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的我,作为一个失败的创业者,像大多数在职场迷茫,并对过去的事情做了否定并决心改变状态的职场人一样,选择用旅行做一个告别!此刻的我,一个人趴在兰州一家青年旅舍的公共区域桌子上,用手机编辑着这篇文章。耳边不时传来楼下驴友们的交流,眼前不时走过洗漱完或者去卫生间的姑娘,然而这似乎都跟我没有什么关系!以往创业时,面对旁边积极有态度的年轻人,也会告诉自己,你需要去主动跟很多人交流,尽管你不喜欢这样!然而现在的我,倒只想换个视野,让自己清醒一些,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虽然与团队决定不再继续做下去的时间已经过去两个星期了。其实这篇文章早就该更新了,然而实在是不知该如何进行着这创业笔记的更新。
上篇说到我要记录我作为一个草根创业者,一个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从零到未知的过程,然而,哼,尴尬的是,第二篇文章还尚未更新,我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未知结果的样子!创业是失败了,更新这文章的最初的想法似乎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
我想,我继续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该如何去抉择——坚持自己的想法,毕竟失败只是短暂的!
好啦,扯了这么多犊子,也该回归正题,来说说从上篇文章说到以食科技第二次股东会到决定不再继续下去中间不到一周的时间里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从第二次股东解决旧股东兼职创业问题之后便一直与新股东讨论着“明算帐”该讨论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便是股权分配问题。
以食科技在开始之初便针对团队现状对股权结构做慎重的考虑!以食科技最初股权结构是这样的:
1. 创业之初,也学习了很多诸如创业公司股权分配的那些坑,初创公司的股权分配等等相关的课程,讲座之类,比较认可的一点是初期团队不要将股权一股脑全分掉,预留后期引入人才和资本的股份池。以食科技按照3:3:4的划分,创始团队划分30%,30%用作人才引进,40%用作资本引进!未分配的预留股份由CEO持有
2. 30%的原始股份根据团队情况,再次进行划分,按照4:1:1的方式划分,其中20%用做启动资金的股份,5%给予创始人CEO,5%用作全职奖励,只针对创始团队,并在合伙人协议中对全职池5%的股权划分做了详细的规则说明。
以上划分股权的所有权与表决权相等,但在新股东加入时,股东会决定将新股东也加入的原始股份中进行股份分配。而在旧股东退出,给新股东分配时遇到如下两个问题:1)所有股东只分配30%股份,股东觉得分配的股份太少,而且根据上面的规则,股份是按照出资比例划分的(由于新团队不存在兼职问题,便将全职池5%股份归入资金划分的股份中),2)彪子要求能在创业过程中保持第二表决权的位置!3)股东对于预留池不太理解
针对以上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容易解决,只要股东学习股权分配之后便能理解。仔细思考也不难发现上面原始股份划分的一个假想情况,便是它假想原始股东的能力相等,并未尊重股东之间对公司贡献的差异性。经过多次的讨论,调整公司股权结构为:
1. 调整各池划分比例为4:3:3,其中原始股份占比40%
2. 股权的所有,分红,表决分开
3. 原始股份结构划分调整,21%按出资划分,15%根据能力划分,4%分配给创始人CEO
具体划分细节不再透露,有兴趣可以私聊!
关于以上关于第二表决权的问题的解决可以使用一致行动人协议来解决。
关于股权结构与股权分配的几点建议:
0. 股权是初创公司最具价值的资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1. 初创公司最好不要将股份全部分配出去,预留部分股份为公司以后的发展引入人才和资本,预留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过多对团队不利,过少等于没留。关于划分在网上一大堆的建议了
2. 创业是一件理性的事情,必须理性的对待创业过程的各项价值。股权分配过程中不要对任何价值进行理想的评估
3. 股权结构设计也好,股权分配也好,都是为了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为了公司在预见的范围内健康的发展,任何不利于公司利益的决定都应当被否定,哪怕损失什么
前几天在旅行至西安,一个人傍晚在明城墙上,感受那份内心的平静,阅古通今,与翠翠聊着新的项目。今天与翠翠再于兰州相遇,同行的尚有其三位在兰州打拼的同学,自己好像能听懂几句他们临夏的方言了。昨天又一个小伙伴,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辞职不开心的工作,重新审视自己的道路(我正准备把他勾搭来兰州,搭伴旅行)。
感慨的是,人生际遇,生活空间不同,确同样追逐着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旅行还要继续,创业也将继续!下一站张掖,下一篇更新说说创业路上关于创业资源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