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视频里看见一封《妈妈半夜写给叛逆期孩子的一封信》。
内容是这样的:“耀儿,妈妈30多岁了,能力有限,今生你是我的儿子,委屈你了,妈妈管你,你嫌妈妈烦,但妈妈却十几年如一日的惯着你,爱着你,并不是妈妈欠你的,只是因为妈妈深深的爱着你。
妈妈为什么让你好好读书?妈妈是想你将来买东西的时候可以不看价格,在累的时候可以随意打车回家,想旅游的时候想去哪就去哪,更是为了你能选择喜欢的职业,而不是被迫谋生”。
看完我泪目了!然而叛逆的定义是什么呢?不禁让我想到了院长的“喝水理论”。来,把水喝了,不喝!指着孩子就说,“叛逆”。穿保暖衣了吗?不穿,“叛逆”。为什么不穿?会冻着你的。孩子只要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就是叛逆。
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是把孩子的成长排第一,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做不到。我们都是把自己的感受排在第一位。“来,把水喝了,按着他的要求喝了,这就对了”!我让你喝水,我看见你喝了就吻合了我的要求标准。就是我认为你渴,我认为你该这样做。
从今天起,不要说叛逆期这回事了,叛逆期就是她(他)不听我的嘛。但他为什么要听你的?有的妈妈自己都活得一团糟,有的爸爸生活过得也很烂。然后还让孩子听你的,你哪来的自信?他最好不要听你的!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不断退出的一个过程。你让他自己多做选择,他该淋雨就淋雨,该感冒就感冒,该饿肚子就饿肚子,该迟到就迟到。让他自己承担自己选择带来的结果。哪怕他在未来不是一个学霸,不是一个知识分子,但他的内在有价值,外在有激情,他的一生也差不到哪里去。
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是压制,他就越反抗.不妨多聆听孩子的想法,发自内心地支持和尊重孩子,他才愿意对你放下戒备之心。
孩子一到青春期,总会让人感到头疼.叛逆、不上进,失去学习动力、厌学、沉迷手机,每一种表现都很棘手。然而关建在于,要挖掘孩子问题背后的真相,对症下药,才能化解危机。
和十几岁孩子搞好关系最好的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和他们站在一边.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撑中.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
扮演好忠实听众的角色,少动嘴,多动耳朵听孩子,说与不说都是传递内心某种情绪的信息。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细节夸奖,激励他,让孩子知道自己具体有什么闪光点,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和价值.让他发现原来我也可以。
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变化和成长.全部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真想改变孩子,那就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