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行,最好的选择是山村或者水乡。
曾经与友人贾君夜进林州石板岩乡,在一家熟络的农家客栈落脚。因为与主人相熟,又是旅游淡季,客栈里只有我们两位客人,便由着我的性子,自己下厨房烧菜做饭。一只农家土鸡,佐以大量花椒、辣椒、葱、蒜及四川郫县豆瓣,麻辣鸡块的香气迅速充斥在狭窄的街道上。
客栈出门,沿公路向下,就是河滩。溪水清凉,将一捆啤酒置于水中冰镇,在河滩上支一张方桌,一盘麻辣鸡块,一碟荆芥黄瓜,眼里远山如黛,耳边泉水淙淙,边喝边聊,醉了便回客栈酣睡。
本计划周末进山,被会议所困,不得已改变行程。昨日下午时从会场出来,计算时间,进山已是难以成行,但就近的地方走走倒也无妨。于是从濮阳出发,驱车50公里,就是河南省唯一一座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
传说中保存最完好的浚县县衙,是一片簇新的建筑,整洁空阔,除了楹联可供品咂,作为景点实在乏善可陈。
楹联,是中国古迹文化重要的载体,也是我旅行的最爱。浚县县衙正门有一联“伾浮巍巍风骨万年泽宝地,卫淇汤汤流韵千载惠斯民”。伾指大伾山,浮指浮丘山,名为山,其实不过横卧在平原之上的两座土包,突兀而怪异。卫指卫水,淇指淇河,但浚县最有名不是这两条河流,而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长达71公里,纵贯鹤壁市的大运河。
城墙之外就是运河,桥头立有“世界文化遗产”石碑,河水很浅且污浊肮脏,很难想象这汪浅浅的水洼,曾经是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顺着石碑上镌刻的线路一直北上,在终点看到了“北京”,这条河道竟然是京杭大运河的支流,我站在河边发呆,实在勾不起任何有兴致的联想。
从浚县西门楼进入城内,一座簇新的“世袭翰林府”大门紧闭,走进一看,竟然是孔子学生子贡的后人,第七十七代后裔端木广恕与端木广仁的居所。赶紧趴在门缝向里张望,见一位老人在洒扫庭院,于是高声呼唤。
老人透过门缝,上下打量我,轻轻开门放我进来。忙不迭地向他鞠躬致谢。老人也不答话,只说已经下班,要我速速看了便走。
庭院深深,据说有房屋十七座,建筑簇新,不似古迹,想来也是政府为了推动旅游而营造的假古迹。但吸引我的不是建筑,而是子贡其人。
正厅内悬挂一块匾额,上书“瑚琏品格”,身旁友人问我,你是儒家子弟,这“瑚琏”二字何意?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一日问老师孔子,我端木赐学问道德怎样呀?老师说你是个器物。子贡又问我是个什么器物呀?孔子说你是瑚琏。
瑚琏,是周朝春秋时期天子诸侯祭祀天地时所用器物,用以盛装谷物。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孔子盛赞端木赐是国家重器,是栋梁人才。第二,瑚琏盛装谷物,谷物在春秋时期称为“稷”,中国古人将天下称为“江山社稷”,孔子另外一层意思称赞子贡是胸中装着江山社稷的人才。
我所理解的“建筑物”,房屋是主人居住的建筑,房屋内是主人使用的物品,房屋和物品共同组成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建筑物。
翰林府内,只有建筑,空无一物。无以凭吊先人,谢别了护院老人,大门在身后轻轻合上。
夕阳西下,据说子贡死后,就葬在浚县县城外东南五里许的东张庄。那是一座淹没在田畴之中的孤坟,我终于没有去祭拜的勇气。