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3年班主任写作历程》是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的王振刚讲座的题目,一看就知道很有分量,可不是嘛,一线班主任谁能连着出8本著作,还有《一个学期打造卓越班级》《全国模范教师给家长的90条教育建议》成班主任培训的必读教材呢!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王老师,他就是边教书,边记录,边成长。边教学,边写作,书籍便不断出版。
一、写作前的准备
1.学习·充实自我
(1)读书(图书馆、书店、浏览网站)
①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
②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传记)。
③关于人的心灵的书(心理学方面的书)
(2)读杂志(每天到阅览室翻阅杂志)
(3)聆听讲座。一个渴望成长的人,一定很乐意参加培训学习,而不是被单位逼着
(4)登录教育论坛。在教育论坛上被小伙伴的热情所感染,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和优秀的人在一起,相互激励,才能走得更远。
(5)向身边的老班主任请教。这是最实用的,也是见效最快的方法。
2.积累·充实自我
(1)做摘记,把阅读过程中有用的内容摘抄到笔记本上。
摘抄的不只是句子或段落,更应该是一篇篇故事。摘抄本是自己的百宝箱,《老沙的故事》在家长会上读给家长听,怎样给孩子做榜样。
王老师特别善于利用故事育人,一百句道理比不上一个故事,故事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不露痕迹却影响深远。
(2)做批注,读书过程中除了在书上批注,还可以把感悟写在小纸条上夹在书中。
二、写作前的实践
教育故事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真感情。
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将出现的问题转化为教育的机会。学生的问题恰恰是教育。帮助学生的良机,也恰恰是教师不断修正自我、不断进步的契机。
让我们听话很容易,让我们的心听话很难。
——王振刚老师的一名学生
王老师的第一篇教育故事,《“绰号”与“笔名”的故事》,处理学生相互起绰号。
第一步:引发思考:被他们两个人起了绰号的同学,你们能不能谈谈自己的感想呢?
第二步:组织讨论:“他们拿同学取乐”“起绰号,令人气愤”“这种行为不礼貌”
第三步:拓展引领:为什么不给自己取个笔名呢?比如老舍和冰心这样的笔名
第四步:集体分享:比如,学海同学的分享:学习如同大海一样,无边无际,为要学习海的胸怀,具有海的气质。
一年级学生下课后扔纸飞机到一个同学那儿,这个同学告状。王老师给这个学生一张纸,让他把扔小飞机的情景写成一首小儿歌,以此来表达你刚才那位同学的歉意,把这首儿歌送给全班同学,送给老师,于是就有了《“小飞机”给我带来的惊喜》。
学生午后总是说话,王老师让学生写“悄悄话”,老师还给一个学生写了悄悄话,于是就有了《悄悄话》这个教育故事。
这一个又一个故事,其实都是王老师的教育智慧。有心的老师总是随时把它记下来,这就是在积累教育故事。
面对班级日常出现的问题,不只就事论事,借助出现的情况激励、引导,朝向更加有意义的方向。教育的艺术转化成了文字的累积,发表出来给更多人带来思考,也许这就是写教育故事的意义所在。
班主任写作建议一:教育故事、零碎文字、班会设计、活动纪实
三、写作时的思考
班主任写作建议二:堆堆儿,串串儿,抓魂儿!
1.“玩”的教育意义及实践策略
(1)玩中发现:寻找春天的秘密
(2)玩中思考:厚积才能薄发
(3)玩出友谊:最传统的游戏
(4)玩出情趣:泡大白兔奶糖(据说7颗大白兔奶糖可以泡一杯牛奶)
2.“树文化”
3.千里之外,我们“鸿雁传书”
教师到外出差,给学生写信(写见闻、写希望),发班级公共邮箱,建议学生给自己写回信
➢ 教育叙事,先写教育实例,在写自己的感悟
➢ 参加培训学习,写教育活动纪实,可以先写老师的故事,然后写自己学习收获。
班主任写作建议三:
因特网上读中写 专家著作品中写 亲历课堂思中写
班级故事乐中写 条条建议情中写 专家讲座听中写
学访活动感中写 研修班上学中写 教育考察观中写
名人故居游中写 特色美食餐中写 培育桃李喜中写
班主任写作建议四:
表达教育思想 实现教育反思 促进教育阅读 体验教育快乐
四、写作后的分享
1.分享地址:教育论坛、微博、公众号、小红书、简书、百度文库、今日头条
2.投稿:投稿刊物、投稿邮箱、投稿信函
3.整理书稿
(1)分类、归类
(2)主题、章节
(3)排序、筛选
(4)补漏、整理
➢ 王振刚老师与大家共勉:
1.从来没有一份坚持会被辜负!
2.任何事业,要想做出成就来,都要有不退初心的坚韧,不管眼前看不看得到成果,都义无反顾。
3.教师的成长在书中,在班级里,在课堂上,在笔尖上。
➢ 班长吴景殿老师总结的六个意识:
1.要有行动的意识
2.要有积累的意识
3.要有求实的意识
4.要有反思的意识
5.要有分享的意识
6.要有发表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