不能给我打贵了。这可不是花咱们自己的钱,这是花我们的班费呢。”
我想想愁,走上吧,远,骑车吧,取呀存呀太麻烦,开车吧,10块钱的活儿,关键它浪费时间。
于是我建议,“还不如在家打呢,出去多麻烦。”
孩子问“你能给人家开收据吗?都是要报销的。”
我说:“别报销不就行了?小气鬼。妈妈不说这些。”
孩子反问:“你不报销让别人怎么办?别人都是要报销的。又不是一次两次。”
我笑话她:“啥也怕,你管人家那么多干吗?”
孩子却严肃起来,“孔子都是这么教育他的弟子的。不能坏人家的规矩,快去吧。”
我笑了,“你从哪儿学的这些?”
孩子说:“我也记不清了,什么孔子教育子贡赎回奴隶要领奖金,救落水之人要了牛那些,我不给你细说了,快去吧。”
我听了之后怔了。默默走出书房。
小家伙,教育我,我给你交打印收据,而且只报销10元,但怎么打,别管我。你老妈我还是有很多省时省力的办法的。
任务完成了,但这几天心里很惦记这回事,也想不起到底是那本书有这个说道。
今天抽空百度了一下,说道来自《吕氏春秋》察微篇。
原文是这样的: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大概看明白了,鲁国法律规定:鲁国人有在诸侯国内做奴隶的,若有人能去赎回他们,可以到国库中去领取赏金。孔子的学生子贡,从诸侯国赎回了人却不愿接受奖金。孔子说:“你做错了这件事!君子做事,可以转移风气,改变习俗。但是你的教导要可以实行于百姓,而不能只是适合自己的行为。现在鲁国富人少,穷人多,你取了赏金不会损害你的品行,你不取那赏金,就不会有人再去赎人了。
这言外之意就是:子贡若不取赏金创下了先例,那么,大家认为赎人接受赏金是丢脸的事,但是赎人也是要花费的呀,时间长了还有谁赎得起人?即使赎得起,如果老是让他自己贴钱的话,积极性总会受影响的,而且一来二去的,恐怕只有像子贡那样的大富之人还必须是大仁之人才能坚持去做。这样下去,赎人回国的风气,将要慢慢消失了!更何况,鲁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我们更要注意,是富人少而穷人多,所以结合实际情况,这赎金更应该领。
而另一件事却得到了孔子赞赏的:有人落水,孔子的学生子路救起溺水之人,主人送了一头牛道谢,子路收了下来。孔子高兴地说:“从此鲁人必定会由很多人去拯救溺水之人了。”
看完这个小故事心里更是不平静,首先是为孔子的大仁爱与大智慧折服。这件事情,我们不细想往往只看到它的表面,子贡多么高风亮节,子路却相对俗了很多,再往深里想才知道,子贡的行为却没有推广的价值,因为他无形中把为善的标准拨高了很多,让很多人想做好事都不能了。所以,在我们想做好事、想大方的时候,也别伤了别人的自尊,别破坏了人们心中约定俗成的规矩。
再一个,我不禁为鲁国当时就有这样的制度而欣喜。在今天看来,这也是非常科学和人性化的制度。你只要有赎回奴隶的心,那么政府最后给你买单都没有问题。你见义勇为,那么,给你的恩谢就要让别人羡慕才好,要知道,一头牛在当时的社会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好的制度就是,让好人以最小的代价就能做成好事,给付出牺牲的人以不计代价的补偿。
有了好的制度和风气,为善之道就不是要我们做出多么悲壮的自我牺牲,而应该是,举手之劳就能给别人以方便,一个善念就能避免一个悲剧,一句良言就能成全别人的自尊。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